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关键途径之一,同时,历史也是一门充满美感和审美价值的学科。将家国情怀培养与历史教学相结合,通过审美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本文将探讨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的主张和策略,以期为历史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一、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主张
1.家国情怀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生长生发。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价值观念,它源远流长,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家国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例如,在文学领域,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国家兴亡、民族命运为己任,借助诗文来表达对国家的关切和热爱。《离骚》中的屈原以壮丽的叙事和深情的抒怀,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之情。这种家国情怀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激发他们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2.家国情怀和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统一性。
家国情怀与中华美学精神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中华美学强调“美”的内在含义,注重内外兼修、雅俗共赏,融汇天人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强调和谐、平衡和审美意境的追求。家国情怀正是这一美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它强调对国家、家庭、文化传统的珍视和热爱,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价值,体验历史的美感。
3.历史教学审美化的基础是历史本身之美。
历史本身具有独特的美感。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往往伴随着悲欢离合、
荣辱成败,这些情感因素赋予了历史以深刻的情感内涵。历史人物的伟大和牺牲、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都是历史之美的体现,历史之美多彩多样。历史教学不应仅仅是事件和日期的堆积,而应当强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的魅力和美感。通过历史教学审美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历史的美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内涵,增强历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的策略探究
1.以家国情怀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追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历史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品、音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美。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审美情感。
例如,在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困境,强调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通过情感联系,让学生深入感受家国情怀,意识到自身的历史责任。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展示晚清时期的绘画、摄影作品,让学生通过视觉艺术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社会变迁和文化特征,培养审美敏感性。教师还可以播放晚清时期的音乐、影像资料,使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音乐与视觉美。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情境,从审美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或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博物馆或纪念馆,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和文化积淀,强化家国情怀与历史审美的联系。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修养,培养更具家国情怀的历史学习者。
2.将家国情怀渗透教学中,在学习内容中深化审美解读。
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选取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读。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历史的美。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创作,以展示他们对历史的审美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真实或感人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还可以播放视频或图片等,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的艺术品和文物,如宣传海报、画作、雕塑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艺术品和文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背后的意义和情感。教师也可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音乐、政治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策略,以确保他们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促进他们自主探究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3.将家国情怀升华,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审美超越。
在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还能引导学生的审美超越。这意味着学生不仅仅是被历史所感动,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历史审美能力,能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形成独立的历史审美见解。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历史观点,并进行历史辩论和讨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让他们从多维度来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判断力。
例如,在有关政治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同一时期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制度的判断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变革,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变革,探讨政治制度变迁对审美趋势和审美价值观的影响。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下的审美演变。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政治制度相关的创作和表达活动,如写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感想、创作政治题材的诗歌或绘画等。这些创作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政治制度的思考,同时培养审美创造力。总之,将家国情怀在历史学习中升华,可以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历史教育体验。
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通过将家国情怀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追求,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涵和美感,激发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