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物流仓储智能化:当前趋势与未来展望

2024-11-08 00:00:00王新民周永利
物流科技 2024年20期

摘 要:合同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业态,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仓储作业智能化已成为合同物流企业提升运营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分析合同物流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要论述合同物流和电商快递行业的差异,以及合同物流仓储智能化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合同物流仓储的智能化将向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绿色化、标准化方向不断迈进,为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合同物流;仓储;智能化;趋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F259.2;TP39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0.037

Abstract: Contract logistic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business forma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warehousing operations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contract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service quality.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contract logistics, and brief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act logistics and e-commerce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contract logistics warehousing. Looking ahead to the future, the intelligence of contract logistics warehousing will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informatization, automation, networking, greeninVIPPrMo3QUcciHQUj/zKgA==g, standardization,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contract logistics; warehousing; intelligence; trends; prospects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合同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20年我国合同物流总额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在社会物流总额中的占比达到54%。合同物流通过深度嵌入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不断整合资源,优化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降本增效、提升客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节点,其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合同物流的整体水平。传统仓储作业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当前高频次、小批量、多品种的物流需求。因此,加快推进仓储作业的智能化升级,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仓储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协同化管理,成为合同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1]。

1 合同物流的概念和典型特点

合同物流是一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商业模式。其典型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合同物流涉及的货物种类繁多,包括易碎品、大宗商品、商超配送产品、恒温产品和冷链产品等,不同类型的货物对运作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给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营带来了诸多挑战;其次,合同物流的作业环节多且作业复杂,不仅涵盖供应、销售和逆向物流三大领域,还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基本作业,以及拆零、拼装、退货处理、贴签等特殊作业,这就要求物流系统具备专业化、稳定化和成熟化的管理能力;最后,由于合同物流配送量大幅波动且订单频繁,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配送和补货能力,还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高效的控制与管理能力,同时要持续创新物流方式,提高运作效率,形成良性循环,降低污染,保护环境[2]。

2 合同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当前趋势

合同物流在实际运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快消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合同仓储物流需要满足现代消费对多样性、个性化、新鲜度和无害性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产品库龄周期较短,对商品保质期和物流反应时间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如部分快消品的保质期仅为9个月,在库时间仅为18天。其次,合同仓储物流的发展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高频率的特征,这对仓储作业和配送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物流系统的应变能力也将受到更大考验。同时,公共物流服务商与客户的合同期通常只有1~3年,这使得为单一客户进行定制化开发自动化、智能化仓库和仓储服务的投入缺乏长期回报保证,不同客户与行业产品的特征差异加大了公共物流业务自动化、智能化的难度。此外,与电商和快递行业不同,合同物流所存储及运输的货物并没有统一的物流码,导致其自动化与智能化路径存在较大差异,公共物流业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路径仍在探索中,面临着客户需求多变、行业特性差异等诸多挑战。同时,大多数情况下,生产是集中的,而销售是分散的,这就要求物流系统高效地将产品从生产地转移至销售网点,这不仅需要完善的运输和配送网络,还需要先进的仓储设施和精细化的库存管理能力。最后,大量公共仓库仍为通用型仓库,即使高标准仓库的建筑高度也只有9~11米,无法满足全自动化设备的运行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物流的自动化进程。综合来看,合同仓储物流的渠道布局需要与客户的分销渠道相匹配。分销渠道的宽度决定了物流覆盖范围的广狭,同时销售模式的差异也导致了物流量及其稳定性的差异,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1 构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系统

针对客户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合同物流企业需要构建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设备管理于一体的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全流程的数字化和系统集成,提升供应链运作的协同高效。这种一体化管理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2.2 适度投入自动化硬件设施

由于缺乏统一的物流码标准,以及现有仓储设施条件有限,合同物流企业不能简单复制电商快递行业的全自动化解决方案,而要根据不同客户的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配置自动化设备。这包括:第一,面向常规仓储业务的自动化设备,如穿梭式货架、小规模B2C自动化分拣系统等。这些通用型自动化设备可以提升常规仓储作业的效率;第二,面向特定行业的专用自动化设备,如汽车配件分拣系统等。这种针对性的自动化设备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单环节自动化设施,如机器人拣选(RPA)、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自动包装设备、自主智能盘点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提升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水平。通过适度投入自动化硬件的方式,合同物流企业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仓储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3]。

2.3 优化物流流程及作业规范

除了硬件自动化,优化仓储作业流程也非常重要。合同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智能化:第一,智能系统指挥人工操作,提高作业准确性,通过智能化决策系统优化人工操作,提升作业质量;第二,智能化设备规划布局,优化物流线路,通过合理规划自动化设备的布局,优化整体的物流线路,提高作业效率;第三,优化收发货逻辑、拣选路径,提高拣选效率,通过智能化算法优化收发货和拣选过程,大幅提升作业效率;第四,引入人效管理系统,提升作业人员效能,通过人效管理系统监控和激励作业人员,提升整体作业效率。这些措施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人机协作优势,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2.4 打造智能园区管理系统

对于规模较大的合同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的物流园区管理系统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园区内的车辆、货物、仓库等关键要素开展实时监控和动态优化调度,可以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人工干预,实现园区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智能园区管理系统还可以集成智能消防、能源管理等模块,利用先进的火灾检测和预警技术,确保园区安全;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照明等手段,实现对园区能耗的优化控制,打造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物流园区。此外,智能园区管理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也为园区运营的分析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可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园区管理水平。建设智能园区已成为领先其他物流企业的重要实践,对于规模较大的合同物流企业而言,是实现运营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5 与战略客户共同投资自动化仓库

