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初产妇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弋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无痛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对比2组初产妇的分娩恐惧、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和正念感知水平。结果 观察组希望水平和正念感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娩恐惧和应对方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多模式分
层心理护理能减轻无痛分娩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恢复其希望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正念感知水平。
【关键词】 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无痛分娩初初产妇;分娩恐惧;希望水平;正念感知水平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30-0074-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541.4
无痛分娩即采用硬膜外镇痛或其他麻醉方法,以减轻或消除自然分娩疼痛。其目的是提高初产妇分娩体验,降低初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疼痛感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无痛分娩已被越来越多初产妇接受[1]。初产妇不仅要面临初次分娩的恐惧和疼痛,还可能存在难产的风险,导致初产妇在分娩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又对本次分娩寄予希望的复杂心理状态[2]。在初产妇分娩前开展个性化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多角度、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更全面地满足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身心需求,从而改善初产妇分娩体验和满意度[3]。目前临床关于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和正念感知水平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重点分析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和正念感知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弋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无痛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9.54±5.73)岁;孕周38~42周,平均(40.04±1.21)周;体质量42~64 kg,平均(50.44±4.49)kg。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29.47±5.69)岁;孕周38~42周,平均(39.91±1.17)周;体质量42~64 kg,平均(50.14±4.29)kg。2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首次怀孕并计划进行无痛分娩;年龄≥22岁,单胎妊娠;孕期健康状况良好,胎儿处于头位;孕周≥37周,无任何分娩禁忌证。
排除标准:可能影响妊娠或分娩安全的慢性疾病;精神疾病史或正在接受精神类药物治疗;重度妊娠并发症;既往有分娩经历或剖宫产史;无痛分娩用药过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1)定期检查初产妇血压、体质量、胎心率、子宫颈变化等,以评估初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2)提供营养与生活方式指导,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避免体质量过度增加,同时建议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3)讲解关于无痛分娩的知识,包括分娩过程、疼痛管理选项及其利弊,帮助初产妇做出知情决策;(4)产程观察;(5)胎心监测;(6)耐心回答初产妇提出的问题。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与支持。(1)心理状态评估。从初产妇入院至分娩前,护理人员均采用标准化心理评估工具进行详细心理状态评估,包括焦虑、恐惧、期望、对分娩过程认知等内容,1次/d。(2)个性化心理支持计划。每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与修正个性化心理支持计划,包括提供分娩过程信息教育,帮助初产妇建立正确的分娩期望,并解答对无痛分娩的疑虑和担忧。(3)情感支持。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为初产妇提供持续情感支持,包括鼓励、安慰、情绪疏导,帮助初产妇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信心,1次/d。(4)家庭参与。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到对初产妇的心理支持中,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均为初产妇提供额外的情感与心理支持,1次/d。信息教育与沟通技巧。(1)分娩过程教育。从初产妇入院至分娩前,向初产妇详细介绍无痛分娩过程,包括硬膜外镇痛步骤、可能的感觉及预期效果,提高初产妇对分娩过程的认知程度,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惧,1次/d。(2)疼痛管理知识。从初产妇入院至分娩前,向初产妇讲解关于疼痛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正确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何有效沟通疼痛感受及可能的疼痛缓解方法,1次/d。(3)沟通技巧培训。从初产妇入院至分娩前,指导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何与护理人员有效沟通实际需求与不适感,包括如何表达疼痛程度、情绪状态、其他关切事项,2~3次/d。(4)预期结果。从初产妇入院至分娩前,解释无痛分娩的预期结果与潜在并发症,帮助建立现实预期,减轻因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情绪,2~3次/d。
分娩准备。(1)放松和呼吸技巧训练。分娩前,教授初产妇一系列放松技巧和呼吸方法,比如深呼吸、缓慢呼吸等,帮助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冷静,有效控制焦虑或紧张情绪,3~5次/d。(2)心理模拟训练。分娩前,通过心理模拟或情景再现训练,帮助初产妇预先体验分娩过程,提前准备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减轻初产妇对实际分娩的恐惧感,2~4次/d。(3)疼痛应对策略。分娩前,指导初产妇学习与掌握不同疼痛应对策略,比如注意力转移、积极心理暗示等,增强初产妇面对疼痛时的应对能力,2~3次/d。
产后心理恢复与支持。(1)产后情绪监测。产后当日至出院前,对初产妇情绪状态进行持续监测,特别关注产后是否出现抑郁症状,比如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照顾婴儿困难,2~3次/d。(2)心理健康教育。产后当日至出院前,向初产妇提供产后心理健康相关教育,包括产后情绪变化常见性、应对策略及何时寻求专业帮助,2~3次/d。(3)支持性心理干预。
产后当日至出院前,向初产妇提供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帮助初产妇缓解产后情绪波动,加强自我效能感和应对能力,2~3次/d。(4)家庭和社会支持。产后当日至出院前,鼓励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家庭成员、朋友,为初产妇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以减轻初产妇的压力和焦虑,2~3次/d。(5)产后康复指导。产后当日至出院前,向初产妇提供产后身体康复相关指导,比如产后恢复运动、营养、休息,以促进初产妇身心整体恢复,4~5次/d。
1.3 观察指标
