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肝胃气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信封法随机将82例CAG肝胃气滞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试验组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形态胃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反应”“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散能有效缓解CAG肝胃气滞证患者的相关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病理组织学表现,提高疗效和降低癌变风险。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肝胃气滞证;加味柴胡疏肝散;胃镜;病理组织学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30-0145-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259;R573.3
CAG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是指患者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自身免疫性损伤或放射因素等病因影响,导致胃黏膜上皮反复损害和固有腺体减少的胃部疾患。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痛、餐后饱胀感、嗳气、反酸和纳差,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甚至进展为胃癌。目前西医治疗CAG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策略,对缓解CAG临床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病变有积极作用。临床实际表明,西医常规疗法的作用有限,仍有部分患者临床获益不充分,少数患者因疗效欠佳且不注重定期复查而发展为胃癌。祖国中医学认为,CAG可归为“胃痞”“嘈杂”等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此病病位虽在胃,但与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1],需具体辨证施治。本研究针对临床中CAG比较常见的肝胃气滞证进行论述,认为应重视从肝论治,故运用经方柴胡疏肝散并依据兼证加味治疗此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9年2月—2022年5月金溪县中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82例CAG肝胃气滞证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分别收集2组CAG患者入组时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2]的医学研究伦理学原则。
诊断标准:(1)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3]的CAG诊断标准,表现出上腹痛、饱胀感、烧心或食欲不振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颜色呈红白相间,且以白相为主,黏膜皱襞变平或者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者结节状表现;病理学检查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CAG,而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以及程度。(2)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4],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胃气滞证。主证,胃脘胀痛,胁肋胀痛;次证,情绪因素可诱发症状发作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纳差;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具备2项主证、任意≥2种次证并结合舌脉象即可确诊。
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胃镜以及病理检查,符合CAG西医诊断标准和肝胃气滞证辨证分型标准者;入组前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提示阳性者需接受四联方案抗Hp治疗14 d,停药4周后复查转阴者;年龄20~65岁;入组前14 d未接受CAG相关治疗者。
排除标准:早期胃癌、恶性溃疡或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其他恶性肿瘤、精神疾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处于妊娠哺乳期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复春胶囊(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0.35 g×60粒,国药准字Z20090697)治疗,口服,4粒/次,3次/d。
试验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组方包括柴胡、炒枳壳、炒白术和黄芪各15 g,陈皮、川芎、香附、白芍各10 g,炙甘草6 g。根据兼证进行加味治疗,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 g,嗳气频作者加苏梗10 g,脘腹胀者加砂仁10 g、佛手15 g,反酸者加海螵蛸20 g。上述药物配伍由中药房统一煎煮,取药液300 mL,分2袋装,早晚2次各150 mL温服,3个月/疗程。
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积分。参考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5]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方法,对主证采用0分、2分、4分、6分的评分标准,对次证采用0分、1分、2分、3分的评分标准,均依次表示“无”“轻”“中”“重”4个症状程度,中医症状积分越高表示患者该项症状的程度愈明显。各项症状积分相加之和即为总积分。(2)胃镜检查胃黏膜形态。根据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结果对胃黏膜形态进行胃镜评分,胃黏膜胃镜评分标准为,胃黏膜形态正常计0分;胃黏膜红白相间,大面积为白色,黏膜皱襞变平,部分血管网显露,局部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计1分;胃黏膜颜色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黏膜皱襞消失,部分血管网显露,且呈弥漫性,计2分;在上述胃镜表现基础上,黏膜血管达表层,出现颗粒状或结节状征象,计3分。(3)病理组织学评分。通过胃黏膜病理活检观察炎症反应、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4个病理表现,并按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的病理评分标准进行病理评分,每项病理表现均采用0分、1分、2分、3分的4级评分法,依次表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程度等级,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病理变化愈严重。(4)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中医症状积分的疗效指数,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判断疗效,临床痊愈为CAG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为CAG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疗效指数70%~95%;有效为CAG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疗效指数30%~70%;无效为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甚至病情加重者。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胃黏膜形态胃镜评分
