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互动模型研究

2024-11-10 00:00:00李莎朱敏慧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7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深度学习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境互动的教学模型,以“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全域行浸式体验为例,探讨数字媒体艺术如何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法,建立起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境互动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实施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促进知识构建、认知能力迁移以及提升育人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教学课程的革新和推动区域教育向深度学习转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深度学习情境互动 中小学美术教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部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推进。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新课标”),再到《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这些政策文件不仅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还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发展、真实情境学习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其中,“情境创设”作为教育创新的核心要素,正引领着课程变革的新潮流。

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境互动教学模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探讨数字媒体艺术如何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而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新路径。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强调以核心素养16i9blpUv2FgpGqnhWl9Jg==为导向,创新教与学的关系,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和资源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创设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情境互动教学模型,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

数字媒体艺术以其独特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源。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数字媒体艺术能够突破传统纸媒或视频资料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艺术体验,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文献综述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

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均强调情境、问题、任务等学习模式的重要性。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认识—实践—理解”作为核心课程模式;[1]日本在课改中效仿西方核心素养课程设计;芬兰则首创“主题式现象教学”理念。我国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及新方案和新课标等,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变革。

(二)情境互动教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情境互动教学模型在教育领域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显著优势,这已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学者们积极探究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实践效果,并形成了多样化的构建策略。具体而言,约翰·杜威(Dewey, J.)作为先驱,率先在教育研究中引入了情境因素,强调了“探究问题的情境”的重要性。[2]随后,张士一在20世纪20年代倡导外语情境教学法,提倡将情境与情感元素融入语言学习过程中。李吉林则进一步将外语情境教学的理念迁移至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出情境的本质在于“人为优化的环境”。[3]

此外,潘新民与张燕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出了具体建议,他们主张建立符合课堂情境中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规程,旨在通过创设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真实情境以及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做”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李利等人的研究则揭示了教学情境感知(包括有效教学、互动与反馈、自主学习、认知投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对学生深度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

兰岗则提出深度学习理论中,“情境”并非仅仅是对主体产生影响的外在条件,而是作为主体的学习者和所处的特定时间与空间、特定的人或事之间的一个相互作用并建构意义的整体。而教学情境则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性和经验特征,根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需要,设置与之相应且具有真实意义的社会、文化、学科、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任务或环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全身心地参与、体验、探究,在与这些问题或环境的双向互动中,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教学整体状态。[4]

同时,胡钦太等学者紧跟时代步伐,提出了基于5G+XR技术的情境互动教学模型,该模型被证实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5]这些研究成果充分表明,在情境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教学互动教学模型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还能有效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四、研究概述

(一)新时代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新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创新教学模型,提升学生体验与实践,促进深度学习。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深度学习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境互动的教学模型,以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境创设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境创设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艺术体验。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其中的重要载体,具有沉浸度高、真实感强、场景多等特点,能够解决真实环境难以实现的美术学科实践内容。因此,本研究将数字媒体艺术融入情境互动教学模型中,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五、研究过程

(一)情境互动教学模型构建的学理依据

本研究借鉴了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中提出的“UBD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6](图1),刘月霞倡导的“深度学习”模式[7](图2)以及崔允漷“教学评一致性”[8]等实践模型,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境互动的教学模型。(图3)

(二)实施途径框架设计

为了有效实施该教学模型,本研究提出了与学习活动相融合的实施途径框架。该框架包括创设生活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整合教学内容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达成预期的学习结果。(图4)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情境教学应用——以“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全域行浸式体验为例

本研究围绕大概念“数字媒体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以“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全域行浸式体验为例。

该案例基于新课标中“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以“大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根据学业质量评价,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本案例设计将新课标中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8~9年级的学习任务“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与本单元内容设计相结合,运用任务驱动、情境式教学等方式,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吧、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迁移能力,从而达到深度学习。(图5)

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WWH”学习思维[9]围绕大概念“数字媒体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探究学习,结合KUD(知道、理解、应用)[10]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的三个维度。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具备欣赏、评价和创作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能力,并形成基本的数字媒体艺术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美术“设计·应用”艺术领域中视觉信息传达和影视“融合”艺术实践,突出“重视艺术体验”课程综合特点的理念,同时与数字媒体艺术、历史等课程融合,建立跨学科授课理念。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VR、CAVE、HMD开展探究式学习,从体验、感受、分享等角度理解数字媒体艺术。

1.创设情境,提出基本问题

案例教学活动之初,教师创设“学生参观‘红飘带——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主题活动”的真实情境,提出“‘红飘带——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的全域行沉浸式数字演绎,为何受到大众的青睐”的基本问题。

2.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

教师应明确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探索欲望。

3.确定评估依据

明确学生在学习后应达成的标准和目标,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设计问题和评估依据。

4.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

根据预期学习结果和评估依据,本案例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成预期的学习结果。同时,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情境互动教学模型实际应用效果评估

根据“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聚焦学习目标,将目标分层,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作品素材来源、技术应用、呈现方式、表现特征等方面,成功构建了数字媒体艺术思维的深层次意义体系,并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评估过程中,分析学业目标,制定评价指标、评价任务,呈现核心问题驱动,以“问题串”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感知、体验、描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搭建起学习的支架,促使学生能有序地进行思考和表达。(表1)

六、研究结论

本研究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境互动的教学模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认知迁移,促进育人质量的螺旋上升。同时,该模型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本研究以期为教学课程改革及区域教育深度学习化提供应用参考。

七、讨论

尽管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境互动的教学模型,并在理论上进行了论证和构建,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例如,在本研究的论证过程中,笔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美术学科本体语言形态的深入探讨,而过多地依赖了信息技术及设备手段。虽然信息技术在提供模拟实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笔者也认识到,对于美术学科本体语言形态的核心理论和实际问题,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在未来的工作中,笔者将努力平衡本体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论证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注释

[1]杜媛.“让核心素养落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新课程实施经验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 2018:13.

[2]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杨韶刚,刘建金,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2.

[3]李吉林.情感: 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J]. 教育研究, 2011, 32(07): 65-71.

[4]兰岗.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教学情境创设[J].中国美术教育,2022(01):4-8.

[5]胡钦太,丁娜,李汶颐.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5G+XR情境互动教学模型构建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3(12):1-7.

[6]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2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2018:1-9.

[8]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04):15-22.

[9]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10]胡之凡.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