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史视野下的清史书写

2024-11-09 00:00:00亢婷炜
中国故事 2024年10期

【导读】孔飞力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清代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史研究,尤其关注中国社会结构、官僚体系、民间信仰与社会运动等方面的问题。他的作品为理解中国晚清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新文化史视角下的清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新文化史视角在历史学界的兴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宏观的政治、经济层面,而是转向了更为微观、底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这一背景下,清史研究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面貌。本文旨在探讨新文化史视野下的清史书写,以《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以下简称《叫魂》)为例深入分析孔飞力的史学观念与治史方法。

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富变革性和多样性的时期,其历史文献中不乏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清史研究往往偏重于政治史、经济史等领域,而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关注相对较少。孔飞力在《叫魂》一书中则以另类的视角,通过对一起看似不起眼的“叫魂案”的深入剖析,揭示了晚清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官僚体制的运作机制以及乾隆时代政权稳固的内在危机,为清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孔飞力将一桩“叫魂案”作为书写线索,以小见大,打破了以往传统清朝政治史侧重对历史事件本身进行分析的单一研究范式,并将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视角融入其中,以高度的敏感性去看待历史,揭露分析妖术恐慌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制度问题,体现了作者于宏大历史背景下暗藏的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

孔飞力的《叫魂》讲述了一场爆发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始自江南地带,而后逐步蔓延至大半个清王朝的盛世动乱。以一件偶然却又必然发生的“叫魂案”为书写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稀奇古怪、扑朔迷离的故事与闹剧,其中主角被划分为三个层次:普通平民百姓、各级官僚、专制君主乾隆,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他们对妖术的理解与反应也不尽相同,人物关系纠缠交错,各自行动又都与他们的社会身份一一对应,该作深刻揭露了妖术恐慌背后的盛世暗伤。

正如孔飞力在书中序言中提及的那样,叫魂案所揭示的一些历史问题值得更为深入的探讨:“政府如何对待‘离经叛道者’;专制权力如何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不是受到法律的限制;官僚机制如何试图通过操纵通讯体系来控制最高统治者,而最高统治者又如何试图摆脱这种控制。”通过阅读本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清代官僚君主体制的了解,也能对作者基于新文化史视野下的历史观念与史学思想有所感受。

一、历史观念与思想

(一)社会事件合力作用的整体史观

人类社会历史中,人的正常活动都有目的,这些总和构成历史,使历史具有复杂性、盲目性、偶然性。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的各个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人类之间的活动息息相关,这是谁都逃不过的命运牵扯。

起初,“叫魂案”只是一则不太起眼的小小冲突,严格来说,它可能仅仅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民间社会治安事故,但孔飞力却以整体史观的眼光对其进行把握,将这一案件作为线索,把不同社会角色的理解与反应代入其中——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贩夫走卒、乡愚村妇这类普通平民百姓对妖术迷信按理说应该已经是司空见惯了,那为什么唯独这次造成了空前恐慌呢?层层剖析之下,原来是因为这个所谓的“盛世”,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度增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问题。人们的不安全感逐渐加剧,以致出现“以冤冤相报为形式广泛弥漫的社会敌视”。与此同时,各级官僚与君主的不同态度则将官僚君主体制中君臣权力博弈的激烈角斗体现得淋漓尽致。孔飞力将这一系列事件联系成一片网络,揭示了盛世表象下的衰落迹象。

(二)以小见大、自下而上的层层递进

在宏大历史背景之下,孔飞力仍能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现实境遇。在第二章中,他写道:“我们最难以判断的,是‘盛世’在普通人眼里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当时经济的生气勃勃给我们以深刻印象;但对生活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活生生的现实则是这种在难以预料的环境中为生存所做的挣扎奋斗”。

孔飞力从当时人口的增长与流动、地区的不平衡发展、物价变化与白银外流着手分析,指出了民众对妖术的恐惧源于他们的社会经历,继而笔锋一转,将剪人发辫的妖术与削发令相联系,引出了乾隆皇帝对自己统治地位动摇的隐隐担忧;他们都面临着由不同社会身份而造成的不同压力。最终,这些“包括妖术恐慌在内的种种地方性事件”变成了“推动整个政治制度运作的燃料”,问题的核心最终指向对常规权力和专制权力之间关系的理解。研究从百姓对于妖术的惶恐,再到社会环境、皇帝与大臣通讯机制等的深入剖析,最终把目光放到整个政治制度的运作中来,自下而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民间生活事件反观政治布局,一步一步地理清了看似杂乱无章的事件关系,将这一段历史隐喻平铺开来。

