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教学在低年段美术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4-11-10 00:00王荟姝黄羽翔李雅凡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7期

摘要 本文以人美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玩转光与影”单元为例,详细探讨了跨学科主题教学在低年段美术课堂中的实践应用。跨学科主题教学以某一学科为主体,结合两个或多个其他学科,通过一个主题或任务来构建教学活动,旨在激发不同学科知识的互动和整合,实现跨学科知识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这种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还为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逐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习进阶基础。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教学 低年段美术课堂 光影艺术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特别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跨学科主题教学为低年段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人美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玩转光与影”单元,通过挖掘光影艺术的魅力,并结合趣味性、融合性和活动性的教学特点,深入探索了跨学科主题教学在低年段美术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也为未来的美术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二、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教育一直存在着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素养培育的问题。教育停留在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基础层面上,即侧重于技能、技法、技巧的训练,这种倾向导致对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美术课堂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科本体,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科间的关联与渗透,缺乏单元主题式的跨学科整合与融合的课程设计;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创变能力不足,课堂育人观念呈现出过度依赖教材的现象,导致“一课一练”蜻蜓点水式的教与学成为常态化、普遍化的教学模式,缺乏探索学科育人的规律和课程创变的方法。概括而言,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重学科知识本位,轻学科素养育人,重单学科教学,轻跨学科育美。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与 意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简称“新方案”)明确指出,原则上各门课程需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强调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是基于国家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最终转化为实际能力。培养这些能力,需要超越学科的知识界限,打破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基于观念转变、方式创新、课程融合来开展的跨学科学习,能加强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出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融合性与创造活力,如融合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等学科的STEM教育,就是跨学科学习的一个典型应用案例。

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以美术学科为主体,采用主题式、项目式的学习方法,这种模式通过主题内容的设置,使不同学科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增强知识体系的联结性;通过跨学科学习知识点的有机链接,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让学习深度发生,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而小学低年段跨学科主题教学,更需要注重教学的主题性、趣味性、融合性、活动性,通过活动化的实践,学生能在切身的经历和体验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为“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四、低年段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需注重的要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 “新课标”)指出,要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新课标还针对小学低年段的教学活动给出了建议:基于1~2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开展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综合化的“造型·美术”学习活动。笔者认为,低年段美术跨学科主题教学还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紧扣趣味性、融合性和活动性开展教学组织与实施。以人美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玩转光与影”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让低年段学生在感受和活动中体验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趣味性、融合性,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兴趣与“造型·美术”的学习习惯。

(一)注重教学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情境是学生素养形成的催化剂、练兵场。在“玩转光与影”单元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趣味性,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立足学生生活经验,结合主题教学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开展教学。例如,该单元的情境为:“阳光下,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影子也在草地上跑跑停停。我们为什么会有影子呢?你能为影子画一张像吗?你能用光影讲故事吗?你能利用常见的材料和简单的方法来探索光与影吗?我们一起来感受光影的魅力吧。”这一情境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影子,抓住二年级学生对光影的好奇心,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光影、感知光影、理解光影、创造光影、玩转光影,为学生们创设出了一场“玩转光与影”的奇妙旅程。

(二)注重教学主题内容的融合性

“美术跨学科学习”是以美术学科为主体,融合艺术学科内的学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或艺术学科外的学科(语文、英语、数学等),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任务来组织教学。在“玩转光与影”单元中,我们以探索光与影的魅力为主题,通过三个主题内容——“影子好朋友”“光影的游戏”“光影万花筒”——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将美术与科学、戏剧等学科相融合,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光影,以开放的视角获取更多元的认知。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在“综合·探索”为主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聚焦探究光影的魅力,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具体而言,教师在单元目标设计中围绕“光影有什么魅力?如何创作有趣的光影艺术?”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在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任务驱动下,体验和感受工具、技术与科技带来的光影乐趣。学生将参与造型游戏,创编、记录光影故事,在亲历中形成直观认识,产生探索兴趣,并主动探究科技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影子好朋友”一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通过观察影子的特点,学生可以积累美术语言。在“光影的游戏”一课中,学生们将运用灯光、音响、情节等材质和元素来创作光影艺术,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完成故事的演绎。在“光影万花筒”的教学中,学生将尝试记录光的流动和变化。他们将通过实验,使用CD光盘、透明塑料片、塑料瓶、纱巾等各种材料去捕捉光的色彩变化,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光影万花筒,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的神奇和艺术的创造力。同时,教材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光影艺术,如日晷、皮影、打铁花等,既增强学生对光影艺术丰富的体验感,也将民间艺人历代坚守与付出的工匠精神根植其中,让学生在观赏、体验和感悟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玩转光与影”单元的三个主题课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切身体验“欣赏—激发—构思—创作—展评”的完整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学科融合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切身实践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注重教学实践体验的活动性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1~2年级)“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的学习任务中提出:“本学习任务主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或小组开展的美术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造型游戏活动,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并在教学提示中建议“以舞蹈、戏剧、动画等形式进行展演”。基于此,“玩转光与影”单元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奇心强和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探索能力,设计了系列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做中、用中、创中,理解光影的基本知识,活用光影的造型技巧,感悟光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如第一课主题从生活中的光影入手,设计通过“画一画”“洒一洒”“添一添”“摆一摆”的创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为影子画像,“以形画形”引导学生了解“我和影子”的原理,解决形式问题;第二课主题设计引导学生利用手、身体、生活材料,进行“做手影”“创作影子城”“画沙画”“玩皮影”等活动,用影子讲故事,“以形想形”启发学生从“物体本身的影子”到“利用物体创造不同的影子”的造型联想;第三课主题引导学生发挥、利用不同的媒材和形式,设计制作创意万花筒、拍摄“光影秀”,让影子异彩纷呈,“无形造形”促进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光与影的艺术效果,感悟光影艺术的历史与人文底蕴。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在亲身参与中深化对光影知识的理解和探索,还能在创作中体验到光影艺术的魅力,为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五、中小学美术跨学科学习的未来发展

随着新方案与新课标的颁布,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全面走进核心素养时代,跨学科学习将成为未来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以美术学科为主体的跨学科学习,通过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将建构起相互融通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集中体现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对于促进学生逐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变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索基于知识融合、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将成为必然选择。在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跨学科的意识,提升课程交叉、融合创变的能力,才能共同推动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落地与实施,推动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六、结语

跨学科主题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联系生活,发挥社会优质资源的协同育人的价值,可以有机整合相关学科、日常生活、社会艺术场馆等蕴含的美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以美育为核心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及课外和校外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出艺术教育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综合而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