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新教材中的“面向世界的丝绸之路”单元,是一个覆盖广泛的综合性教学模块。该单元旨在综合运用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视角,深入分析丝绸之路上的美术作品,探究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影响。通过跨学科教师团队的协作,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跨学科主题单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学科融合 丝绸之路 美术遗存 大单元教学
“面向世界的丝绸之路”单元由“领略丝路遗珍”和“丝路视觉笔记”两个教学内容组成。本单元的教学从了解丝绸之路开始,引领学生踏沙逐浪,沿着古代驼队与商船的足迹,探索中外美术交流的历史印记。从珍贵的唐代壁画《使客图》,到2023年5月在西安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丝绸之路不断续写着不同文明间交流与融合的新篇章。通过教材中对丝绸之路美术遗存的介绍,我们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丰富历史,并探寻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体会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学生将通过图像和文字记录下丝绸之路上的各色美术作品,深化对这些艺术遗存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跨学科的,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地理和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一同探究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联系。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资源和工具,完成丝绸之路美术遗存的信息搜集工作,并设计出既反映历史深度又满足现代审美要求的丝绸之路视觉笔记。
一、跨学科主题单元课程框架的构建
经过与不同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和集体备课,我们共同制定了“面向世界的丝绸之路”单元课程实施框架(表1)。本单元计划在连续5周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涵盖了美术(4课时)、历史(2课时)、地理(1课时)、道德与法治(1课时)等多个学科。教学的第1周由历史和地理两个学科协同开启,为学生提供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知识。第2周是美术与历史学科的同步学习,第3周和第5周主要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第4周是美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同步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整合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丝绸之路上的美术遗存,认识到中国美术对世界艺术的独特贡献。学生将学会运用美术语言,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现象,提升其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将创新性地采用视觉笔记的形式来记录和发展丝路文化,以此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技能。同时,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将理解美术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并认识到我们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的责任所在。此外,本单元还鼓励学生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与丝绸之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探索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
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主题单元中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等,进行了如表2所示的教学安排。
二、各学科间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
“跨学科”和“学科融合”不应仅被理解为不同学科的简单合并或表面层次的结合,更不是将多个学科随意叠加在一堂课中。真正的跨学科教学需要深入挖掘并利用各学科知识的整合潜力,寻找它们之间的交叉点和融合可能性,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深入研究。跨学科教学的需要建立在学科间存在关联的基础上,它是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结合。
接下来,本文将阐述我们在推动学科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以及通过这种融合所取得的成效。
(一)美术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融合点
在“面向世界的丝绸之路”主题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让学生在有限的美术课时内,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为此,我们在第1周安排了历史课“丝绸之路的开通”,并在设计的学习单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学习单,这就为美术课“领略丝路遗珍”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做了充分的铺垫。在这节美术课上,我们利用高清数字媒体展示的《丝路山水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画中所描绘的内容,分析各国之间的商贸往来和友好交流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丝绸之路上曾经输送的、熠熠生辉的文物遗珍的评述,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丝绸之路上的美术遗存,而且还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更有效地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任务。(表3,其余课时学习单可参照此表设计)
主题单元的第2周,我们安排了历史课“丝绸之路的兴衰”与美术课“领略丝路遗珍”第2课时,这两部分内容展现了跨学科教学设计中学科知识的深度整合。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各学科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达到最大的学习效率,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二)美术与地理学科的融合点
要深入理解丝绸之路,首先要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因此,我们将地理课“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也安排在了主题单元的第 1周。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单的引导,主动探索、分析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并尝试制作平面或者立体的路线图。这节地理课的学习,对后续的美术教学内容——特别是“丝路视觉笔记”第1课时中对《张骞出使西域图》的欣赏与分析——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学生在地理课上制作的丝绸之路路线图,可以直接作为“丝路视觉笔记”作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在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融入地理和历史元素,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三)美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点
在主题单元第4周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安排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丝绸之路的传承”的学习。结合本单元前几个教学内容(美术、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丝路美术遗存,我们鼓励他们探索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和精神内涵,同时分析丝绸之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在主题单元的第5周美术课“丝路视觉笔记”第2课时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将运用之前学习的知识,以视觉笔记的形式,将丝路美术遗存巧妙串联,创作出或平面、或动态、或多维的美术作品,以此展示“丝路”风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美术技能,还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背景、地理特征、意义及精神等,来丰富和深化他们的作品。
(四)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本单元所有课程的学习,它不仅支撑整个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而且根据学生各自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作途径。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工具,创作出立体或平面的作品,或者通过制作丝绸之路路线图的定格动画、微电影等多媒体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能力。
三、结论
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激发了学生对丝绸之路美术遗存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和评价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促进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整合和能力提升,并创作出更具时代感和表现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对丝绸之路文化的理解,也表达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感和对未来创新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2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张华.让学生创造着长大: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