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文章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公路运输管理实务为例,立足“一个核心、三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按“以终为始”的反向设计思路,从课程思政目标倒推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提炼思政元素,开发课程思政专题素材库,秉承“知行合一、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创新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线并行教学模式,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
关键词:课程思政;公路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0;G642.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0.040
Abstract: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task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re course of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Highway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goal of "one core, three dimensions" in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following the reverse design approach of "taking the end as the starting", the integration point of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inverted from the goal of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extracted, and a special material library of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is developed. This paper adher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action,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in the course, innovatively implementes a three line parallel teaching model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 class and out of class and on campus and off campus, and incorporates value guidance into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highway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0 引 言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公路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是面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物流运输业务组织与实施、运输成本控制和服务绩效评价等专业能力。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握和优化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帮助学生在课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创新思维,是新时代公路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2]。
1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素养、强化个人修养”三个维度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按“以终为始”的反向设计思路,以最终目标达成为导向,从教学目标倒推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的结合点,提炼对应的思政要点,建设课程思政专题素材库,秉承“知行合一、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设计“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线并行的融入路径,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按“行必所至”的正向实施路线,最终达成“一个核心、三个维度”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具体如图1所示。
2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本文以“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业务受理”为例,具体介绍课程思政视阈下的公路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货物受理是公路零担运输活动组织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防范夹带或瞒报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等违禁品和危险品,确保道路货物运输安全的重要关口[3]。根据运输任务要求,承接正确的货物、收取该收的费用、制作规范的单据,是每个运输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2.1 教学设计思路
案例分析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物流公司接收的一份零担货物托运需求单为背景,布置任务“协助业务员小王完成该批零担货物托运需求单的受理”。通过师生研讨、分组实施等方式完成对该托运需求受理的业务处理,将零担货物托运受理的限制条件、轻货和重货的运费计算异同、托运单的填制规范等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及安全至上、遵纪守法、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科技自信等课程思政要素,合理融入到任务完成要求中。同时,借助中国大学慕课的课程网站平台、无线投屏系统、互动游戏、教学微课和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和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体如图2所示。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渗透法。将“零担货运‘暗藏’的油漆”“零担物流企业借力移动互联网玩创新”等事件的短视频、图片、时事新闻带入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民族自信、爱国情怀,强化遵纪守法、安全至上的职业道德。
实地考察法。课后组织“走进零担企业”等实践拓展活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沉浸式学习零担货物检查、运费报价、制(审)单技巧等,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积极情感。
实践探究法。通过小组研讨、任务实施、成果分享、组间互评和课后实践拓展等多种实践探究模式,让学生感受实践探究的喜悦、安全至上的意义,团结协作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强国战略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等。
榜样示范法。主讲教师中有人大代表、师德标兵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以德施教,用平凡而优秀的事迹和自身道德风范去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其脚踏实地、敬业奉献、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2.3 教学实施设计
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合理选择情境渗透、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教学方法,借助中国大学慕课的课程网站平台、无线投屏系统、互动游戏、教学微课和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和资源,将家国情怀、安全至上、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实施全过程。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线并行的融入路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作用。
2.3.1 课前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设计要点
