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2024-11-12 00:00:00张婷婷李榴榴
三角洲 2024年27期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增长,这使得他们的就业难度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越发突显。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要求,同时为国家发展培育更多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需对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有效增强。基于此,本文对产教融合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策略,希望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大学生就业问题至关重要,其不仅和国家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和社会稳定也息息相关,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既可为国家发展提供助力,又可促进高校教育水平提升。最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在持续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的速度,从而引发了供需矛盾。对于高校而言,想要让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想要让他们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想要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就要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概述

所谓产教融合,其实就是高校将产业和教学进行结合,根据产业设置专业,让两者实现相互支持和促进,让学校不仅能够培养人才,还能同时进行科研、科技服务,成为一体化产业型经营实体,构建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对于高校教育而言,产教融合是其发展的重要助力,也是产业教育实现深度合作的重要途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还能让高校教学更好地符合企业人才要求,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从学校和企业角度来说,不仅要进行资源划分,还要开展资源重组,让高校教学和企业既存在共同方向,又能实现资源分享,而且可形成信息化课程、教育、评估和订单。

产教融合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提高教育针对性

在产教融合影响下,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会越发密切,高等教育结构也可获得改进,其教育功能会得到完善,这样学生实训实习就会变得更加方便,也能和学校教育进行紧密结合,从而能够更有效突显区域资源优势,并能助力学校、企业、学生协同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会充分考虑企业人才要求,还会结合人才发展需要建设教育模式,同时会制订就业计划,根据教育方案和策略进行改进,以便让学校教育更加符合企业人才要求和人才发展需要。这样既可提高办学效果和质量,还能为学生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有助于拓展就业渠道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会被改变,企业也会加入教学当中,会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为他们提供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产教融合其实在我国已经实行一段时间,然而因为缺少长效合作机制,从而尚未实现规范化发展。为此,政府部门需要鼓励校企合作,并构建和双方利益相符的管理机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达到多元资源融合的目的,同时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推动校企一体化发展,进而让企业更紧密地参与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就业提供便利。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力

随着产教融合的推行,为了达到学生实训要求,实训实习基地会被快速建成,这样就可借助其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为他们以后就业打好根基。再者,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将改变以往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育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也会注重保持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借助两者的良性互动来实现理实融合,让学生既可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又可增强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增强。此外,产教融合的发展还能加强校企交流沟通,让两者能够实现信息对称,并能促使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化思维,引导毕业学生了解更多就业相关信息,指导他们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最终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建议和策略

一、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想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要继续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具体操作需要从五方面着手: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当中,并与其在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密切协作,同时企业也要更积极地参与院校教学,深入参与协同育人,从而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产业、教学、人才培养、创新教育的密切结合,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其次,高校需要挑选一些有特色的专业,促使其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并实行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合作建立订单班、开设合作班等,让企业资源能够给学校教育提供更多支持,根据企业人才要求培养学生,让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第三,高校还要及时了解新兴业态发展方向,注重培养这方面人才,为这些行业发展提供急需人才,从而也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第四,强化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青年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助力。第五,在临近毕业时,高校还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组织校园招聘会,突破信息壁垒,为学生寻找工作提供平台和机会。

二、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需要院校对教育教学进行革新,尝试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对于高校和企业而言,需要共同建设专业,需要一起设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共同确定课程,还需要一起完成课程评价,让双方实现深度融合。此外,从高校角度来说,还需及时了解企业人才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根据这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更顺畅就业,才能和企业人才要求相符。

三、实现理实相结合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场地,前者能培养他们成才,后者则可以促进他们成长。为了让大学生在就业中获得更大优势,高校就需注重实训教学,通过和各单位的合作,筹集更多资金用于丰富办学资源,从而构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该基地还能进行实践教学,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是让学生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和提升的高水平场所,也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媒介。此外,高校不仅要定期要求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来校提供教学指导,举办讲座,还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亲身感受工作氛围和条件,了解企业文化和市场文化,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企业一线人员开展实践教学时需要将核心技术教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了解工作关键环节,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两种措施的同时实行,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的有效结合。

四、政府、企业、学校有效联动形成合力

产教深入融合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为此,从政府角度来说,需要颁布关于激励产教融合的政策和规定,促使企业能够积极和学校合作,而且还可适当降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税费,同时,政府部门还要推行人才引导政策,在经费方面为高校提供保障,为学校毕业生去其他城市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从高校角度来说,则要积极实行1+X证书制度,鼓励各专业学生积极考取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让他们可以拥有“技能碗”,而这也是他们找工作的“敲门砖”。此外,高校还需积极采取行动,抓住机遇,和政府、企业、其他高校合作,建立产教联盟,或是构建职教集团,而且需确保这些组织具有一定特色,能够获得显著效益,通过它们之间的资源共享、互助互利,让一些毕业生顺利就业。另外,还需建立多元办学模式,尝试建设股份制二级院校,或是混合制二级院校,以便让政校企各方资源能够集聚,构建类型教育,让企业能够积极加入,让专业特色更加凸显,同时拓展人才培养渠道,让大学生就业范围更广。

五、重视就业培训和指导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还需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和指导。为此,高校需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通过选择派遣相关教师参加国培、企培项目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对于学校专业教师而言,则需注重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增强他们的核心能力,可以通过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并借助第二课堂、多样化文艺活动等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此外,高校还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助力学生就业,如,建设就业网站、就业公众号等,借助多样化就业平台进行就业信息推送,这样学生就能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就可享受到优质就业服务,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实现高质量就业。再者,高校还可通过组织讲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面试技巧,了解如何制作简历才能给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等,而且进行日常教学时也需同时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教育,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增强。另外,高校教育还需融入工匠精神,注重增强学生公共服务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并鼓励他们主动到国家经济发展不太好的地区参与经济建设,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优化产教融合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流程

产教融合过程中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还需高校对产教融合机制进行优化,对人才培养流程进行改进,建设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实现逐步发展。为此,高校可建设前就业机制,吸引企业积极加入课程建设,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加强双方互动,让产教可以形成紧密衔接。从高校角度来说,教学计划制订时,需充分参考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也不例外;从企业角度来说,则可鼓励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发展趋势和状态,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学校教师借此可以加强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和企业员工的交流沟通,丰富自身实践知识,企业员工也可借此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提升工作能力,这样就可促使二者实现共同进步,让校企合作实现双赢。此外,高校还可建立带薪实习机制,让实习和学习实现有机结合,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着重大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带薪实习模式,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可建设职业服务中心,由其负责宣传企业文化和带薪实习,以便吸引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入企业。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带薪实习既可让其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实践经验,还能让他们获得薪资,这对于他们而言显然更具吸引力。最后,高校还可建立完全就业机制。近些年,我国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企业岗位已经不能消化这些毕业生,为此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就需加强学生对企业运营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的就业面变得更宽,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也更容易获得企业认可。

作者简介:

张婷婷,1993年6月生,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李榴榴,1994年7月生,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理论。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