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快乐“食”光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2024-11-08 00:00:00刘彦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9期

项目依据

1.现实依据

二(4)班学生很喜欢吃零食,甚至因为爱吃零食而影响正常吃饭。很多零食中糖分过高、有添加剂,长期食用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2.课标依据

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为依托,这个单元学习的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数学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运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记录并描述分类的结果,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为后续学习统计中的数据分类打好基础。

3.教材依据

在项目活动中,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项目目标

1.学科学业目标

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2.核心素养目标

在项目研究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究,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学生通过研究什么是健康零食、怎样制作健康零食,体会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项目实施

1.整体框架

基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教学要求,笔者创设了“如果你是班主任刘老师,你会怎样向同学们推荐一款健康零食”的真实情境。为了使研究过程更加清晰,笔者带领学生们分解驱动性问题,确定阶段成果,形成最终产品。

2.实施过程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笔者给学生讲了《胖国王》绘本故事,学生将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意识到大量吃零食不仅影响吃饭,也影响身体的发育。可一点儿不吃零食也不现实,那该怎么办呢?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想到可以选择吃健康零食。于是,学生再次交流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卡片上,并将卡片贴在黑板上。笔者带领学生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排序、提炼,最终,分解成4个驱动性问题,并结合问题,开展了具体的研究活动。

子问题1:怎样知道同学们喜欢吃哪些零食?

学生想到,可以先分类并确定同学们喜欢吃的零食种类,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感受“正字法”统计的方便和快捷。接着,根据数据收集的结果,学生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最后,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和建议。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数学统计的知识,解决自己的真问题,真切地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子问题2:怎样了解什么是健康零食?

通过调查,学生发现大家最喜欢吃的零食种是糖果,其次是膨化食品,那它们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笔者鼓励学生走进超市,认真观察,记录这两类零食包装上的配料表和添加剂。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后,学生初步了解了添加剂及其危害。在交流中,学生还提出了“怎样选择零食比较健康”“零食可以吃多少”等问题。笔者邀请从事相关职业的家长给学生作了一次健康小讲座,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子问题3:怎样制作健康零食?

在班级家长志愿者的策划和组织下,学生走进护国寺小吃体验店。学生先认真倾听了工作人员对老北京小吃文化的细致讲解。接着,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亲手制作了两款北京小吃——驴打滚和艾窝窝。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劳动意识。校外的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自己制作健康零食的热情。那么,健康零食的标准是什么呢?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确定了健康零食的标准:食材天然、味道可口、营养健康。按照此标准,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了美味的健康零食。

子问题4:怎样向大家介绍你制作的健康零食?

为了把健康零食介绍给同学们,学生制作了健康零食推荐卡,确定了表达的标准。学生先自己练习,然后再同伴互学,最后录制介绍视频,并在班级中分享。最后,学生们观看视频,利用统计的知识选出最喜欢的三款健康零食作为班级的“主打零食”。

项目评价

针对项目学习的4个阶段,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评价表。学生对照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改进自己的成果。

项目反思

在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反思,确定了改进和完善项目学习的举措:一是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将项目学习和课堂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