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地理教学进行革新。大单元教学主要是指围绕某一核心开展的结构化、整体性的教学方式。在此教学背景下开展的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因此,笔者在本文结合地理课标,对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进行了细致分析。
一、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大单元教学
教师应该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大单元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立足教学内容,与学生协商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2.围绕大单元教学核心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计大单元教学。
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立足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设计大单元教学。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知,此单元包括“植被”“土壤”“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三个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确定单元主题为“植被与土壤”。在明确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世界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和分布。
2.采集土壤样本,从颜色、质地等角度分析土壤。
3.结合多元资料,从气候、土壤等出发,分析竹林成长环境,明确土壤形成原理。
4.体会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形成因地制宜发展观思维,用综合地理知识解题,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乐趣。
结合以上大单元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立足核心素养培养,设计大单元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展示一些植被丰富的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2.案例讲解。选择佛山的实际案例或故事,讲解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和问题。
3.单元分解。将内容分解为植被的分类、土壤的形成和特点等几个小的主题。
4.实践探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让他们亲自实践和探索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5.教学总结。
二、确定单元主题,创新大单元教学
研究表明,传统的大单元教学虽然将知识进行了整合,但是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和思维素养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确定单元教学主题,搭建主题式大单元教学内容框架。
2.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挑选适配性高的地理教学素材。
3.基于学生中心地位,设计多样化地理教学情境。
4.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层次地理学习任务。
5.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户外教学。
6.立足“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例如,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上几点出发创新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商量确定“探究地貌的特征与发展”为大单元教学主题。
在明确主题之后,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小的教学单元:常见的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问题研究。然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小的教学单元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一个主题式大单元教学内容框架。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测试、作业、项目报告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对地貌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地貌观察报告,要求学生对所观察的地貌进行描述和分析。
通过以上创新型教学评价,教师不仅能够推动新课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落实,还能够为学生深入了解高中地理知识、了解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提供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和大单元教学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创新。基于此,本文从教学设计和多角度开展创新教学出发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保障,也为教师改善传统室内教学,突破教学空间限制提供了新的方向。当然,这一研究内容较为浅显,不能囊括所有大单元教学中的问题。立足这一问题,笔者希望各位教育者能够进一步深入探究,为更为完善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