对于战略合作伙伴及高粘性客户,合同物流企业可以考虑与之共同投资建设定制化的智能自动化仓库,以实现长期的适配与持续优化,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合同期限短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通过与重点客4DWpPg/dta6LUCGbZ0cd6Q==户的深度合作,仍可以为双方带来持续的价值。在整个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合同物流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坚持系统性思维,避免局部优化。智能化设施的应用必须遵循“一体化、整体效率提升”的原则,确保全流程优化,而非局部效率提升、全局效率下降;第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不同客户、不同行业、不同场景对智能化的要求差异很大,企业要因需施策,分类实施差异化的解决方案;第三,注重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智能化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配套的管理机制和人员培养。只有将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智能化的MRWunPCka3aIOt3w8KGxmw==最大效能;第四,坚持渐进式实施。考虑到合同物流业务的特点,不宜一蹴而就地进行全面智能化改造,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试点验证、逐步推广的模式,稳妥推进智能化转型[4]。

3 合同物流仓储智能化的未来展望

以信息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合同仓储智能化转型,正在重塑合同物流仓储的功能和价值,这一转型趋势与合同物流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密切相关。构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系统、适度投入自动化硬件设施、优化物流流程及作业规范、打造智能园区管理系统,以及与战略客户共同投资自动化仓库等,是合同物流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向。这些举措相互呼应,共同推动着合同物流仓储的智能化转型进程。未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物流仓储将呈现出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孪生技术、机器人集群部署、弹性共享新模式、物流新基建建设、区块链技术赋能等技术的引入,能够为合同物流仓储智能化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4]。

3.1 数字孪生:构建虚实交互新空间

数字孪生通过对物理实体建立数字化虚拟模型,可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交互与优化迭代。在合同物流仓储领域,借助BIM、3D建模、传感器等技术,可精准复制仓库的实体环境,并与WMS、WCS等业务系统深度集成,构建起集仿真、监测、预警、优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孪生体。通过数字孪生,实现对仓储作业的全流程可视化管控,可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预警处置,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同时,各类决策分析、人员培训、应急预案等,都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从而最小化成本投入,缩短建设周期。未来,数字孪生或将与AR、VR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沉浸式人机交互平台,大幅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3.2 机器人集群:打造灵活高效新方案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正在重新定义仓储作业模式。目前,四向穿梭车、AGV等机器人已在头部企业仓库中得到规模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出入库效率和准确率。然而,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场景单一等因素,尚未形成体系化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AI算法的不断优化和机器人本体性能的提升,多品类、多层级、多场景的机器人集群协同将成为可能。届时,拣选、搬运、盘点、包装等环节有望实现全流程机器人作业,同时劳动力需求将大幅减少,物流成本和时效将显著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模块化、移动式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将让合同物流仓库的柔性和适应性大幅提升,以更好地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

3.3 供应链即服务:开创弹性共享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供应链即服务(SCaaS)模式逐渐兴起。在该模式下,供应链各环节所需的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服务等,均可通过云服务的形式获取,按需付费、弹性伸缩。这将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前期投入,缩短了项目实施周期,为中小企业享受头部企业同等的信息化、数字化能力创造了条件。对于合同物流企业而言,若能利用自身在供应链服务和IT系统方面的优势,对外输出标准化的仓配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有望打造全新的盈利增长点。未来,基于可信区块链网络搭建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或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协同,带来更多创新应用[5]。

3.4 物流新基建:构筑枢纽经济新高地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物流领域,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智能化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设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标国际一流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综合型、专业型的智慧物流园区,完善多式联运设施,改造提升传统物流设施,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力促进各类物流资源高效整合,创新物流组织模式。合同物流企业应抓注机遇,积极参与新基建,利用自身供应链管理优势,深度融入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流通网络,提升区域乃至全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6]。

3.5 区块链赋能:构建可信任的供应链生态

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共识机制等特点,为解决供应链各参与方之间的信任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合同物流仓储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追溯性。通过将关键物流信息上链,如货物来源、所有权流转、质量检测等,并与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的温湿度、定位等数据结合,可形成一个覆盖供应链全过程的可信数据库,供各参与方共享和监督。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货物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也为供应链金融、保险等创新应用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区块链与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望构建自主协同、实时响应的智能化供应链生态,为合同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7]。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中,智能化正在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旋律。对于合同物流企业而言,加快仓储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是应对市场变革、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推进供应链协同、资源社会化共享,建设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物流设施,是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深入应用,合同物流仓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得到不断提升。数字孪生、机器人集群、供应链服务、枢纽新基建等新场景、新模式也将不断涌现,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妍.物流仓储系统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与优化[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77-78.

[2] 王乔.物流仓储设备智能化标准体系[J].起重运输机械,2023(20):102-106.

[3] 张威.物流仓储系统中智能化机械设备的开发及应用[J].机械设计,2021,38(11):157-158.

[4] 邹宇飞. “互联网+物流”智能化仓储系统的现状与行业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5):41.

[5] 唐海鸿.国内物流仓储机械智能化状况及未来趋势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6):173.

[6] 甘咚宁.互联网+物流智能化仓储系统现状与行业发展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3):15-16.

[7] 董艳伟,马爽.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物流智能化仓储系统现状与行业发展分析[J].财经界,2016(12):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