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探究与创新

2024-11-11 00:00范燕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9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精准设计呢?

一、制定教学目标——承前启后,促进核心素养实施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航仪”,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把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初中生的经验学习侧重于水平的扩展,而高中生的常识学习侧重于垂直的深入。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定政治方向。1.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其运行规律,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有了深刻理解,即理解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社会主义必然成功的规律。2.学生明确了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在对这两种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第二,对科学的尊重。通过对社会本质的探寻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学生对历史唯物史观有了正确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在传承和发展中达到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整合,必须准确定位,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性。首先,梳理和明确知识要点。本课程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其次,明确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因为学生个体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三、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驱动式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有机结合

要实现思政课程的内涵式发展,教师就要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进行分析,把对学情的深e17045102216ab7c6884c63f9b64a62b入了解作为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和空间。课堂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方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与全面理解。同时,在课堂教学及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开展主题演讲、辩论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四、教学实施——引导学科发挥整体概念的导向作用,设置问题链

高中思政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科发挥整体概念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运用问题链驱动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实现新知与旧知的对接。

第一,课前预习。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按照时间顺序,收集了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

第二,在课堂上进行探索,与实践相结合,引发疑惑。例如,针对“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属于什么范畴?(2)这部法律是为哪些特定人群而制定的?(3)将袁世凯“复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行比较。老师最后可以得出结论: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推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反之亦然。

第三,课后巩固,实现知识和行动的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实现正面的价值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每个邮票上都有一幅图片,让学生通过解读图片来了解纪念邮票的含义,从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意义、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党的发展历程的了解。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趋势。为此,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的学生。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核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理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