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温馨的明信片(外一篇)

2024-11-12 00:00:00侯金玉
三角洲 2024年27期

近日网购一本散文集《燃烧的麦田》,还没来得及细品韩浩月的美文,首先被书中随赠的两张明信片吸引。熟悉的模样,熟悉的纸张,就像一位老友不期而至,记忆一下子“燃烧”起来。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几十年间,明信片盛行。逢年过节,单位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恋人之间,都会用明信片传递祝福。尤其是青少年,生日、节庆、毕业,都喜欢寄送明信片。关系特别好的朋友间,还会附上小礼物。那时,明信片、风铃十分抢手,学校周边的礼品店生意火爆。

年轻的时候,我也喜欢用明信片。手头再紧,看到精美的明信片也要买几张,以备不时之需。新年前,几乎天天去书店看、到礼品店逛,遇到心仪的,立马买下,生怕失之交臂。晚上,按照列好的名单,一个一个准备。先是精心挑选适合对方的式样,然后苦思冥想表达心意的文字,最后工工整整写。有时候为了一段文字,甚至推敲数小时,不亚于完成一篇作文。该送的都写好,兴冲冲来到邮局,屏住呼吸,稳稳投进绿色的邮筒。一切就绪,心情才稍稍平复。接下来几天,一面想象亲友收到明信片的情形,一面等待亲友寄达的“回礼”。

那些年,我每年都会收到很多精美的明信片,亲人寄来的、朋友寄来的、同学寄来的、学生寄来的,每一张我都如获至宝。图像,有摄影、有绘画、有山水、有田园;文字,或端正、或洒脱、或俊逸、或娟秀,字迹里饱含着思念、祝福……捧着明信片,心底充满温馨。

改行调走的那天,给学生上完最后一节课,我心情很复杂,告别的话没有说完,有些哽咽,怕自己忍不住,逃一般离开教室。晚自习后,几十个同学聚到我家,送上他们的纪念品,有明信片、有贺卡,我回赠了他们一些学习资料。许多同学泣不成声,我也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感觉当老师真幸福。那些明信片等礼物,我一直珍藏,几次搬家,都没舍得丢,它们是我美好青春的见证。

不单是个人喜欢明信片,很多单位也会在过年时给领导和朋友寄上贺年明信片,表达感谢和祝福。

我到县政协办公室工作后,因为字写得还算工整,每年写贺年明信片的任务就落到我头上。按照领导列出的名单,一个一个拟祝福语。祝福的话,要考虑收件人身份,还要有点个性,不能让对方感觉“千篇一律”。书写时,小心翼翼,除了字迹工整以外,还要做到没有丁点儿污渍。写好,晾干,寄出,才松口气。

机缘巧合,我曾到一个企业负责党务工作。进入11月,董事长就找我研究给领导和朋友送新年礼物的事。贺年明信片、台历,将祝福语印刷好,填上收件人姓名,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祝福”。董事长很讲究,我们在礼品公司挑选了好半天,才定下样式。文字自然是我来拟。按照董事长的思路,既要突出公司文化特色,又要“别出心裁”。写了改,改了写,反复数次才敲定。还算不辱使命,礼品寄出后,董事长每天都收到感谢电话,几次在会上夸赞:“我们今年的礼品有档次,样式精美,制作考究,内涵丰富,花钱不多,反响很好。我们做产品,也要强化精品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从十多年前开始,明信片渐渐被冷落了,主要是因为手机开始普及,祝福改用“电波”方式传递。先是电话,然后是QQ,再发展到微信。先是听其声,然后见其字,后来视频互动,真是“只要手机在,天涯若比邻”。

我的祝福也与时俱进。我这个人,“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喜欢用短信表达祝福和问候。每一条短信我都认真编写,推敲再三,都发自肺腑,注明对方的称谓和自己的落款,让收信人感受到我的诚意。

中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于1897年10月1日,邮资图下印着“邮政明信片”5个字,从此,“明信片”一词开始出现在国人的口语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发行了第一套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随后几十年,发行了多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丰富了许多人的交流方式。

曾几何时,明信片成了“爱情使者”,促成几多有情人成为眷属。

如今,写信的人少了,送明信片的人也少了,那种充满仪式感的交流方式很少能见到了。

我怀念寄送明信片的日子,怀念等待明信片的时光。想起“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的岁月,心头就涌起一片温馨。

新年装饰

人靠衣装马靠鞍,过年也讲究装饰。大人小孩要穿新衣、新鞋,屋里屋外要收拾整洁,还要装扮一新。春联和年画是新年最好的装饰。

“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春联也叫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乡村中的春联,一般都是自写的,这可忙坏了字写得好的人。不过,他们也乐于在这个时候挥毫泼墨。

春联多是《农历本》上的,也有人有《对联大全》,内容多半是寄情的、抒怀的、祈福的、喜庆的,有对过去一年的归结,有对未来一年的希冀。山清水秀、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三阳开泰等是春联中的高频词。

春联最讲究的是大门上的对联,大都富有吉祥如意、欢乐喜庆的寓意,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春到人间天地知,福落门庭院生辉等。

贴春联时,要把旧的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气,贴上新的春联,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贴春联的顺序一般由内而外,先贴房门、后门、厨房,然后在灶头上贴上“吉星高照”,在储物间门贴上“五谷丰登”,在猪圈、鸡舍贴上“六畜兴旺”。最后“压轴”的是正屋大门。旧时,约定俗成,大门贴过春联之后,要债的都不得上门打扰,以确保祥和,方便人家安心过年。

按照传统,亲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贴黄色(新堆黄土),第二个春节贴绿色(再生新草),到了第三个春节再回到红色(回归红火)。

贴年画,是乡村过年时一个比较普遍的习俗。每到除夕这天,家中的长辈会把早已准备好的送子观音、八仙过海、大胖小子等形象各异、花花绿绿的年画贴在自己家的堂屋墙上。大红色的对联配上花花绿绿的年画,顿时让整个房屋、院落都充满了过年的气氛。

年画,内容丰富多彩。经典的有《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领袖画像也曾是年画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几十年,几乎家家户户贴的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的画像。故事年画很吸引人,《红楼梦》《白蛇传》《杨家将》《八大锤》《水浒故事》《牛郎织女》等,画面配文字说明,有“小人书”一般的魅力。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彩色照片的出现,年画内容更加丰富,桂林山水、九寨沟、张家界、苏州园林等风景照片,刘晓庆、丛珊、张瑜、费翔、李连杰等电影明星照片,都风靡一时。

门上,一般贴门神。门神是老百姓信仰的能够驱邪避鬼、保卫家宅的保护神。门神有武门神、文官门神等类别。武门神即武官形象,以神荼、郁垒、张飞、关羽、秦琼、尉迟恭等武将为代表。一般贴在大门上,东边为上,贴秦琼的像,西边为下,贴尉迟恭的像。文官门神有魏徵、包公、文天祥等人,一般贴在正堂屋及厢房门上。贴门神有诸多的讲究。门神不能贴反,左右两边分贴两扇门上,脸要相对,兵器相对门中间,寓意同心协力。门神不能贴串,秦琼就是和尉迟恭相对,如果左边贴神荼,右边贴尉迟恭就会闹出笑话。

大红色的春联和重彩的年画,为春节增添了不少的喜悦气氛。

作者简介:

侯金玉,湖北十堰人,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竹山县作家协会秘书长。百余篇作品见于《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