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极其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课程之一。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观念。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可开展生活化教学,充分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选择生活案例,渗透德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在德育视角下,教师可从生活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整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此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材内容分析当前教学重点,合理地选择生活化案例,从而保证生活化教学的延续性和科学性,让学生通过案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思想方面的认知以及行为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首先,教师需要分析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这一课内容在渗透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规则的生活案例,如学生在排队吃饭时因为插队而出现打架的现象、有人在等红绿灯时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不同的案例理解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此时,为了实现德育的充分渗透,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假如生活失去规则,世界会怎么样?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老师,刚才看了视频,我发现规则很重要,可以很好地约束我们的行为,假如生活失去规则,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一团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生活和规则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二、落实大单元教学,融入生活元素
大单元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将这种教学模式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单元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对这一单元的认识,从而便于教师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由三节课组成,共同指向“集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部分):
(1)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集体意识Eri7OSWvFuqrV6jXNsbHVg==,让学生在集体中尊重他人,发挥个体属性,增加集体力量。
(2)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能够在集体中履职尽责。
(3)健全人格:使学生主动适应集体环境,在集体中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友善互助,对待集体中的人,能够保持一颗友善和真诚的心。
在确定好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后,教师便可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集体的重要性,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确保这一单元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以生活化教学为基础,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德育,让学生在学习完这一课后,能对生命有新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使他们在生活中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热爱生活、阳光积极的青少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生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生命呢?生命是否永恒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探索,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组员进行总结。在这一环节过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开展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感,同时能够让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整体情况,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德育教育,教师可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