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提升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这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美术新教材特别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单元,以大观念统领单元结构,为教师构建跨学科教学的框架提供了支持。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结构化与综合化的艺术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更高效地执行教学计划。从整体的单元设计到具体的课时安排,从真实的情境设置到连贯的问题链,再到逐步深入的任务群,教材全方位地确保了师生能够顺利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从而最大化地发挥课程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大观念结构化 综合化
艺术教材不仅是艺术课程内容的载体,更是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它为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教学的基础和指导,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进行创造性艺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简称“新方案”),各门课程应安排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规定旨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间的联系,推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并提升实践教学的要求。《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也提出了坚持育人导向、精选内容素材、优化组织结构等明确要求,强调了课程综合和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教材编写者必须遵循和关注这些基本要求,确保美术跨学科学习能够充分体现跨学科主题,将跨学科学习理念融入美术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这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美术新教材,深入领会并积极响应新方案和新课标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探索有效的编写策略与方法,确保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有效实施。特别是在跨学科单元的设计上,新教材围绕大观念选择联结点,将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并组织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展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实践、开放与灵活的特点。这为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清晰的指导路径,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发挥其在教学与育人方面的最大潜力。以下将以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各美其美”单元为例,阐述新教材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探索。
一、大观念统领单元结构,为教师搭建跨学科教学框架
夏雪梅博士在其著作《跨学科学习:一种基于学科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中阐述了两种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思路:一是基于真实的成果、现象来设计学习路径,二是从学科核心素养和概念出发进行教学规划。结合新课标所强调的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来设计课程内容的要求,“各美其美”单元在设计时,围绕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的大观念进行整体规划,以美术学科为主体,探索美术与自然、科技、生态之间的联系,融入多元的审美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维度的美。同时,该单元融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教学提示中指出,在“融入跨学科学习”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可以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这一理念应该成为学生在完成该学段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持续深入理解的学科大观念。虽然这是对教学实施的策略性建议,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这个角度出发,教材编写应该以这一大观念为基础,进行跨学科主题单元的构思与设计,精心挑选和组织内容,建构起在学科素养、概念、能力等层面深度关联的结构化单元,避免仅仅停留在多学科内容的简单拼接。因此,在进行学科融合时,需要充分挖掘“跨学科”的要素,有机地协调各要素的作用,以实现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根据夏雪梅博士提供的学科间可跨点的几个维度,对“各美其美”单元在跨学科融合方面的内在联结点进行如表1中的梳理。
在构建跨学科联结点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种主要路径:从美术学科中寻找、从学科间联结上挖掘,以及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发现。这一过程不仅涵盖了学科层面的大观念,也融入了社会层面的大观念。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激发他们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关注。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通,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社会类大观念如“各美其美”“和谐之美”“敬畏自然”,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强调的。基于这些分析,“各美其美”单元在主题选取和设计上,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自然、科技、生态三者之间的联系。这三个主题按照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安排,逐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视野。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感受、体验、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这些大观念,并将其与个人行为规范和发展相联系,从而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和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从整体的单元架构和主题设计来看,本单元巧妙地将美术学习与自然、科技、社会等领域相结合,并整合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这种设计不仅凸显了不同知识领域间的内在关联,而且为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同时,它也为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每课都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的综合审美和认知能力。
第一课“自然之美”可以与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及优美的景物描写相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此外,学生也可以尝试对一组摄影作品进行连贯性的文本解说,以清晰传达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背后的故事。
第二课“科技之美”在知识能力上可以与数学和科学的观察、实践能力,以及抽象和空间思维技巧相结合。通过这种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科技美学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积极解决的态度和责任感,以及创意实践的能力。
第三课“生态之美”在前两课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层次的创意表达。这一课将美术与自然、社会、生态等领域及科学、数学、语文等学科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生态保护的意识,加深其对“各美其美”理念的理解。学生将学习如何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并探索“美”的共性,即和谐之美的本质 。
这样的单元设计在初始阶段就确保了跨学科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的综合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学习基础。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通过与科学、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协同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讨解决上述各领域的问题。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体现了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结构化与综合化艺术实践活动,助力教师有效实施教学
结构化主要是指课时内各学习活动的系统性设计实施;综合化主要指向跨学科融合,即将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进行跨学科的探索。在教材的框架设计上,编写者主要以立足学科立场、跨学科学习教学方法和艺术实践活动规律这三方面作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和实施。
首先,跨学科学习需要在立足学科基础上兼顾综合性,那么这就要求在“各美其美”单元设计中,始终坚持美术学科立场,基于学生艺术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设计美术学科实践活动,凸显美术学科的地位与作用。这根主线不能丢弃或弱化。
其次,结合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融入跨学科学习”的任务,其教学重点是联系3~5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采用体验化教学、具身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等问题,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式,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这要求教学环节与学习活动要在艺术学科视角下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化、具身化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全身心参与,深入感受、感知、认识与反应,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最后,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的4类艺术实践分别侧重不同艺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互相关联,互相助力,在实践活动中是融合共生、协同发展的。因此,在美术学科内部就要把各艺术实践活动融合起来,有机实施。依据美术学科艺术实践活动规律,学习活动设计从发展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欣赏·评述”为起点,通过感知体验学习知识技能到发展学生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素养的“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最终再到强化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索”艺术实践活动。
“各美其美”单元课时的学习活动通过系统思考与设计,教学框架的各环节均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为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并且加强了问题的开放性与驱动性,强化了任务链,特别是最后一个学习任务的综合性与跨学科特点(表2)。
三、结论
从创设真实性单元情境与课时情境,到设计递进的学科任务与跨学科任务,再到统整性的基本问题与启发性、递进性的关键小问题,最后呈现符合学习规律的结构化学科实践活动。整个课时框架设计既立足美术学科增加了美术各门类内容,又适度融入了科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应用。课时中的“艺术欣赏”“感知体验”“创想实践”“活动拓展”“奇思妙想”等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富有特色的美术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学生通过“艺术欣赏”环节感知自然与美术作品的美,理解作品、解读作品;学生通过“感知体验”环节尝试探究获取新知,在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技能与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创想实践”环节运用所学进行设计制作;学生通过“活动拓展”环节迁移应用所学,结合手边各种媒材、工具材料进行拓展实践探究,侧重美术学科内的跨门类学习创作;学生通过“奇思妙想”环节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技能与所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得以证实人美版新教材在跨学科主题单元设计方面取得了成功。新教材坚持立足于美术学科的立场,巧妙地整合了不同学科间的可跨点,通过大观念统整单元教学,构建了结构化的单元和课时框架。在教学实践中,新教材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采用问题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以学为本”的学习活动。这种方法真正引导学生从真实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走进学科世界进行分析,获取知识,然后再次回到真实世界中,融合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验了美术学习的乐趣,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设计所能做出的贡献,更深刻理解了多学科融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与价值。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深了他们对跨学科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展现了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