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24-11-08 00:00:00梁泽
物流科技 2024年20期

摘 要: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综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以山西省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从行业规模、基础设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教育水平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5—2022年山西省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实证结果显示:山西省物流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在运输能力、创新、人才培养、绿色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从这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为促进山西省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0.003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takes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five dimensions: industry scale, infrastructure, innovation-driven, gree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level, and uses factor analysi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22.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demonstrates a steady upward trend, bu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innovation, talents training, and gree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se perspectives,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 logistics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actor analysis

0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指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以物流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构建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我国物流发展质量水平进行客观、全面、可量化的综合性评价,有利于加快提升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国内众多省份如浙江、陕西等地都发布了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山西省也于2021年发布了《山西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文件指出要健全完善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推动省内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把握当前山西省的物流业发展现状,对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山西省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文献从多个方面展开了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一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方面,例如汤伟等[1]从经济基础、协调平衡、创新驱动、绿色持续、公平共享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了浙江省的物流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受限于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平衡能力不足;金利娟等[2]则从经济发展、物流科技、物流协调、环境协调、物流设施5个方面研究了南通市的物流能力,探讨了南通市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朱卫未等[3]在基础建设、行业发展规模、绿色发展水平3个维度的基础上,引入扰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31个省份2019—2021年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研究方面,孔燕[4]、李杰[5]、彭茜薇等[6]分别研究了遂宁市和湖南省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三是物流业与相关行业协调发展的研究,张宇林等[7]分析了福建省经济、环境和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周叶等[8]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余丽婷[9]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了安徽省2013—2021年数字经济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在物流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具有参考意义,然而,现有文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文献较少,其次,在评价各地区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未考虑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2015—2022年主要物流业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发现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对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之前,首先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朱卫未等[3]学者的研究成果,遵循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代表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从行业规模、基础设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教育水平5个方面着手,选取15个二级指标来构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其中行业规模包括物流从业人数、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5个指标;基础设施包括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邮政营业网点、邮路总长度4个指标;创新驱动包括物流业R&D人员全时当量、物流业R&D经费、物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3个指标;绿色发展包括物流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绿化里程占公路里程比重2个指标;教育水平用山西省本科及中高职物流类专业点1个指标描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由Charles Spearman在1904年首次提出,是一种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它基于变量相关性,通过降维思想将多个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找出能够综合所有变量主要信息的少数几个隐含因子,这些因子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称为因子。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减少变量的数量,用少数因子代表全部变量,从而分析整个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以上指标体系共15个二级指标中提取共同因子,对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 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测度

2.1 数据来源

本文将运用SPSS25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的区域为山西省,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山西省统计局官方网站,以及《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等出版物。由于各统计数据中并未单独列出“物流”各项指标,因此采用年鉴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数据来代替。本文大部分指标可以直接在年鉴中查询得到,少数指标需进行估算或简单换算,如:物流业氮氧化物排放量是根据山西省氮氧化物排放量计算得出,山西省本科及中高职物流类专业点数是基于全国本科及中高职物流类专业点数估算得出的。

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存在正向与负向的区分,这意味着正负向指标之间无法直接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共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其中,行业规模、基础设施、创新驱动、教育水平这4个一级指标下的13个二级指标都是正向指标。另外,绿色发展一级指标下的物流业氮氧化物排放量是负向指标,绿化里程占公路里程比重是正向指标。由于各正向指标单位不同且存在量级差异,因此无法直接比较。为了使指标具有可比性,进行数据分析前需进行数据处理,即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量纲和取值差异的影响。在本文中,将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数据保持在[0,1]的范围内,便于后期进行指标间的比较与计算。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其中,X代表评价指标,Xmax和Xmin分别代表该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3 因子分析

首先判断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法,需要对数据相关性进行检验,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则适用本法,各变量完全独立则不适用这种方法。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是一种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程度的检验方法。经检验,其显著性水平P值为0,小于0.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各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能够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如表2所示,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三个公因子,三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2.504%,能够反映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信息损失较少。其中,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在主成分中占比65.788%。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示各项指标变量与提取的公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分越高,表示关系越密切。根据表3成分得分系数表,可以得出公因子F1、F2、F3的线性表达式,具体如下。

