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的历史与文学形象对比

2024-11-09 00:00盛童令狐克凤汤梅菊
中国故事 2024年10期

【导读】秦琼是隋唐时期的著名将领,大唐开国功臣之一,也是隋唐题材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历史上的秦琼以“忠义”著称,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纵观浩瀚史海,正史中对秦琼描写得并不多,甚至在明代之前基本没有以秦琼为主角的文学作品,但是后人对其隋唐英雄之印象非常深刻。这不仅仅是因为史书中的记载,也多源于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创作的影响。史书记载中的秦琼和文学作品中的秦琼都有骁勇善战、赤胆忠心等特点,但是在具体的形象塑造上却有所不同。

一、秦琼的历史形象

大唐著名开国将领秦琼,字叔宝,生于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是隋末唐初最有名的将军之一,与名将尉迟敬德一同组成千百年来中国人熟悉的门神形象。关于秦琼的历史形象,很多史书中都有过描写和记载,如《新唐书》《旧唐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虽然正史中的记载并不算多,《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对其描写只有寥寥两页,《资治通鉴》对其记载甚至没有超过《新唐书》和《旧唐书》,但基本可以让人对秦琼的历史形象有一个大致了解。

隋朝末年,乱世纷争,百姓困苦,农民纷纷起义。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秦琼等一众名将正是在这个时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秦琼起初是选择加入隋朝的军队征战,投在来护儿将军麾下,开始了金戈铁马的生涯。因其颇有智谋,又能征善战,因此逐渐受到来护儿的重视。《旧唐书》中记载,秦琼母亲去世,来护儿允他回家吊唁,其他部下不解,为何独秦琼有此待遇,来护儿答:“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

公元610年,秦琼开始跟随隋朝大将张须陀,此后大败敌军,又屡立战功,因此得到上级重用,正史中记载因秦琼屡战屡胜,战果累累,隋炀帝授予秦琼正六品官职,任“建节尉”一职,“以前后功擢建节尉”,自此以后名扬天下;在追随张须陀期间,秦琼和猛将罗士信因一起在沙场杀敌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与农民起义军对峙多日逐渐不敌之时,趁起义军追击撤退的张须陀等人以致营内空虚之际,秦琼和罗士信分领千兵偷袭起义军首领卢明月的大本营,取得胜利。此举危险,当时无人敢去冒这个险,“人皆莫对,唯叔宝与罗士信请行”。由此可以看出秦琼和罗士信之勇悍。

在同张须陀一起征讨瓦岗寨起义军的时候,他们的部队遭遇了瓦岗寨起义军李密设下的埋伏,张须陀被击杀,秦琼以及张须陀的旧部皆被裴仁基收编,后又因裴仁基投靠瓦岗寨起义军,遂一同拜于李密麾下,李密因得到这员悍将而欣喜不已,“密得叔宝大喜,以为账内骠骑,待之甚厚”。归顺起义军仍能得此重用,大概是因其能征善战的威名。李密和宇文化及对战,不慎中箭坠马,手下四散逃走,只有秦琼一人面对追兵仍保护着李密,可见其赤胆忠心w6TqyNUMuCCW7l9B4WCXYSqtxj7NinTznjTovf5mOM4=;后来隋朝将领王世充打败瓦岗寨起义军,秦琼又归于王世充帐下;其后对王世充狡诈阴险的人品颇为不满,“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又闻李渊与李世民父子皆有雄才大略,因此在王世充与李世民对抗之时,秦琼阵前倒戈选择投奔李渊父子,归顺李唐阵营,同他一起的还有程咬金等名将。秦琼在跟随李世民的时候,一直用心辅佐他,因此李渊和李世民父子都非常器重秦琼,“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在建立李唐江山的路上,秦琼更是屡建奇功,接连打败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隋将,美良川之战打败尉迟敬德,取得大胜,“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居最多”。

