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英译补偿策略

2024-11-12 00:00:00蒋文静高雅欣梅宁葛佳宁万子瑜赵侠
三角洲 2024年27期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基于语料库对区域非遗文化的英译受到国家极大重视。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语料库的建设完善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学互鉴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在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往往不能准确地解释翻译,期待本研究能为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构建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原因

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及连云港一带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技艺的活化石。截至目前,徐州剪纸已被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此外还有国家级项目83项、省级项目403项。由此可见,淮海地区非遗资源丰富多彩。

尽管淮海区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要确保这些财富能够世代传承并且有效地利用它们来促进中国的文化输出,仅依靠现有的政府保护政策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之能与全球文明展开交流互动,同时也要敢于创新思维,积极寻求新的方法以扩大我们的国际影响力。然而,目前缺乏系统完善的英语翻译外宣文本,同时我国非遗文化外宣翻译仍处在探索阶段。虽然我国正积极构建多个民间语言资源数据库,比如湖北省民俗文化的双语数据集、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的民俗类别英文对照的数据集和山东地区的民俗翻译资料库等。但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并未找到关于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字词英语对译的相关语料库。

所以,本研究计划利用现有的高质量淮海区域非遗文化词汇双语材料并加以精细化地处理,创建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内容丰富且搜索方便的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字词的英文对应语料库。

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脉络

一、语料库的整体设计

淮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10种门类,共有8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40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将双语语料库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面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级别的非遗成果按照以上10个门类再次进行细致分类。这样的分类设计将有助于对非遗语料进行有序归纳研究,进而根据不同类型的非遗语料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析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和特点,使翻译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

二、语料的收集

收集双语语料是本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创建双语资料库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所选择的信息真实且具有学术价值。为确保语料的质量,我们主要依托官方信息渠道,包括已出版的非遗书籍、官方网站、报纸刊物等。对于缺失英语译本或翻译质量不高的非遗资料,我们将参考相关官方网站的语言素材,进行补充和完善。接下来,我们组织了一支精通双语的专业翻译团队对所有的译文进行审查和校验,严格控制翻译质量,保证中英文意思的准确匹配,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成果的优质生成。这样的严谨处理将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也为非遗的国际传播提供优质的翻译文本。

三、语料的加工与对齐

语料收集后的整理、加工与标注对于语料库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已经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剔除图像和错误翻译等因素。接着利用在线对齐软件tmxmall的语料匹配功能来实现汉英双语的对应。这样的操作能够使非遗文本语料库中包含句法信息和语义赋码,赋予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接下来,我们会利用corpus word parser分词软件对语料进行匹配处理,并通过ictclas等词性标注工具对其进行词义解析和编码。根据最终的分析结果,通过人工标注或自动算法为每种语言的文本建立对应关系。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处理,基本实现所有汉英语料的精确对齐,最终初步建成淮海地区非遗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

这个双语平行语料库将为非遗的国际传播和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人员和翻译人员可以在该语料库中获取高质量、高准确度的中英文数据,有助于更好地传播和宣传淮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语料的检索结果与分析

通过使用AntConc等语料检索软件的索引定位、词丛、搭配、词表和关键词等功能,对建成的语料库进行检索和分析。从中发现语料库中相关文本的特点和规律,并由此分析、归纳和总结特定非遗项目在不同语言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词语搭配和翻译策略,探索适合非遗文本翻译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探讨翻译质量和翻译方法的影响因素。最后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或文字形式展示,对检索结果进行解释,阐述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非遗翻译规律、特点及原因。这将提高非遗翻译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让翻译更准确地传达非遗文化的特色,推动非遗的国际传播,扩大国际影响力,同时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基于语料库的英译补偿策略

作为一种跨越文化的交流方式,翻译不仅要求译者能够准确地解读原始语言(即源语文本及其相关文化),还需要他们能有效地构建并传递目标语言(也就是译作及相关的目标文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词来说,它们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元素,然而,由于译者的知识面不足以涵盖这些词汇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很难全面领悟到它们的真正意义。若是在译文中未能清晰阐述原文的隐喻或暗指内容,那么译读者很可能会出现误解或是无法正确把握原作者的意思。

如果翻译人员未能注意到“文化缺省”的现象,并对其中的关键字或者元素的明显文化特征未予阐述,那么处在不同文化的阅读者可能会感受到明显的文化差异。所以,翻译员需要执行适当的翻译补充方法来对文章做出解读。

