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流业正迅速发展,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各产业联系,助力城市整体建设。然而,企业中物流成本较高,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强调物流系统成本管理对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至关重要。这一发展同时对环境产生影响,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兴起,提高了绿色物流效率,逐步完善了城市低碳物流体系。总体而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为产业链提供了坚实纽带,但在面对成本压力时,成本管理至关重要。同时,对环境的关切驱使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的发展,以确保城市建设需求,同时实现对环境友好的物流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绿色物流;成本识别;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0.029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facilitating the linkage of various industrie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cities through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However, the high cost ofW0gMXOAwmgcNHoLsAp2DjSidVk19d3ogK3OmkXn8ma0= logistics in enterprises is regarded as the "third source of profit", so it is crucial to emphasize the cost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system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This development also has 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rise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logistics, and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urban low-carbon logistics system. Overall,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provided a solid link to the industry chain, but cost management is crucial in the face of cost pressures. At the same time, concerns about the environment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logistics and green logistics, to ensure that the need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e met while realizing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ogistics system tha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logistics; cost identification; countermeasures
0 引 言
绿色物流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和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绿色物流可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1]现代社会物流系统的目标是通过以最低成本来有效实现社会对特定物质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废弃回收,以满足社会对资源的需求。构建现代社会系统的目标是在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物流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2]随着绿色发展压力的增加,工业物流的高能耗、高碳排放和高污染不利于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物流效率的提高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3]绿色物流举措的采用取决于经验的数量和物流的类别。物流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意味着要实施绿色物流政策,政府需要与最有经验的物流企业合作,特别是运输和仓储企业[4]。
我国物流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认识水平不足、技术水平不足以及赏罚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首先,部分企业存在环保意识不足的情况,缺乏对绿色发展的深刻认知,导致在物流运作中忽视环保问题。其次,绿色发展理念在企业战略规划和运营决策中比较薄弱,未能形成长远的绿色发展愿景。技术方面,企业在绿色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存在不足,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持,影响了物流效能的提升。同时,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一些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优化。在赏罚体系方面,政府监管不足使得物流企业在环保方面缺乏外部规范和约束。缺乏明确的绿色标准和监管体系,使得企业在环保方面缺乏外部压力。同时,缺乏激励机制,企业未能形成积极的绿色发展动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物流需求进一步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提高效率注入了新的动力。抓住机遇,提高物流效率,有利于巩固经济发展。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稳定国内经济。基于费用效益分析原理,结合微观经济理论和社会物流系统的特点,本文旨在探讨社会物流系统的经济评价方法及其主要问题。期望为社会物流系统的经济评价与论证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长期以来,运输量与经济发展被认为是高度相关的,一方面,物流业作为商品和信息流动的先进通道,在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行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经济中各种产品的流动,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程度。此外,交通与物流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表明这个行业与生物环境的关系更加复杂。不少学者也将物流运输业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视角。
1 绿色物流成本识别
1.1 冰山理论说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深刻地指出,在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方式下,我们通常只能看到物流成本冰山的一小部分,主要集中在劳动力、材料消耗和资产折旧等方面。然而,实际上,大部分物流成本都隐藏在其他费用科目之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不易察觉的“冰山”[5]。
这一理论的核心目标在于,我们需要将混杂在其他费用科目中的物流成本全部剥离,以便企业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完整的物流成本。通过深入分析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仓储、信息处理等,将这些隐含的成本纳入考量范围,实现对物流成本的全面洞察。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强调了物流成本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企业在追求成本效益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计算。相反,需要深入挖掘隐藏在“冰山”深处的物流成本,以降低总体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一理论的丰富内容提醒了企业在管理物流成本时应采用更为全面、系统的视角进行分析和优化,将物流成本的全貌纳入战略决策的考量之中。通过这种全面认知物流成本的方式,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第三种利润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深化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1.2 绿色物流成本
1.2.1 能源成本方面
在降低绿色物流成本中,关注减少能源成本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对运输和设施的能源使用进行深入评估,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此外,环境合规成本的优化也是关键一环,需要认真评估符合环保法规所需的费用,并通过合适的管理策略来降低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在物料和包装成本方面的优化可通过可持续物料采购和环保包装的选择来实现。这包括对原材料的选择,优先考虑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的物料,以及采用环保包装材料,以减少废弃物并降低相关成本。
1.2.2 运输及技术成本方面
引入绿色运输模式和优化路线规划是关键的战略。通过采用电动车辆、公共运输等可持续手段,以及运用物流规划工具来优化运输路线,企业能够降低碳排放和运输成本。技术投资成本方面,则涉及引入物流科技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能耗。这需要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投资,确保企业能够长期受益于这些技术的使用。
1.2.3 人文方面
员工培训与教育成本是确保整个组织具备绿色意识和技能的必要投入。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环保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社会责任成本方面,企业需要对参与环保项目和社区支持活动的支出进行综合评估。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还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最后,风险管理成本涉及对环境风险的预防和减轻。通过采用安全设施和员工培训等手段,企业可以降低潜在的环境事故风险,从而减少相关法律责任的风险。这些层面的综合考虑为企业在绿色物流中实现成本优化提供了全面的经济基础和决策支持。
2 绿色物流面临的困境