到了李唐时期,秦琼还跟随李世民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同房玄龄等人于玄武门附近埋伏,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斩杀,助李世民登基。老年以后,秦琼的身体因年轻时历经百战而留下许多旧伤,“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秦琼此时年事已高,一句慨叹,道尽戎马生涯。因病去世以后,秦琼陪葬昭陵,生前曾被封为翼国公,贞观十三年(639年)被改封为胡国公,图列凌烟阁,是凌烟阁中兴二十四功臣之一。

基本上,后世关于秦琼的文学故事、民间传说也都是以此为框架。由此可见,史书中记载的秦琼是一位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善于观察局势、正直仁义的名将,为开辟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纵观隋唐历史,史书中记载的其他乱世英雄如尉迟敬德、段志玄、张公谨等人同样骁勇善战、德才兼备,如果只看历史典籍中对秦琼形象的塑造,或许他只是隋末唐初诸多名将中的一员,并没有特别突出,甚至没有单独的“列传”。而反观通俗文学故事中对秦琼形象的塑造,则更为神勇无双、有血有肉,也更加深入人心,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他甚至一跃成为隋唐故事的第一主角。

二、秦琼的文学形象

秦琼是隋末唐初时期的名将,骁勇善战,正直仁义,但在正史中其形象并不算突出,只是一位勇悍的武将,和其他名将并无二致。而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秦琼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不仅骁勇、忠义,也稳重、幽默、儒雅、潇洒,其中明代作家袁于令创作的长篇小说《隋史遗文》更是增加了许多与秦琼有关的故事篇幅,其内容之丰富让秦琼几乎成为小说的第一主角。《隋史遗文》于秦琼形象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此后的隋唐小说基本上以此为基调,其中尤以小说《隋唐演义》中的秦琼形象最具有代表性。

(一)《隋史遗文》:奠定“第一主角”地位

明代长篇小说《隋史遗文》由袁于令创作而成,根据晚明时期的说唱文学改编,书共十二卷六十回,小说内容从杨坚击灭陈朝开始,到李世民登基结束,共历37年。同样是讲隋朝灭亡、大唐兴起的故事,但是《隋史遗文》和以往的隋唐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讲述隋唐时期那些乱世英雄从发迹到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一系列故事,主要人物有草泽英雄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人。其中秦琼作为《隋史遗文》的主要角色,前四十七回主要讲述其发迹的故事,后十三回描写他辅佐李世民开辟江山的故事,整本书几乎围绕秦琼来写,甚至可以说秦琼是《隋史遗文》的第一主角也不为过。其形象在文中亦被大幅度改写,和以往的隋唐小说相比,弱化了其沙场之勇而重点突出其草莽英雄的坎坷经历,弱化“忠”而着重强调“义”。

首先,《隋史遗文》中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秦琼发迹前的身世和经历来写的,而他后来辅佐李世民建功立业的情节并不多,写得非常简略,由此可见小说的叙事重点是在秦琼的草泽英雄经历上,而征战沙场之勇武并不是作者想要重点刻画的内容。秦琼在书中更像是一个“成长型人物”,从草莽到名将一共写了四十五回,其间历经种种坎坷,令读者动容,秦琼在第三回初登场,作者便写他是亡杨广的杀手,辅李渊的功臣,“不惟在沙场上一刀一枪,开他的基业,还在无心遇合处救他的阽危。这英雄是谁?姓秦名琼字叔宝,乃祖是北齐领军大将秦旭,父是北齐武卫大将军秦彝”。从开头就定下了秦琼“隋唐第一英雄”的基调。第五十四回才写到美良川大战,在正史记载中,此战是最能展现秦琼沙场勇猛的一战,但是《隋史遗文》中对美良川大战的描写却相当简单:“秦叔宝道:‘我唐朝大将,那认得你胡地小卒!快留下掳掠辎重,饶你性命。’敬德道:‘你这厮不知死活,待擒去一并献功。’拍一拍马,提双鞭直取叔宝。叔宝也纵两简,直取敬德。自早至午,战有半晌,不分胜败。”二人对战的场面简略几句就结束了。由此观之,作者已经将秦琼故事的叙事重点转移。

