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坚持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积极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常委会、全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细化议事清单和决策程序,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压紧压实管党治党的重大政治责任,积极践行并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将“严”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充分发挥巡视巡察的“利剑”作用,确保党的纪律和规矩得到严格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以“优作风、提能力、促发展、创一流”为目标,深入开展“勤实信行”作风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基层党建,引导全校上下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新气象,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组织创建了17个“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培育了17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在《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集中检查中获评等次为“好”;4个党支部入选全国“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在北京高校党建工作培育创建申报中,2个学院入选“标杆院系”,5个党支部入选“样板支部”,2个项目入选“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为导向,秉持跨界思维、融汇思维,紧抓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关键要素,打造信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应用型新质人才。牢牢把握教育强国的使命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抓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逻辑起点,全面审视育人目标、育人过程、育人生态、评价方式,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促进知识教育、价值塑造、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遵循“分层突破,分类发展,精准发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思路,强化信息和国防特色,促进学科交叉,努力建设智能感知科学与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平台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信息+智能+”等新工科、新文科一流专业建设组群,把学科专业体系全方位融入国家和首都产业创新体系,提高人才培养适配度。秉持“打破壁垒、融通共育”理念,探索建立信息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融通、本研贯通、校地联通、国际互通”的“三融三通”多元化人才培养新范式,强化与社会资源、企业资源统筹,创新培养路径,推动高校、企业、政府不同主体在多链条、多体系互通互融中发挥优势,形成培养合力。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市级一流专业17个,信息类专业占比近70%,6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学校六次获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连续四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评级A+,获奖次数均在北京市属高校排名第一。毕业生薪酬稳居全国高校前40名。
强化有组织科研 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需求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主线,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北京和属地需求为牵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研内涵建设,扎实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为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支撑。面向国家、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战略需求,突出信息特色,凝练形成光电检测与智能感知、高动态导航与智能控制、机电测控与智能装备、信息安全与智能计算、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五大优势科研领域。学校9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现有34个省部级和行业重点科研机构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成为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的媒体融合学科交叉联盟首批成员。入选首批北京市概念验证平台,培育了北京市属高校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近五年,科研经费总量超10亿元,承担各类重大重点科研任务超100项。研制的光纤传感单元在中国空间站在轨试验平台上的试验成功开启;太空微小碎片静电探测系统为中国空间站安全保驾护航;倾角传感器、高动态导航器件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地电场指纹定位系统在地下救援、应急通信等场景发挥关键作用;复合材料水声换能器用于博鳌论坛水下安防;信息化智能钻头提升钻井安全和钻探效率。成为唯一一所非农高校入选“北京科技小院”;开发中轴线智慧档案管理系统,支撑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支撑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加强组织管理,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指导把关并集体决策学校文化建设重大项目的实施,统筹推进和引导精神文化、校史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学术文化的建设。强化内涵建设,紧扣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工程。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师德典型,树立勤信榜样,讲好勤信故事。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大思政课”的育人内涵,开发吉祥物等系列文创产品,推进星光剧场等场所命名,举办各类讲座、文化艺术节、音乐节、校园公益音乐会等品牌活动,不断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提升师生审美体验。深入实施“‘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文化交流,拓展文化育人载体。主动融入区域文化发展,以优质内容、多元活动和新颖形式参与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品牌建设,多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增强学生对传统和区域文化的认知,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深地域对高校的文化浸润,培育服务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人才力量。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院校的互鉴、互融、互通,力求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持续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构建全球化合作平台。目前,学校已与29个国家或地区的11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多渠道、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既保持了师生交流数量的稳步增长,也为学校引入优质国际生源。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秀教育资源,与海外高水平院校开展本硕博全覆盖、长短期相结合的全方位学生联合培养,并将国际及港澳交流项目(课程)纳入学校通识选修课程及暑期学校课程体系。努力探索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地区战略发展需求,与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产业界开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加快落实产教融合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探索海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通过反向“2+2”“3+1”等模式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开展多样化师生交流活动,打造国际化的育人环境。学校大力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聘请国外高水平专家为学校荣誉教授,承担教学任务,开展科研合作;积极承办、参与国际会议。“十四五”期间,学校教职工累计开展对外交流474人次,各类交流项目的学生超过700人次。学校已累计招收了49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千余名,国际学生招生学科、专业达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