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儿童戏剧教育中涵养艺术素养

2024-11-08 00:00张婧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9期

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促进人的审美与人文素养的提升。随着新时代青少年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原来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架构变为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五门学科为主体的艺术课程架构。戏剧教育由此正式进入学生的艺术学习之中。

儿童戏剧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具有交叉性与综合性的戏剧学习中获得更全面、丰富的体验和技能,发挥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学科融合,提升素养。儿童戏剧教育旨在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诵、表演、肢体表现等多方面技能,并且能够以戏剧为载体接受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感受、欣赏音乐和舞蹈的能力。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舞蹈表演体会情节的变化发展,有了音乐的辅助和舞蹈的支撑,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理解人物的复杂情感。蕴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儿童戏剧教育帮助学生体会如何用眼睛观察世界、用耳朵聆听世界、用心灵感悟世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整合,锻炼能力。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在戏剧课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例如,默剧需要夸张、生动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歌舞剧需要演唱与舞蹈的巧妙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的舞台意识。同时,课堂中融合了各种舞台艺术训练,使学生将美的体态贯穿于站、立、行、走、说话、动作等表演的各个环节,还有效改善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不良体态,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多元练习,增添乐趣。学生在排演戏剧的过程中,有时会存在唱读的“坏习惯”。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与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中熟悉的课文改编成对话,模仿或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通过语言来表达人物特点。这一有趣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改编创作的能力,也使教师能够及时指出学生字句间存在的语气、声调、正音等问题,并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

感悟哲理,全面发展。戏剧是对社会人生的演绎,儿童戏剧虽然不及成人戏剧那般深奥,却也包含了很多人生道理和社会经验。因此,学生在观看或表演的过程中、在理解角色和故事意义的过程中,能够切身感悟到许多哲理与意义。可见,通过参加戏剧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为人处世的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创新创造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是培养美好心灵、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课程载体,戏剧教育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不断引领学生进行多科目的艺术学习与实践,融入美感体验、陶冶情操雅致、塑造美好心灵,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

编辑 _ 汤灏 张睦函(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