秦琼形象改写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突出其“义”的特质。在《隋史遗文》第三回中,秦琼长大后甫一出场便写道:“在街坊市上,好事抱不平,与人出力,便死不顾。”已然是奠定了行侠仗义的性格基调。《隋史遗文》中描写其义举众多,如“秦叔宝途次救唐公”“老妇人失女诉冤情 众好汉抱愤成义举”“叔宝计全密友”等,其行侠仗义之举不胜枚举,令人钦佩。秦琼的“义”不仅体现在行侠仗义,也体现在他与人结交重情重义。史书中对秦琼择主一事一直写得比较模糊,张须陀死后归顺李密、李密败后又跟随王世充,后来又追随李世民,其中缘由书写简略。而在《隋史遗文》中,择主恰恰最能体现秦琼之“义”,书中写秦琼归顺王世充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兄弟单雄信与李渊有杀兄之仇,所以为了不拂好友之意,在李密归唐后选择投靠王世充,尽管秦琼清楚李渊父子才是可以追随的明主:“今唐主德望尊隆,这也犹可。还有个秦王,他豁达大度,好士礼贤,真是一个英物。今魏公已投唐,我等须从魏公,不须观望。”但因单雄信不管他人如何劝说,坚持不会投唐,秦琼也只能道:“但凭单二哥处分。”在降郑以后,发现王世充当真是气度浅狭、不能容人之辈,不能做拨乱之主,遂与程咬金一起归唐。如此描写,既突出了秦琼之“义”,也让读者明白,身处乱世,英豪也应会择主,良禽择木而栖。

综上所述,秦琼的形象在《隋史遗文》中和以往的正史与小说相比,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他虽是草莽英雄出身,但被赋予了士大夫精神。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已经被写了太多遍了,袁于令选择将笔锋转向那段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令读者观之共情。《隋史遗文》中的描写或许和正史有一定差距,但是书中对秦琼形象的改写和对其故事内容的增加,确实为奠定秦琼“隋唐第一主角”的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隋唐演义》:秦琼形象的丰富与创新

关于秦琼的文学形象,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丰富与创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隋唐演义》创作于清代,作者褚人获,全书共二十卷,一百回,被誉为“集隋唐故事之大成之作”。自古历史演义小说的核心多是文武双全、义薄云天的英雄豪杰,《隋唐演义》亦是如此,书中塑造了一群出身平民但有青云之志的乱世英豪,秦琼作为核心角色,作者用很大一部分篇幅来描写其故事经历。关于秦琼的描写以原本的历史故事为基础,再吸收其他朝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创作出了一个更加丰富和鲜明的文学形象。

