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4-11-11 00:00:00欧月丹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9期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承载着培养未来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而科学精神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更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关键要素。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呢?

一、融合法治真实案例,互助学习——深化知识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真实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逻辑推理,体验从问题到答案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深化对法治的理解与认同。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时,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法律案例,如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某位画师的原创画作在网络上被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并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包括画作的创作过程、发布在网络平台的情况以及作品未经授权被他人商用的事实。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法律规定的逻辑链条,一步步推演案件可能的处理过程,包括固定证据、申请调解、提起诉讼等。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案例中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即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论证,形成对法治的理性认知与自觉遵守,从而真正实现“做守法的公民”的课程目标。

二、鼓励学生客观分析,理性思考——强化证据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密切关联现实社会,教师需在教学互动中激励学生客观审视社会现象,培养其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坚持实事求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探寻事物本质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营造一种利于探索、倡导求真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能有效体现科学精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用理性指导行动。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公民纳税义务”为主题设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我国历年个税政策变化的数据,对比分析不同起征点设置下不同收入阶层的纳税情况及其对改善民生的贡献。

接着,各小组通过研究真实案例,探讨纳税人依法履行义务的具体表现,以及逃税漏税行为对社会公平和个人信用的影响。同时,要求学生查找并引用国家税务局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及专家解读,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

最后,每组学生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彼此质疑、辩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得他们充分认识到履行公民义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公民义务的理解,更能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

三、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切实感知——培养综合能力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能够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案情分析、论据搜集和法庭辩论等环节,体验法治实践的过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00ffc2b14e337ab9329a138acc401f2f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更能培养他们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围绕“学生在校意外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模拟法庭活动。首先,教师提供一起发生在校园内的意外伤害事故案例,如因体育器材老化导致的学生受伤事件,让学生分别扮演原告、被告、代理人、法官等角色。

活动中,“原告”需根据事实陈述伤害经过,举证校方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被告”需回应辩解,提供学校定期检查设施的相关证据,同时阐述学校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法官”和其他参与者需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理性评判责任归属。

整个模拟法庭的过程,就是一次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学生需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逻辑推理。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深切体会到不同的社会角色对应着不同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明晰“责任与角色同在”的道理。这样便实现了科学精神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塑造初中生完整人格、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将科学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引导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勇于探索未知。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案例以及社会现象分析,并开展能够调动学生理性思考的实践活动,从而全面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