治疗前,2组患者的胃黏膜形态胃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黏膜形态胃镜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
治疗前,2组患者的“炎症反应”“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CAG是流行病学形势严峻且临床治疗相对棘手的胃部疾病,发病原因主要包括2点:(1)此病多与Hp感染有关,而我国Hp感染率较高,加之受不良生活/饮食方式、生活/工作压力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我国CAG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2)我国地
区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较多基层地区的老年患者就诊意识差,公众疾病筛查意识也有待加强,加之常规胃镜检查诊断CAG的灵敏度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及时确诊的难度,因此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伴有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轻度异型增生,癌变风险增加,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大。上述2点原因基本解释了我国胃癌高发的原因[7],针对癌前病变,在完善CAG疾病预防、筛查和诊断的基础上,寻找可靠的治疗策略意义重大。本研究结合临床经验和治疗现状,从中医药角度探讨经方在CAG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祖国中医学将CAG归为“胃脘痛”“胃痞”“嘈杂”和“痞满”等范畴,比如《灵柩邪气藏府病形》记载,“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即描述的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胃脘痛”,不同中医病名的症状表现侧重点不同,但均具有“不通则痛”的病机共同点。CAG病位在胃,与肝、脾脏腑关系密不可分,可辨证为肝胃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是CAG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故本研究选取此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临床表现以胃脘胀满/胀痛、胸胁疼痛为主,可伴有嗳气、胸闷不舒、反酸等症状。肝郁是CAG肝胃气滞证的病机特点,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胃以和降为顺,因滞而病,胃脘痛的基本病机是气滞。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气郁滞,则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引起胃脘痛、嗳气等表现。同时胃失和降,会进一步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加重肝气郁结,表现为肝胃气滞。由此可见,肝郁与胃病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8],因此历代医家多认为“胃病多抑郁”并提出从肝论治的CAG治则思路。柴胡疏肝散是中医疏肝解郁方剂,出自于《医学统旨》,擅治肝失疏泄、44iKjs+OLf3nKOlbAghry6fezO08mFRweAD5DVbZQn8=肝气郁结、情志损伤所致肝气郁滞证,组方构成体现出“木郁达之”的配伍思路,其中柴胡为君药,可调肝气、散郁结,通畅气机;川芎、香附共为臣药,川芎能开郁行气、活血止痛,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川芎与香附配伍可增益疏肝理气止痛之功;佐以枳壳、陈皮,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陈皮理气行滞和胃,枳壳与陈皮配伍能理气行滞调中;白芍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配伍养肝调肝效果更佳,甘草调和诸药,二者共为使药。方中加黄芪、白术,可补虚运脾。纵观全方配伍,可起到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同时根据兼证进行加味,对缓解CAG症状效果更佳,比如腹痛严重者延胡索、川楝子配伍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作用,非常适合肝郁气滞所造成的胁肋胀痛。现代药理学[9-10]证实,柴胡具有镇痛、抗感染、护肝和抗肿瘤的作用;白术具有抗溃疡和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黄芪具有增强免疫、促进受损胃黏膜修复再生的作用等。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胃镜检查评分和病理活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与鲍小凤等[11]报道相符,验证了加味柴胡疏肝散在CAG治疗中的临床优势。
综上所述,依据CAG肝胃气滞证的中医病机特点可从肝论治,注重疏肝理气,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本研究论证了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CAG肝胃气滞证,在缓解CAG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胃镜和病理活检结果方面有明显优势,增益临床疗效,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赛鹤,刘力,王捷虹,等.基于“和”法探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陕西中医,2020,41(6):793-795.
[2] 杨丽然.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2008年10月修订)[J].医学与哲学,2009,30(9):74-75.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精简版(2017年,上海)[J].上海医学,2017,40(12):705-708.
[4] 张声生,唐旭东,黄穗平,等.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4.
[5] 杨春波,劳绍贤,危北海,等.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0,苏州)[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66-68.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
[7] 李兆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筛、早诊、早治与胃癌的预防[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增刊1):5-8.
[8] 张继儒,孙丰雷.孙丰雷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光明中医,2018,33(3):334-335.
[9] 段印会,张春玲,相世和.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154-155.
[10] 程玉鹏,姜丽丽,王语哲,等.柴胡皂苷a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4):24-27.
[11] 鲍小凤,魏睦新.“疏肝益胃汤”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1,53(9):47-50.
(编辑:郭晓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