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贯彻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深层次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一、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路径
1.提升教师家国情怀素养。
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时候,首先就要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并感染学生。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家国情怀素养,才能够将这种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形成熏陶及感染。所以,教师有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提升自身素质。对此,教师就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达成自身家国情怀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课题研究活动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及业务水平,明晰家国情怀落实的具体路径,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民教师。
2.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热爱之情。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点,引领学生探索党史,明确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感受党的领导对于我们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英雄人物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革命烈士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祖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通过引入他们的故事,能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落实。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f00bb42b976822ce2d669d0529617b877b358c44300710f2274144901543bf85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帮助学生回溯党的奋斗征程,激发对党的敬佩之情,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以此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抓手,依托传统节日,科学合理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清明节,带领学生参加“清明祭英烈”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凝聚传统文化的内核,从而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
4.加强民族认同感,培养民族自信心。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历史知识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国家、民族,加强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民族文化自信,而这也是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正确的历史观将引领学生以辩证的思维去审视并看待历史,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彰显家国情怀的核心。
例如,教师在教学戊戌政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原因。通过分析,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不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学生以客观、辩证的思维去审视戊戌政变这一历史事件,能够站在历史特定的高度去审视那一时代背景下清政府统治者的无能与愚昧,由此也能推导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必然性,也更能够让学生明晰紧随党的步伐前进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这份事业保持初心,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其次,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开设特色课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