(1)分娩恐惧。分娩前、产后1 d运用分娩恐惧量表评估,包含胎儿健康、产痛伤害、自我控制和医疗护理4个方面,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4分依次代表非常反对至非常满意,总分16~64分,分值越高表示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程度越高。(2)希望水平。分娩前、产后1 d运用Herth希望量表评估,包含采用积极态度、采用积极行动和保持亲密关系3个方面,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4分依次代表非常反对至非常满意,总分12~48分,分值高表示初产妇的希望水平好。(3)应对方式。分娩前、产后1 d运用中文版Mishel应对方式量表评估,包含自责、幻想、退避和懊悔4个方面,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依次代表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值高表示初产妇更倾向用该种应对方式。(4)正念感知水平。分娩前、产后1 d运用五因素正念量表评估,包含观察、描述、觉知行动和不判断4个方面,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依次代表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值越高表示初产妇的正念感知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恐惧
分娩前,2组初产妇的分娩恐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 d,2组初产妇的分娩恐惧评分较分娩前降低,且观察组分娩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希望水平
分娩前,2组初产妇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 d,2组初产妇的希望水平评分较分娩前升高,且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应对方式
分娩前,2组初产妇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 d,2组初产妇的应对方式评分较分娩前降低,且观察组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正念感知水平
分娩前,2组初产妇正念感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 d,2组初产妇的正念感知水平评分较分娩前升高,且观察组正念感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分娩属于自然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而言是一个强烈刺激源,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引发儿茶酚胺分泌异常,导致产妇子宫收缩出现问题,严重者可能导致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等[4]。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初产妇及其家属的优生优育观念越来越强,希望自然分娩,但又害怕分娩时剧烈宫缩痛影响自身与胎儿的生命安全。无痛分娩已成为临床首选分娩方式。采用硬膜外镇痛或类似技术能显著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有助于减轻初产妇的生理压力,减小因剧烈疼痛导致的心率加速、高血压等风险,同时减少分娩时初产妇的焦虑、恐惧情绪,为初产妇提供更为舒适的分娩体验。初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心理挑战,比如对分娩过程恐惧、对新生儿健康担忧等,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与分娩体验[5]。因此,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及时开展个性化护理尤为重要。
常规护理着重于物理层面的干预,忽略了心理护理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于初产妇而言,分娩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理体验。分娩过程中的焦虑、恐惧、不确定性和对疼痛的忧虑,可能对初产妇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甚至引发初产妇产后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常规护理在应对心理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使初产妇感到孤立无援,加剧疼痛感受,间接影响母婴亲子关系的建立[6]。每位初产妇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强调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提供心理支持时能灵活调整策略,满足不同初产妇的特定需求[7];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初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涵盖了家庭与社会支持维度,护理人员指导家庭成员如何在分娩过程中提供支持,通过陪伴、倾听和提供实际帮助来减轻初产妇的心理负担[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分娩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能提高无痛分娩初产妇的希望水平,并减轻其分娩恐惧。分析原因,在分娩前,护理人员与初产妇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初产妇对分娩的担忧和恐惧,为初产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初产妇建立积极分娩期望,增强初产妇对分娩过程的信心,从而降低分娩恐惧,提升希望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正念感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能进一步改善无痛分娩初产妇的应对方式,提升初产妇的正念感知水平。
综上所述,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能减轻无痛分娩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恢复其希望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正念感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晓丽,陈琼,方洁,等.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对高龄孕妇无痛分娩疼痛强度及分娩结局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0):2404-2406.
[2] 孙阚,孙传名,孙尚绘,等.心理干预介入椎管内麻醉无痛分娩对初产妇泌乳、情绪状态、分娩结果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5):1116-1120.
[3] 丁婷婷,孙家华,聂枫,等.多学科护理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1):179-180.
[4] 王雪,傅玉纯,冯丽娥,等.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57-62.
[5] 杨恩亮,田秀娟,李聪颖,等.腰硬联合麻醉复合硬膜外镇痛对妊娠高血压初产妇行无痛分娩的产程时间及术后血清PRL、t-PA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7):1011-1014,1018.
[6] 邵秀兰,张锋英,徐水芳.心理及行为干预联合家庭式无痛分娩对产后抑郁及分娩过程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4):3427-3430.
[7] 李佳,关晋英,王云琼,等.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6):172-175.
[8] 袁贤明,邓开琴,胡利姣,等.基于MPNFS模式的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在抗击新冠肺炎护士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49-54.
(编辑:张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