校园环境音乐是在学校工作日内,经由学校广播播放的音乐,上下课铃声、晨午间音乐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营造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而现阶段,初中生每周安排的音乐课时十分有限,校园环境音乐这种非正式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本文重点探讨校园环境音乐对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校园环境音乐的内涵及意义
初中音乐教育除了课堂音乐教学外,校园环境音乐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课堂之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是对课堂音乐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校园环境音乐包括常规音乐和非常规音乐,常规音乐有上下课铃声、起床号以及课前预备铃声;非常规音乐有学生起床时的背景音乐,早中晚饭期间播放的音乐,还有考试前、大型活动时播放的音乐等。每个学校的音乐选择都有所不同,而加强校园环境音乐的建设却尤为重要。
在202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来落实核心素养。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四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们来说,由于学业压力大、课程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的初中生们情绪波动自然会很大。
因此,校园环境音乐就成了他们平日里在课堂之外获取音乐的主要途径,对于塑造其健全的人格、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发展良好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学校园环境音乐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以中学八年级学生为例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和方案的实施
为了提高调查的可信度,本次调查采取对七八年级共101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填写以及音乐教师个别采访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喜爱的音乐、校园环境音乐的开设情况、学生所希望学校播放的校园环境音乐等。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设置了十个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调查结果显示,84.16%的学生都喜爱听流行音乐,爵士音乐占比最少。相关调查结果如下:
而且,49.5%的学生之所以喜爱这类音乐,是因为其能让他们放松,缓解疲劳。在被问到“学校广播播放的音乐有没有你所喜爱的”问题时,56.44%的学生表示有,还有35%的学生表示没有,甚至有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而结果表明,学校广播的歌曲民歌居多,儿歌最少。
而在“学校广播的歌曲你会唱吗?”这一问题中,有58.42%的学生表示会唱。针对“你有了解过校园广播音乐的作品背景吗?”这一问题,73.27%的学生表示没有。调查结果如下:
在面对“学校平日里播放的音乐可以让你联想到什么吗?”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包括有趣的东西、难忘的场景、过往的经历等。最后让学生回答他们希望校园里可以播放什么样的音乐,有22名学生表示播放流行音乐,43名学生表示播放放松心情的音乐。
在随机的教师采访中,老师们都表示学校有设置环境音乐,但所有的老师都不能完整说出曲目的名字,对于选择什么曲目在下课时间播放时,有两名老师表示应该播放学生喜爱的,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还有一名教师表示应播放舒缓的音乐。针对校园环境音乐的改进这一问题,音乐教师表示可以多播放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以及自己在课上教过的歌曲,而且表示自己在课上也会多元化教学,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
三、结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清晰看到,学生们可以接受不同类型的音乐,像流行、古风、古典等类型的歌曲学生都有所了解,也有不少学生很喜爱,但学校目前播放的歌曲类型以民歌居多,而且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会唱学校广播的歌曲,由此可见,不需要固定课堂组织教学的校园环境音乐对于学生的歌唱教学也有很大帮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到了书本之外的歌曲,因此,校园环境音乐也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从音乐中联想到很多东西,这是从音乐而产生的联觉,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很多学生都喜欢在课间听到舒缓放松的音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学习的疲劳与焦虑,陶冶情操,和谐心灵。不过,有大部分学生表示并没有了解过校园广播音乐的作品背景,他们对于该音乐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为此,教师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感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基于书本而超越书本,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不以育分为教学的唯一标准,要实现育分和育人相统一。
校园环境音乐的选择
校园环境音乐能否发挥其作用,在选曲和实施中需要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它的选择可以是多元化的,像流行、古典、爵士等音乐都可以纳入选择的范围内,但其宗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段,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入他们所喜爱的音乐。
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小学生所喜爱的儿歌,以及教师们所喜爱的民歌,学校在选曲上,应该从中学生本身出发,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爵士风、古风歌曲等多种类型。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积极向上的,都可以进行选择,通过这些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的音乐体裁与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感受音乐背后的色彩与魅力。
二、在合适的时间播放适当的音乐
在校园环境音乐中,起床铃声可以是富有动感的、充满朝气的,音乐风格不能过于强烈,也不能过于沉闷,这都会给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在慵懒的午后,学生正是疲惫的时刻,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音乐、古典音乐,让学生舒缓压力、放松心情,达到良好的审美效果。而在各项活动的举办中,可以选择播放更多的青春歌曲,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也能从中体现初中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将校园环境音乐融入课堂之中进行教学
此外,校园环境音乐也可以融入常规的音乐课堂之中,音乐教师在原有的教学外还可以适当给学生讲解校园环境音乐的作品背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到不同的音乐风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音乐,强化其审美感知能力与对音乐的敏感度。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仅仅只停留在感觉器官,而是有意识地透过作品,分析作品,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校园环境音乐进行音乐编创,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彰显青春朝气,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校园环境音乐以民歌居多,也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这些经典歌曲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其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对现在来说仍有其深刻的意义。所以,学校可以在特定的节日播放相关的歌曲,比如在国庆期间,我们可以播放像《我和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等一系列歌颂祖国的民歌;春节期间播放像《春节序曲》《金蛇狂舞》等喜庆的民乐,增加节日氛围,让学生不忘初心,传承经典,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环境音乐对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是复杂的,经由校园环境音乐所传递的音乐内容,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了解音乐韵律,多渠道感受音乐相关元素,从而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
一、营造音乐氛围,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
学生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能够产生相关的音乐审美体验,例如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而生动活泼的音乐则让人心情激荡,精力充沛,甚至还能让学生联想到某次难忘的经历、有趣的场景、喜爱的事物等等。校园环境音乐是学生课外获取音乐的主要场所,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下,学生漫步在校园中,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跟着音乐哼唱,不仅是对多元化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更是一次愉快的音乐旅行。这是由音乐所带来的美感,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增强音乐审美能力与创造意识。
二、落实以美育人,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初中生对音乐的认知处于一个较为浅层的状态,不同类型的校园环境音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包含的音乐风格、旋律、节奏节拍等要素还可以打开学生的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博古通今,博采众长”的音乐审美素养,让学生对音乐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甚至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辨能力,为音乐创作奠定基础。校园环境音乐不仅是对音乐课程的补充,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实以美育人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审美感知,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通过校园环境音乐,学生对不同的音乐风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从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增强审美感知能力,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与客观的评价,甚至有兴趣去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意图与表达方式。因此,就更需要播放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音乐,帮助其形成积极正向的审美感知。而在信息化时代,这更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网络歌曲的盛行不仅意味着时代的发展,也意味着人们对音乐包容度的提高。“口水歌曲”“快餐式歌曲”的走红,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甄别能力。而校园环境音乐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的同时,也能培养其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庹盼,女,2000年9月生,湖南张家界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