2.1 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我国在推动绿色物流方面面临多方面的复杂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不足,缺乏支持绿色物流技术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设备及系统,这限制了绿色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绿色物流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系统,然而,由于基础设施滞后,企业在实施绿色物流方案时面临技术应用的困难。
其次,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均衡,主要依赖传统能源,这导致企业在引入绿色运输和储能技术时面临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和不足。绿色物流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利用,而当前的能源结构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全面推广,增加了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难度。
企业对于绿色物流的理念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的重要性。这在战略规划中表现为对绿色物流的综合考虑不足,可能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保因素,错失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机会。法规方面存在的不完善和不明确也是绿色物流发展的障碍之一。
法规的不确定性和执行的不严格使得企业在积极推进绿色物流时面临额外的风险和困扰。在建设法规框架时,需要更为全面和明晰地考虑到绿色物流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为明确的法规指导,确保推进绿色物流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2.2 供应链中信息透明度不足
信息透明度的有限性对企业环保实践效果的准确评估构成了严重挑战。产品的供应链就存在上下游集中度低且中游形成多层级批发模式的问题。[6]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难以全面了解其环保措施的实际影响,因而无法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绿色物流实践。信息不透明性不仅影响企业内部的环保策略调整,还可能波及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性。缺乏准确的环保效果评估可能阻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效应,从而制约整个产业的绿色升级。
另一方面,成本压力成为企业推动绿色物流转型的显著挑战。绿色物流技术和实践的采用通常需要较多的投资资金,而中小型企业可能难以负担这种资金压力。这不仅限制了企业在绿色物流领域的发展,还加大了整个产业实现更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难度。
2.3 技术创新不足
我国在物流科技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绿色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方面,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机制尚未达到成熟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各方在绿色物流方面的利益存在差异,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升级受到制约。这种合作机制的不足使得在供应链上实现绿色物流的协同效应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更加灵活、开放的合作模式来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进程,促进各方形成共赢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绿色物流领域人才短缺也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环保技术应用、数据分析和绿色物流策略规划等领域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大,然而当前的人才供给滞后于市场需求,限制了在这些方面的创新和实践进展。
3 结论及建议
3.1 企业方面
在现代企业中树立绿色物流的理念。推广绿色物流实际上要求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能够保护环境。这是企业在绿色物流方面最重要的一步。[7]物流的概念不能改变,企业必须保持和坚定。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物流领域,只有充分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展现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公司需要优化其运输战略。实施一致的运输战略,以减少总体交通运输工具数量,提高运输效率。下一步是发展协同效应,如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减少运输次数,减少空载率,提高运输效率。这将减少流通中的货物数量重复,并有效减少拥堵。就存储而言,现代物流公司需要优化现有的存储设施,改善存储条件,有效地发展适当的科学存储。引入逆向物流系统,建立回收渠道,优化能源效益,实现产品的返程回收、再制造和再利用。同时,发展ICT相关技术。 ICT技术可以被定义为交通、仓储、通信和许多其他行业的集成。由于ICT技术可以为物流行业提供实时可见、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等辅助,对物流行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企业需要着手提升信息透明度,建立更为全面和精准的环保实践效果评估机制。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企业可以更全面地监测、评估和报告其环保实践的效果,为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政府和产业协会可以通过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减轻成本压力,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促使它们更积极地参与绿色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升级。这些综合性的措施将有助于打破信息不透明性和成本障碍,推动企业更加主动地投身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实践中。通过物流信息化,实现对循环使用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路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生态材料的研发有助于替代传统材料,减轻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负担。轻量化材料的应用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通过先进的合金、复合材料等提高运输工具和包装的轻量化水平。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新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设计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和包装,实现材料的循环再生利用。通过这些将大大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货物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实现主要目标——环境保护。
3.2 政府方面
政府在绿色物流领域发挥指导作用。政府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用,例如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引入适当的立法和一系列其他措施。[1]总体政策是引导公司的物流活动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协调物流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增加政府补贴有利于市场需求的扩大,提高企业物流的整体绿色度,增加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对消费者进行价格补贴比制造商的回收成本更有利。宣传绿色理念,消费者绿色偏好的改善有助于扩大市场需求。增加政府价格补贴更有利于市场需求和社会福利。绿色敏感性和绿色偏好的提高都能协同放大这一效应,且后者的效应更为显著。当绿色物流成本由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时,提高绿色敏感性、绿色偏好和政府补贴都有助于消费者承担更高的绿色物流价格。将物流成本单独分离,不要简单融入其他的会计账目,会更便于成本管理。
培养物流人才是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设立绿色物流专业,提供奖学金、资助和采用其他激励措施,吸引更多学子投身物流行业并专攻绿色物流领域。政府可建立与企业、高校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提供实习、培训和项目合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绿色物流的实际操作和创新需求。政府还可以设立绿色物流创新基金,支持相关研究项目,激发科研人员在绿色物流技术和策略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政府可以推动绿色物流人才认证体系的建立,鼓励从业人员参与培训并获得专业认证。这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行业人才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北辰.谈绿色物流[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6(10):52-53.
[2] 魏国梁.社会物流系统经济评价方法[J].商业研究,2003(20):147-150.
[3] 党晶晶,孙斌,闫文娟.基于对应分析的物流经济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9):104-106.
[4] MAJI I K, SAUDI N S M, YUSUF M. An assessment of green log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J/OL]. Cleaner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2023,6. [2024-01-0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390923000069.
[5] 黄曼,王丹.凸显冰山潜层,降低物流成本——小论福建物流成本的几个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4):21-22.
[6] 马琳,周丰婕.预制菜供应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粮食加工,2023,48(5):83-86.
[7] 金燕波,曹玉雪.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绿色物流评价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