F1=0.122a1+0.054a2+0.083a3+0.076a4-0.092a5+0.079b1+0.065b2+0.119b3+0.125b4+0.058c1+0.083c2+0.122c3+0.074d1+0.174d2-0.07e(1)

F2=-0.4a1+0.16a2+0.052a3+0.008 9a4+0.018a5+0.025b1+0.113b2-0.034b3-0.101b4-0.338c1-0.099c2-0.072c3+0.115d1-0.203d2+0.077e(2)

F3=-0.254a1-0.151a2+0.063a3+0.009a4+0.046a5+0.149b1+0.035b2-0.05b3+0.04b4+0.079c1+0.241c2+0.007c3-0.166d1-0.251d2+0.616e(3)

公因子1(F1)为结构、规模因子,在a3、a5、b3、b4、c3上有较大载荷,公因子2(F2)为运输能力、科技因子,在a1、a2、a4、b2、c1上有较大载荷,公因子3(F3)为教育创新、绿色因子,在b1、c2、d1、d2、e上有较大载荷。

2.4 综合评价值

表2中,各个公因子中对总方差的总体贡献率不一样,所以进行综合评价值计算时要综合考虑各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因此,以各公因子F1、F2、F3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可以得到综合评价因子:

F=(65.788*F1+17.607*F2+9.108*F3)/92.504。 (4)

将公式(1)(2)(3)代入公式(4),即可得到2015—2022年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值,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综合评价值(F)可以看出,2015—2022年山西省物流业的发展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分别来看,F1结构、规模因子呈总体上升趋势,仅2019年降低;F2运输能力、科技因子在2015—2019年逐步上升,2020—2022年波动变化;F3教育创新、绿色因子在2015—2019年呈降低趋势,2019年迅速上升后再次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2019年特殊卫生事件,对物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物流运输通道不顺畅,导致运输效率降低。

3 结 论

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行业规模、基础设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教育水平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2年相关指标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从时间维度来看,山西省物流水平在逐步提升,并展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运输能力、创新、人才、绿色等方面仍需加强,推动山西省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这些方面加以重视和努力。

4 对策建议

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山西省物流业在运输能力、创新、人才、绿色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接下来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山西省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输能力

山西省作为内陆省份,货运以陆运为主,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是提升其运输能力的关键。加大投资力度,要在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位置增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铁路等交通设施,以促进省内各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运输工具的通行能力,缩短运输里程,缓解交通拥堵,从而提高运输效率与运输能力。此外,应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引入智能化技术,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实施动态路径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的运输管理。

4.2 注重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育水平指标是通过山西省本科及中高职物流类专业点的数量来衡量的,首先,可以通过增设物流类专业点或鼓励各专业点增加招生人数的方式来培养更多物流专业人才。其次,政府针对物流专业人才出台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吸引并留住人才,同时建立和完善创新生态体系,鼓励物流人才进行自主创新。最后,应该鼓励技术创新,推动研发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并利用先进的智能物流技术,助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4.3 增加绿化面积,减少污染物排放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第一,在公路、铁路建设过程中,应优先选用环保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同时,应注重生态保护,在公路和铁路道路两侧及沿线地区建设绿化隔离带,以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第二,在物流业务活动中,由于运输占比较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能有效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的影响。第三,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更为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推广使用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环境,降低空气污染水平,促进物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伟,黄心爱.基于熵权TOPSIS的浙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4,38(2):16-27,63.

[2] 金利娟,于晓东,王若涵,等.南通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3(20):155-157.

[3] 朱卫未,赵路遥,淦贵生.中国省域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物流科技,2024,47(5):1-4.

[4] 孔燕.遂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3):80-82,87.

[5] 李杰.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山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2,24(2):47-51.

[6] 彭茜薇,冯梅. “双碳”目标倒逼机制与湖南物流高质量发展协调路径研究[J].时代汽车,2024(7):19-21.

[7] 张宇林,邓巧妹.福建省经济、环境和物流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4,31(1):111-115.

[8] 周叶,林小芳.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2):46-54,91.

[9] 余丽婷.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数字经济和物流业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3,39(5):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