以经典的美良川大战为例,其他文学作品都重点描述战场氛围,但《隋唐演义》又描写了秦琼风趣幽默的性格。书中写道,在秦琼与尉迟敬德对阵之时,二人战了百余回合也难分胜负,尉迟敬德便提议“斗并力法”,如孟贲和夏育生拔牛角、伍子胥举巨鼎、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比的是力气,秦琼先受他几鞭,他再与秦琼打几锏,来定谁强谁弱。秦琼一听是这个比法,当即回道:“你老大的人,说孩子家的耍话!牛是畜生,鼎是铁器,山是土堆,都是死的。人的皮肉是父母的遗体,不要说死,就是不死,岂可毁伤?宁可一刀一枪,倘有不测,也可扬名于后世。这样作耍的事,我不依你。”一段话说下来,竟也让尉迟敬德改了主意,二人用对方的兵器打两块石头,谁打碎石头用的次数多,谁就输了。尉迟敬德三下打碎了石头,秦琼看着石头对天默默祈祷:“苍天在上,我秦琼与胡奴在此比试,全仗唐天子洪福。秦王得以一统天下,我秦琼该在此建功,不消三下,此石即为分开。”最后竟真的只用两下就打碎了蛮石。由此观之,本应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厮杀,《隋唐演义》却让紧张的场面变得很有意趣,同时也突出了秦琼能言善辩、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以往作品中的秦琼,给人的第一印象基本上是骁勇善战的武将,而《隋唐演义》中的秦琼除了能征善战以外,还被赋予了文人气质,他吟诗作对,出口成章,颇有儒将之风。在第八回“蔡太守随时行赏罚 王小二转面起炎凉”中,秦琼在潞州因囊中羞涩被困在客店中,在此困境下作歌一首:“旅舍荒凉雨又风,苍天着意困英雄。欲知未了生平事,尽在一声长叹中。”道尽了当下的落魄与无奈。在第十一回“东岳庙英雄染疴 二贤庄知己谈心”中,秦琼见一个火工盛着几升米、托着几扎干菜要去给母亲煮粥,当下便起了思家之情,念着远在家乡的母亲,于粉壁上题了一首《满江红》:“兕虎祛驰,甚来由、天涯循辙?白云里、凝眸盼望,征衣滴血。沟恤岂容鱼泳跃,鼠狐安识鹏程翼?问天心何事阻归期,情呜咽。 七尺躯,空生杰。三尺剑,光生筐。说甚擎天捧日名留册。霜毫点染老青山,满腔热血何时泻?恐等闲、白了少年头,谁知得!”《隋唐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自然与描写才子佳人的世情小说不同,秦琼是草莽英雄,但是书中对其吟诗作赋的描写依然使其具备了一种文人气质,突破了以往的形象。

综上所述,《隋唐演义》作为隋唐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对隋末唐初乱世英豪的书写自然更全面、更丰富。作为核心人物的秦琼更是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特点:风趣幽默、儒将之风、胆大心细等等。《隋唐演义》对秦琼形象的丰富与创新,确实让后人更进一步了解、共情和敬重隋唐英雄秦琼。《清代小说》一书曾这样评价过褚人获笔下的秦琼形象:“在反隋英雄中,秦琼一生的经历最具有典型性。”

三、秦琼历史与文学形象差异的原因

如前文所述,秦琼在正史记载中的地位一直不算突出,形象也比较单一,在明清小说出现之前,他在世人心中,只是隋唐众多英雄中的猛将之一。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与隋唐相关的通俗文学的发展,秦琼开始以“隋唐第一英雄”的形象进入大众的视野。通俗文学塑造的秦琼形象,与史料记载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更加鲜明生动、深入人心,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下面将对秦琼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之间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曲折的人生经历

纵观整个隋唐历史,最离奇、最吸引人的地方,应当是隋唐故事的前半段,当真是一众英豪齐聚,谱写乱世风云。秦琼最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恰恰就在隋唐历史的前半段。隋朝末年,纷争刚起,他便投入了隋朝将军来护儿麾下,后又追随张须陀攻打反隋起义军,先后归附裴仁基、李密、王世充,辗转于隋朝阵营和隋末起义军之间,最后看清局势,认定明主,选择归顺李唐阵营,成为大唐开国功臣之一。如此曲折的人生经历,在隋唐众英豪之中,确实是少有的,加之其骁勇善战,在每一段经历中都战功彪炳,非常适合写入小说之中,推动故事展开。纵观其戎马生涯,他一路见证了隋王朝逐渐衰亡、各路英豪风云际会、李唐王朝建立与兴盛,几乎贯穿隋末唐初历史,只要着笔于秦琼的人生经历,创作者就可以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择主曲折但最后坚定归唐的经历正好对应了李唐王朝的统一,“秦琼一路辗转归唐的历程,都不啻是李唐王朝天命所归、最终平定‘六十四路烟尘’一统天下的缩影”。

