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并不单纯指某一具体概念,而是指蕴藏在表象背后的核心思想或观念,是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及事物联系的高度总结。大单元教学是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而采用的单元整体式教学策略。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内容纵横交错、互为影响的特征。采用大单元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系统、全面的大历史观,对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围绕中心思想提炼教学要旨
从大概念统领角度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先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找准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点。这样,既能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历史知识,又能从历史的兴衰变迁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保障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时序编排,为师生呈现清晰的历史脉络。以必修教材为例,该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分别讲述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帮助学生理解和梳理历史知识体系和历史发展线索,让学生以更加系统的方式掌握中外历史发展趋势。每个单元标题都是按照历史发展时序编排,各标题之间上下衔接紧密,以纵向延伸性质展示历史发展趋势。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应结合高中历史教材各单元的编排特点,结合标题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及核心内容,为充分发挥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时,课程标准要求达成以下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实施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为赋役征发,认识典型的基层行政机构及组织架构;了解中国政府对民众进行的各种社会救助与抚恤的主要政策;了解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特征和由来,了解现代西方国家社会安全体系的形成和实施情况。教师应在授课前深入探索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内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围绕教学重点,突出讲解古代户籍制度的应用目的、特征、实施等关键概念,帮助学生梳理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社会治理及社会保障职能,构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
理的主体框架。然后,让学生在知识主体框架下自主完成中国古代各时期户籍制度和基层组织、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等知识的学习。
二、设计大单元教学任务,培育学科素养
在大单元主题、大概念的统领下,教师可将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教学任务设计为:探究中外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如何反映国家管理体系的完善度和治理水平的。教师对大单元内容进行重构,根据单元教学任务设计更为精细的层级任务,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得到逐步完善和提升。
1.借助结构图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大单元任务时,可灵活应用结构图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感知。
2.以真实历史资料为基础设计分组探究任务。
通过总结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社会治理的演变规律,可从中探究“常与变”的根本法则。对“常与变”这一根本法则的探索,实质上就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把握事物的实质,这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很大。高中历史教师可结合史实资料,设计科学的分组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历史变迁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变化的辩证关系。例如,教师可设计以下探究问题:
问题1:总结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特征。
问题2:总结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征。
问题3:简述中国古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特征。
问题4:对历朝历代户籍系统和管理体制演进中的“常与变”进行反思。
本课程将重点放在对历史的解读上,让学生在交流中更深入地探索中国古代户籍管理规则,以及变化和延续之间的辩证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以大概念、大单元为核心思想,探讨如何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以大概念作为主导思想,对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合理设计大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形成更加全面、系统、完善的历史辩证思想和大历史观,这对落实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