二、治史方法

(一)对原始资料的全面收集

孔飞力在此书中使用的史料相当丰富,主要包括原始文献以及相关的地方志、古典笔记以及一些西方的研究成果等。这些原始文献首先集中于如《朱批奏折》《吏科史书》等乾隆时期奏折、刑吏方面的史书,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其次,由于孔飞力认为德清县是妖术事件的起源地,之后又蔓延到各个省份,所以他以《德清县志》《广德州志》等地方志为依托,以当地官民的讲述视角去剖析事件的脉络,这样同等角度的思考更有利于去切身感受客观史实;最后,在此基础之上,他又沿用了西方史学的创作思路,结合人口史、巫术史等现代史学类别,加以图表、数据的辅助,使叫魂案的分析更加到位。

(二)心理分析方法的巧妙运用

虽然这本书归根结底是对晚清时期官僚政治体制的探究,但在探究过程中,作者跳出了以往只着眼于政治制度的传统述史桎梏,加入了心理分析这一历史学科之外的研究方法。

孔飞力对百姓、官僚、乾隆的心理分析是全书的亮点之一:“镀金时代”的盛世表象下是平头百姓们顶住压力、艰难生存的社会危机,对生存的恐慌转化成对他人,尤其是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乞丐游僧的憎恨发泄,造成了攻击与被攻击,谣言与被传谣言的恶性循环和一连串甚嚣尘上的连锁反应;地方官僚当然想要尽快息事宁人,这一面是出于对自己仕途稳定的考虑,一面则是出于知识分子对市井小民小题大做的不屑一顾,可纸包不住火,他们无奈于事态的发展,又忌惮权威,最终才转而积极抓捕罪魁祸首;而乾隆一切的忧虑担心都源于想要稳固自己的政权统治地位,异族统治的合法性使他焦虑,官僚机制的腐败无能让他头痛,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处理叫魂案,而是借此机会清除异己,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三个群体心理状态各不相同,但都有着自己的利益思量。见微知著,这就是时代转折下人们对社会环境变化的真实感受。

(三)别样的研究视角

20世纪80年代起,新文化史在西方兴起,为当代巫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路径,《叫魂》就是巫术史与海外中国研究相结合的优秀成果。

孔飞力在本书中采用了新文化史这一别样的研究视角,将政治史与社会史、文化史相结合,对其采用了“文化分析,微观研究,符号、象征和仪式的解读,对交流与传播过程的考察,注重表象与实践,关注日常生活和底层群众,强调叙述性和通俗性”等新文化史的书写方式,与传统清史的书写方式不同。

三、结语

孔飞力在《叫魂》中展示了自己绝妙的治史技艺,他的史学书写从日常事件和细微之处入手,以小见大,自下而上,揭示出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动态。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比宏观叙事更具说服力,也更贴近历史的真实面貌。孔飞力的研究方法和史学观念也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分析,他揭示了清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为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孔飞力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内容,也为史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想要更进一步地对历史事件进行细致分析,就得多使用内部视角,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一旦带着滤镜反观过去,丰富的日常就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剩下的只有对后世产生特定影响的事件系列,被史家挑选出来置于时空脉络中ibTUpV2vSFnEM4exuqEIeMv8aS40MOPvdYyF6kj1Z6s=加以叙述。要想恢复鲜活的历史,回到历史现场,回到日常世界,恐怕是不得不采取的策略。

历史事件由后人所书写,有时人们往往会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感受,认为在前人的研究之下,历史就应该是那个样子、那个定义,而忽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历史的切身感受与看法。历史中的大人物、大事件固然重要,但细枝末节也是不应被忽略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赵世瑜,杜正贞,张宏艳. 政治史、整体史、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叫魂》三人谈[J]. 民俗研究,2000(2).

[2] 周兵. 新文化史:历史学的“文化转向”[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 孔飞力.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M]. 陈兼,刘昶,译. 上海:三联书店,2014.

[4] 董振超. 试析孔飞力《叫魂》的治史方法[J]. 天中学刊,2017(10).

[5] 茆巍. 1768年叫魂案再审视与解读[J].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11).

[6] 于敏. 美国学界的清史书写趋向研究(1980-2020)[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