一、语义补偿

特色民俗名称的归化补偿。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不受形式限制的翻译,使原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理解。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面向全世界的读者,因此,本文运用归化补偿策略能够获得语义补偿的效果。

例:龙凤呈祥 the dragon and the phoenix bring blessing

在淮海地区的民俗活动里,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龙、凤、狮子等。虽然这些元素在中文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但是在英语里可能并没有相应的表述。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归化补偿策略,使用西方读者熟知的元素或者表达方式来代替,以确保文化信息的高效传递。例如,我们可以将“龙凤呈祥”翻译为“the dragon and the phoenix bring blessings”,这句话中“呈祥”就是带来祥瑞和祝福的意思,不仅保留了原文具有的具体文化深意,而且充分获得了语义上的补偿,更加贴近西方读者的认知。

特定民俗故事的意译补偿。意译策略是指根据原文的意思和语境进行翻译,并灵活地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意译强调的是目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译能够反映淮海地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貌。

例:《白蛇传》The Love Story of Bai She

淮海地区的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智慧。在翻译这些故事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例如,在淮海地区流传着一段爱情传说。在翻译这个故事时,如果直接译为“White Snake”,可能会让读者误以为这只是一个关于蛇的故事,而将《白蛇传》译为The Love Story of Bai She, 则直接将该故事的核心意思传达给西方读者,使其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故事名称。

例:《荡湖船》 Lake Boat Dancing

在翻译《荡湖船》这个名称时,我们需要注意其文化内涵和表演形式。该剧主要以船上表演为主,演员通过摇摆船身、舞蹈、歌唱等形式表现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因此,“荡湖船”可以翻译为“Lake Boat Dancing”。其中“Lake Boat”表示船在湖上荡漾的场景,而“Dancing”则表现了演员通过舞蹈表现故事情节的特点。

二、文化补偿

淮海特色曲艺名称:直译加注释。因为英汉文化有许多不同,所以在英语中某些文化词汇并未与汉语相对应,这就导致了语义上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加注的方式来填补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词汇在英语中的空白。

例:柳琴戏 Liuqin Opera(a regional opera form of Shandong and Huaihai)

淮海地区特有的民间戏剧柳琴戏,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直译法,则无法准确解释其文化背景,产生巨大的文化隔阂,因此,柳琴戏可以译为Liuqin Opera(a regional opera form of Shandong and Huaihai),采用直译加注的策略既保留其文化特色,又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柳琴戏的地域特色和艺术形式。

例:大鼓书 Big drum storytelling (a narrative performance art in Huaibei region)

淮海地区的非遗民俗语言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这些修辞手法在翻译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文化补偿,以保持原文的表达效果。例如,“大鼓书”是淮海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常常用来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进行语义补偿。“大鼓书”可以译为“big drum storytelling(a narrative performance art in Huaibei region)”,通过括号内添加解释性文字来弥补修辞手法造成的语义损失。

淮海地区特色戏剧:音译加注释。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淮海地区非遗民俗语言某些含有信息的词语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会导致文化信息的缺失,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障碍。仅仅通过音译而不加注则不能使西方读者完全理解该关键词背后的文化含义。所以,淮海地区特色戏剧的音译加注释法是文化补偿的有效方法。

例:花鼓灯 Huagudeng (a folk dance popular in Huaihai region)

以淮海地区特有的民间舞蹈“花鼓灯”为例,其英译名“Huagudeng”采用音译法,同时添加注释“a folk dance popular in Huaihai region”,以解释该舞蹈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强调花鼓灯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深刻内涵,使得表意更加清晰明确,有助于消除文化交流的阻碍。

例:皮影戏 Pi Ying Xi(Shadow Puppetry)

皮影戏是淮海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表演艺术,通过灯光照射镂空的剪影,创造出动态的视觉效果。在保持“皮影戏”的音译“Pi Ying Xi”的基础上,我们为其添加了进一步解释“Shadow Puppetry”,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表演艺术的独特形式和工艺。

作者简介:

蒋文静,2002年生,女,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1级学生;高雅欣,2004年生,女,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1级学生;梅宁,2003年生,女,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1级学生;葛佳宁,2003年生,女,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1级学生;万子瑜,2005年生,女,徐州工程学院师范学院23级学生;赵侠,1982年生,女,山东临沂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批评话语和中国文学外译研究。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2023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英译补偿策略探究》(XCX202392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