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

2024-11-08 00:00周美闪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9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除了课堂上的问题探究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前及课后的学生实践探究活动及作业设计来落实。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例,讨论如何开展基于学生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1.课前实践探究

笔者利用房山区曾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乡土资源,设计实践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走访房山的遗址、遗迹,走进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房山档案馆,借助访谈等途径,搜集平西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相关史料,并依据史料,就平西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战的表现形成初步的历史认识。

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搜集到了关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许多珍贵资料,如体现军民一心的“一碗黑豆”故事、老帽山六壮士等房山抗日先烈英勇抗战的英雄事迹,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生成了有效的学习资源,从而服务了课堂学习的需要。

2.课堂问题探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重难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课堂之初,笔者出示了张乐平1938年创作的漫画《惟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并提出问题:“结合教材和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资料,说明该漫画的寓意。”学生们依据课前实践探究所搜集的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资料,列举了十渡镇马安村民兵将日军赶出根据地而被授予“抗日模范村”、八路军老帽山六壮士为了掩护军民转移壮烈牺牲等英雄事迹。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这些事迹与漫画相结合,理解了该漫画体现的“军民合作”这一精神。在学生回答完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强调,抗战时期,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各党派、各民族都如图中的民众一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全民族团结抗战。之后,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真实感人的抗战事迹。在课堂探究问题的引领和启发下,学生们通过分享故事,对课标所要求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突破了对本课中“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教学重难点。

3.课后作业设计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设计了以“寻找身边的历史为题,为家乡的抗战英雄立传”的实践探究作业。学生们在课前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乡土资料,在完成该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内化知识、锻炼思维、升华情感。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将作业以班级板报、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向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由学生依据评价量表对作业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多元评价,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编辑 _ 曹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