与此同时,秦琼的人生经历也非常适合在小说中与各路英雄豪杰联系在一起。因为作者一旦想要书写英雄们的传奇故事,那么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应当承担起集结一众英豪共同征战的任务,一路辗转、经历丰富的秦琼正好具备了这个条件,以他为主线来书写整个隋末唐初历史,确实更有利于故事展开。而且秦琼在正史记载中是一个为开辟盛世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付出一切,最后因病早亡的英雄,他的命运让世人同情和惋惜,所以创作者自然也愿意用更多的笔墨去书写一个经历坎坷、令读者为之动容的英雄人物。

(二)迎合明清易代的时代主题

秦琼一跃成为隋唐演义小说的第一主角,正是在明末清初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攻进北京,龙椅还未坐稳,清兵又攻破山海关,入主京城,京城在短时间内三易其主。朝代更替之际,“城头变幻大王旗”,秦琼在隋末唐初的经历正好迎合了明清易代的时代主题。

以《隋史遗文》为例,如上文所述,袁于令的《隋史遗文》是秦琼形象重塑和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说奠定了秦琼“隋唐第一主角”的地位。而袁于令为什么要越出正史和以往作品的限制,不困于当时在大众心中固定的秦琼形象,反而笔由心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书写心中的秦琼呢?有学者认为,这或许与明清之际的社会环境以及袁于令的人生经历有关。在历史典籍之中,秦琼经历过多次易主,而这已经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忠臣不事二主”,这些经历或许也是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成为当时百姓心中的“隋唐第一英雄”、未受到当时创作者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袁于令处于明清鼎革之际,他作为明朝人,却在清廷任职多年,因此秦琼多次易主之行为,正好可与他自身于易代之际入仕新朝的经历联系在一起。他在书中不再持传统的“忠臣不事二主”观念,反而言“豪杰当见机”,书中对此也明确写道:“只因当日从这人,也只草草相依,就为他死,也不见得忠贞,徒与草木同腐。”书中描写秦琼择主,如前文所述,不仅体现他审时度势、选择明主的能力,还侧面刻画了其有情有义的特点,比一味的“愚忠”更受大众喜爱。《隋史遗文》对秦琼形象的重塑,或许就是作者袁于令自己对入仕清朝的一个解释。同时,通过对乱世英豪的诠释,也能反映出袁于令自己虽身处乱世,但对前途仍充满期望的心境。

由此观之,秦琼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差异也能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与个体的心声。

四、结语

正史记载和通俗文学中的秦琼都有勇武可嘉、赤胆忠心等特点,但是在历史典籍中,秦琼只是隋唐众英雄中的一员普通将领,形象也比较单一,而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塑造却使其一跃成为“隋唐第一主角”,赋予其更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隋史遗文》《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使隋唐英雄秦琼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后世人心中。回望隋唐历史故事,在一众英豪之中,秦琼的经历确实最适合作为王朝统一的见证者,也更契合易代之际文学创作者们的特殊心态。透过史书和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我们可以看出时代与个人心声的交融,亦可以看出千年历史长河的变迁。

参考文献

[1] 石雷. 时代镜像的历史折射——秦琼形象的文学演绎及其意义[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4).

[2] 段春旭. 论古代小说戏曲中秦琼故事的演变[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3).

[3] 王艳. 秦琼与尉迟敬德在大众心理层面的地位变迁及其原因[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5).

[4] 张伟伟,孙永. 秦琼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J]. 文化学刊,2023(2).

[5] 石雷. 被隐没的沉浮与文学书写——易代之际袁于令事迹记心态发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6] 刘雨薇. 明代通俗小说中的隋唐故事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

[7] 张颖潇. 隋唐故事中的秦琼形象演变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8] 冯慧敏.《隋史遗文》研究[D]. 锦州:渤海大学,2013.

[9] 杜长朋.《隋唐演义》的创作思想与文化意蕴[D]. 青岛:青岛大学,2009.

[10] 李燕青. 明清小说中的秦琼形象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11] 刘昫. 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 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13] 袁于令. 隋史遗文[M]. 刘文忠,校点.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4] 褚人获. 隋唐演义[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

[15] 胡益民,李汉秋. 清代小说[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