教师在课程学习网站上传学习资源,发布课前学习资源,包括微课“零担货运之轻货和重货”、安全警示片“零担货运‘暗藏’的油漆”、视频“零担物流的前世今生”、案例分析“零担物流企业借力移动互联网玩创新”等。学生按小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课堂交流区围绕教师发布的引导问题,参与讨论,发表学习感悟。
通过观看安全警示片“零担货运‘暗藏’的油漆”和引导问题,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货物受理是确保公路货物运输安全的重要关口,引导学生思考运输安全不仅关系物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还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连着千家万户,事关“国之大者”,从而让学生增强安全至上的意识和责任,从思想上筑牢“安全网”。
通过“零担物流的前世今生”和“零担物流企业借力移动互联网玩创新”学习资料和引导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零担物流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对物流行业的变革与创新,让学生BDumMOvdaF4xF7QTWSrMHA==既能增强行业的自xKuC87jzqEcnUupqift9pA==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深刻感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3.2 课中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设计要点
通过“引入任务—分析任务—获取资讯—实施任务—任务总结”的五步教学法,切实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教学主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润物无声的“理性思政”,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例如,通过问题“普通零担货物中不能夹带危险货物,那到底哪些货物才能作为普通零担货物来受理呢”导入本次学习任务:物流公司某日接收到一份零担货物托运需求单,请协助业务员小王完成该批零担货物托运需求单的受理作业。以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设置学习情境,明确岗位工作要求,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合公路零担货运受理范围的学习内容,教师抛出新的问题:“如果夹带的不是油漆,而是枪爆物品呢?是毒品呢?”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运输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让学生感悟交通运输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基石,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思想,坚决守住运输安全底线,坚定扛起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政治责任,强化责任与担当意识。
结合“零担货物运输运费计算”的教学主题,设置“针对外形尺寸不规则的零担货物,怎么计算它的体积?轻货和重货的运费计算方法是否一样”等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货物在承运过程中,不同等级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保护措施和运输要求并由此引出,货物运输成本也会有所不同,轻货与重货、外形尺寸不规则的零担货物,在储存的储位分配、装车的容积规划中,往往都是按其最大值来配置资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按最大值来收取费用,以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以此培养学生的运输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让学生树立成本意识,使其能够在工作实践中,结合运费计收规则、货物性质等因素,给出合理的运输报价。
结合“零担托运单填制与审核”的教学主题,设置“为什么要填写托运单?并且要规范填写托运单?还要认真审核托运单?一张托运单有这么重要吗”等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托运单是承运人签发的一份运输合同,是托运人、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的合同和约定,是运输合同、货物标识、提货凭证、法律责任判定依据。因此,托运单不仅要规范填写、认真审核,还要认真履行。由此,培养学生遵守各种物流运输法律法规的正确态度,树立诚实守信、守法自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能力,合理规避运输风险。
通过小组研讨、任务实施的实践探究模式,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2.3.3 课后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设计要点
按学习小组开展“走进零担企业”实践拓展活动,在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单真实零担货物的受理业务,撰写并提交一份不少于2 000字的实践报告。通过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沉浸式体验零担货物检查、运费报价、制(审)单技巧等真实的岗位工作,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积极情感。
按学习小组开展检查货物夹带危险品和违禁品的实景演练,设计提交零担货物受理环节货物安全检查方案。通过实景演练,模拟练习货运人员查危、处置流程,沉浸式体验货物托运安全人工检查流程、安检设备和工具的操作、“三品”的图像识别方法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货物应该如何进行安全检查。实践探究提升了学生的货物安全检查、处置应对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行动上拧紧“安全阀”。
按学习小组分析《零担货物道路运输服务规范》(JT/T 620—2018)和《小批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范》(T/JSATL 22—2023),通过延伸阅读,了解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行业管理规定,懂法守法。同时,了解《小批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范》的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小批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相关标准方面的空白,是我省“交通强国”试点项目重要成果之一[4]。
2.4 教学评价设计
围绕理想信念、职业素养、个人修养三个维度的优化评价内容和手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探索运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增值评价,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5]。见图3。
3 结 语
公路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嵌入丰富的思政素材,通过情境渗透、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相辅相成[6]。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面向社会开放14期,累计学员2万余名,先后被评为“2020年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2年度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公路运输管理实务》被评为江苏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江苏省“十三五”高校重点教材、全国交通运输类十大云教材等,示范辐射作用显著。主题明确的课程思政素材库和自主开发的课程思政小微课、动画等,既充实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又为同行落实课程思政提供了可借鉴的素材。
参考文献:
[1] 耿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20-21.
[2] 王怀民,梅珂英.内容、价值、人格:课程思政的三重意蕴[J].教学研究,2023,46(5):62-67.
[3] 祁娟. “从全链条、全要素角度保障零担货物运输安全”——交通运输部深度解读《关于加强道路运输零担货物受理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J].运输经理世界,2015(7):20-23.
[4] 武雪梅,田阿丽.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4):57-60.
[5] 陈美兰,易君霞,卢昊.新时代中学课程思政的目标依据及路向展望[J].江苏教育,2023(3):7-11.
[6] 李浩.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究——以应用型经管类专业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