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提供理论支撑,其根本在于高水平职业教育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新时代,从职业教育科研本身意义、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诉求等探求职业教育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价值内涵;从职业教育的研究基础、研究阶段性、研究新任务落实等探究职业教育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人才队伍;价值意涵
新时代职业教育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1.彰显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本身的价值所在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以科学的理性精神来考察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并通过一定干预试图改变教育的原有的结构或性状,以满足主体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科学认识与实践活动。”[1]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学科领域,它能深化教育活动的综合生成和动态转化,揭示教育特点及其一般规律,可以推动教育理论的建设,也能指导教育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依据国内学者杨小微(2008年)关于“教育研究意义”归纳的三个维度,可从三方面分析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第一,有效改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大致经历了一个恢复重建、结构调整、规模发展、内涵建设的过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管理模式、体系结构、教学教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转变,需要对前期职业教育的实践成果进行归纳提升;同时,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职教体系衔接不畅、校企合作融合不够、普职分流争论不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不明……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职业教育该如何应对,都必须通过对职业教育内部教育规律、职业教育与社会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变化关系进行科学研究,既要为这些新模式、新理念、新发展路径找到科学依据;又要为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第二,推进职业教育理论建设需要。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研究偏向于技术应用、实践操作;然而,职业教育中存在很多现象和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这一类型教育的特殊规律,提炼出一般职业教育理论,从实践中建设理论,才能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例如: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某些技能训练要符合学生年龄段特征,不同专业学科需要不同职业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等,将这些规律转换成科研成果,才能被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掌握,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转化成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
第三,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科研素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其中,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人才队伍KoqXsif65bwupWLcCJveQQh/VLPS2l8+U6bAnp1CqJQ=素质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养,可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实现;但是,职前培养未来教师缺乏实践体验、职后培训任职教师又缺乏系统性成长课程体系等问题,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科研素养意识的提升,让教师认识到职业教育理论与一线职业教育工作要结合起来。学校管理者也要意识到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也会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新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职业院校教师就要掌握教育科学,以科研为引领,保持探究精神和革新意识,不被时代抛弃。
2.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方式有外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内涵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因此,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势必要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劳动者素质等转变。职业教育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承担着培养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我国劳动者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经济服务能力,保持我国经济平稳甚至较快速度发展以及保证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中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倒逼职业教育结构调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条件。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着经济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型,须从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入手,这也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2011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鲁昕同志在天津全国首届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要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改造教学过程,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为提高我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新贡献。”[2]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跟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才能跟上经济转变步伐,不被时代淘汰,不被社会发展淘汰。
第三,人力资源强国亟待职业教育基础任务落实。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基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是要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导向。作为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本通过对人的教育、训练和健康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人力资本是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所具有的经济意义在于能够带来未来的货币和心理收入,且投资风险较物质资本要小。因此,实现中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也是中国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3.顺应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提出的新诉求
第一,国家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诉求。中国职业教育自晚清末期走上现代化道路,改革的步伐就一直在加速;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中国围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行动,给职业教育研究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和新视界,也推动有志于职业研究的学者进行不断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表明,职业教育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同时,也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科研把握时代脉搏和教育规律,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决策科学化,对职业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诉求。
第二,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诉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旗帜鲜明地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定位。中国职业教育经过百年发展历程,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啖饭教育”起步、学制承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恢复重建、结构调整,职业教育自身参照普通教育办学体系设置办学目标、专业课程、师资建设,未形成职业教育类型化研究范式;至今,职业教育研究者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围绕“职业教育类型化”形成自己的类型定位、目标与路径、突破与优化、特色与体系等理论,进一步将“职业教育类型化”作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教授撰文指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其独特的理论渊源、政策要求与运行机制,技能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规律、程序性知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来源的多元性,必然要求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类型化、办学体制机制的类型化、组织管理和方法的类型化。”[3]因此,职业教育内部体系、与教育其他层次体系、与教育外部社会组织、产业行业等的改革与发展都迫切需要系统化、集成化研究。
