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本土,以美润人

2024-11-10 00:00胡静静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7期

一、课程设计

(一)背景与意义

陕西,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古老的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遥相辉映;其省会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城墙、曾藏有天竺经书的大雁塔等,无不揭示着其厚重的历史。美术创作是一个从审美认知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在“双减”背景下,为解决当前存在的作业量大、课程形式单一、课堂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在探究课程内容梯度的过程中,探索切实可行的美术课堂改革,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将美术课程与生活紧密对接,建立“家、校、社”合力育人机制。本课程围绕课题“以‘大美陕西’课程为载体构建美术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研究为主,丰富学校美术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美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手绘明信片的艺术形式,品西安味道、游名胜古迹,形成基于“大美陕西”课程的美术教育资源整合的创新,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家乡文化,激发和培育家国情怀,为将来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奠定情感基础。

(二)活动目标

“大美陕西”教学实践主要围绕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展创意明信片活动。

1.审美感知:通过寻访考察、查阅资料,了解陕西之美。

2.艺术表现:尝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陕西美食与名胜古迹。

3.创意实践:通过手绘明信片的创作体验,大胆表现心中的美食与建筑,为陕西设计文创产品,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关注。

4.文化理解:感受陕西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二、实施策略

“大美陕西”课程汲取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实现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形成“家、校、社”教育资源整合,借助单元化学习,呈现了一场“为陕代言”明信片的盛宴,将明信片作为教学主线,浸润“五育”,培养家国情怀,构建具有“大美陕西”的特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内化,丰富学校美术课程体系(图1)。

(一)走进生活——探寻美术资源

1.游陕西,寻文化

教师将生活融入课堂,将课堂知识与课外探究活动有机结合,布置学习任务单,学生利用周末查阅资料,收集陕西历史文化故事,通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寻找陕西之美具体都有哪些特色,感受西安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魅力,观察收集或拍照记录,在真实情境中寻找陕西之美。游览大雁塔、小雁塔、大唐不夜城、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品尝当地美食,如三秦套餐(肉夹馍、凉皮、冰峰)、羊肉泡馍、臊子面、柿子饼、胡辣汤、烤肉…… 感受舌尖上的诱惑,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和情感动机,感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图2)

2.说陕西,找特色

首先,课堂上创设情境,播放歌曲《西安人的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这首歌曲将西安的鼓楼、钟楼、城墙、泡馍等都写进歌词,既反映了西安的“古都”特色,又展现了西安的新貌,唱出了西安模样,与此同时也能勾起西安人的乡愁,产生情感共鸣。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从陕西的美食、建筑、古迹方面进行探究,各抒己见,在充满趣味的探究中,讨论最美陕西的具体表现。

(二)品陕西味道——手绘活色生香

1.图像识读,师生交流

陕西美食——舌尖上的西安,街头巷尾呈现着不同特色的地方小吃,让人无法抗拒,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位于北院门的回民街。这条始建于清代的街巷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的源头。每个西安人对回民街都有一种深深的情愫。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拍摄的图片,直接从美食的视觉角度进行品鉴,感知食物不同的色彩呈现出的不同的味道,并将代表回民街文化传承的牌楼和特色小吃作为手绘教学的主要创作元素。(图3)

2.技法表现,创意手绘

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综合探索与创作表达,用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出一个开放、个性、智慧的新课堂。初步感受手绘线条结合物象的空间表达,将各式美食的线条轮廓刻画出来,通过马克笔技法,用色彩表达情感,施以晕染,使深浅层次分明可见,利用色彩对味觉的刺激,展现出陕西美食的独特魅力。(图4至图15)

3.色彩晕染,情感表达

传统小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深入人们记忆的美食往往色香味俱全。这些美食色彩天然且独特,结合小吃的造型、器皿的搭配对味觉产生刺激,既好看又好吃。创作时要抓住主要部分,省去次要的线条,概括地对美食进行表现。如臊子面,白色的面条游荡在橙色的热汤里,周边环绕着绿葱花、红椒丁、豆腐丝,让人垂涎欲滴。所以一定要找到合适的颜色,如浅灰、灰蓝、中黄、橙黄、浅棕、深棕等,通过在画面中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同类色对比,使作品产生一种饱满和谐的视觉效果,像变魔术一样打开我们的味蕾。

(三)游名胜古迹——刻画古色古香

1.启发引导,思维碰撞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拥有很多名胜古迹。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建筑的造型美、细节美,如大雁塔是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其塔身层数为七层;钟楼采取的是重檐三滴水攒尖顶式,不仅增加了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引导学生将形式美感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感受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生成自己特有的艺术感悟,他们就能创作出生动的建筑形象,在光影重叠、线条勾勒中感受古城的美好与热忱。

2.红黑意趣,相得益彰

带领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历史,勾勒建筑小景,记录属于我们的大美陕西,如大雁塔、城墙、钟楼等。画面虚实对比强烈,色彩明快,感染力强。为了突出主题,将名胜古迹的名称设计在画面中,黑红印章形式的文字特色突出,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趣。(图16至图21)

如何把美食、古建筑所要表现的背景进行巧妙结合?孩子们在作品中找到了灵感,学习画家对构图和色彩的概括简练处理。美食与筷子、热气的结合,建筑与背景元素的结合,让画面不再是静止的,而是表现出生机,静与动的交融让画面流露出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图22至图28)

(四)享评价过程,促进自我成长

1.因材施教,塑风格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指导不同性格、不同绘画水平的学生进行创作时,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如写意的、精致的、写实的,让他们在展示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快乐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2.作品展示,增自信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手绘明信片,向大家介绍创作意图,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填写评价表,在自评、互评、师评的过程中,反思不足,逐步成长。

三、展评美育成果

对于学生创作的明信片以有趣味、独特而持续的方式展览,可以鼓舞学生的热情,他们的创作才会充满新意、生机、情感与意趣,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创作,还能促进有效的评价方式的建立。在课程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建立“大美陕西”拓展性成果展(图29),与语文写作课、历史探究课进行跨学科展演,邀请老师、同学、家长们共同欣赏交流,或利用微信平台办展,甚至可以做成文创产品来推广。如徽章、文艺布袋、冰箱贴等。通过开设文创小商店、举办义卖活动等,让课余生活更丰富,更具有品位,让更多的人了解陕西文化,参与文化传承,让生活融入艺术,让艺术为生活服务。

四、结语

用有趣的美术表现方式展示地方文化,学生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还可以像艺术家一样通过自己的画笔为陕西设计明信片,让陕西的不同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认识陕西、走进西安,爱上古城西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同家乡文化。总之,用“大美陕西”优秀的艺术文化开展明信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认同家乡文化,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功能,促进学校育人水平的提高。

本文是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以‘大美陕西’课程为载体构建美术第二、第三课堂”(课题编号:SGH21Y0867)的实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