第三,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诉求。2020年以来,“高地建设”被引入职业教育改革范畴,教育部与山东、甘肃、江西、江苏、湖南等省联合共建整省试点,涵盖东中西部等不同区域,整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合力打造职业教育样板城市。在各省“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相关文件中,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水平都提出了相应要求。以山东省为例,在《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第29条中强调“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从三个维度具体提出了教科研的工作要求,即“筹建山东省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加强各级职业教育教研工作,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研体系;增列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博士计划,加快培养职业教育研究人才,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跨校联合培养。”实际上,“提质培优”如何提高质量、如何优化效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如何实现创新、如何称之为高地,都需要有高站位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理论去指引方向。如果方向把握不准,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没有科学理念的指导、科学规律的运用,就不能将实践工作更推进一步,改变不了实践经验在低层次总结、徘徊。同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在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新时代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实现路径
1.统筹职教人才规划,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第一,重点从职业教育“成才”和“用才”上科学规划。科研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系统、不断发展的整体工程,针对职业教育科研人才比较缺乏的现实境况,政府要有意识制定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成长”规划。一是要对职教科研人才队伍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可根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规模发展需要以及实际的职业教育科研人才有个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应然的人才开发预测。二是进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要考虑分批次、按学科结构、按人才的年龄与职称层次等因素,不能盲目强调高头衔、高职称、大批量。三是考虑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规划,在调研的基础上整体布局产业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以及职业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的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等机构的人才规划情况,并且做好本区域职业教育科研人才资源库,为后期职教科研队伍建设做好筹备支持。
第二,完备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合理配置研究人才资源。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职教科研体系;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合理配置科研人员并进行统筹,发挥出职教科研队伍的资源整体优势,就重大问题联合攻关。一是保证国家层面到县级层面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人员编制,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特点,给文化课和专业课配齐合格的教研人员且是真正在本学科领域能起到引领作用的教研人员,切忌业务素质差、不能胜任的教师转岗干教研,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研究、指导、服务等职能。二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队伍建设。我国职业教育自“壬戌学制”中正式确立合法地位至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作为相对年轻的一门学科,研究人员少、成果数量少、社会影响力小。先从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引进培育抓起,壮大职业教育学科队伍,构建职业教育学科话语体系,丰富职业教育科研成果,扩大职业教育科研的学术影响力。三是鼓励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规范职教科研队伍,以科研促教研,加强科研管理、服务与职教成果的转化应用。四是繁荣职教学会等社会团体力量,职业教育兴起发端于民间社会团体,且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注定了要通过中华职教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及各分支学会的力量共同努力。
2.贯通职教学科体系,提升队伍的科研素养
第一,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研究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发展不可分割。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可以为职业教育科研提供充足的理论滋养和源源不断的学术人才;同时,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和机构队伍的发展又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职业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水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整体研究水平,职业教育学科人才培养水平决定着职业教育科研人才的基本科研素养。一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支持力度和保障措施。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的硕士扩招,加强职业教育研究人才的培养质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研究队伍中去。二是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培训制度。通过短期和长期、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专项计划,或和省外其他著名师范高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教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三是加强职教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创新型学术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科研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
第二,加强行企业与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职业教育的复杂性、跨界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协同研究的必要性,职业教育科研需要与经济、社会、产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紧密结合。政府则要引导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人员等加强协作、联合攻关,通过职业教育学科建构和产业人才研究带动职业教育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可组建职业教育科研学术共同体,组织教育、行业组织等共同参与,科研院所、高校和职业院校的科研机构融入,促进资源共享。
3.加强职教科研队伍价值引领,提升内驱力
第一,增强职业教育研究的适切性。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国家政策驱动、实践创新、理论提升、中外比较等多维研究的融合体,必须借鉴和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等多学科的理论,需要职业教育科研人员具有能够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要求科研人员能够在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跨学科、跨界进行研究与合作,不能独自沉迷于闭门造车。
第二,优化职教科研考核激励机制。职业院校教师仍然是职业教育科研的主战场,要优化科研考核激励机制,分类评价职称考核及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科研专岗,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能够让职业教育科研人员专心研究。同时,尽可能在常规考评标准之外,将职业教育科研重大科研成果和丰厚的科研积累作为晋升的绿色通道,通过外部激励方式激发教师的钻研精神,培养教师的科研热情。
第三,倡导科研共同体的科学精神。努力倡导职业教育科研的共同科学精神和价值关怀,让职业教育科研人才在共同精神和价值观的引导下,改变职业教育科研力量分散状况,形成一定研究合力,引导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找到研究重点和发力点,形成学术流派并培养职业教育研究的接班人,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科研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
参考文献:
[1]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
[2]鲁昕.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努力开创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节选)[J].现代教育,2011(8):7-9.
[3]薛二勇.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战略定位的新认识[N].人民政协报,2021-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