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质量评价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要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为目标导向,以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价值旨归。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理念、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效果等应体现时代性特征。今后要着力从加强组织引导、优化评价主体、细化评价内容、把握评价过程、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有序有效推进,从而为新形势下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筑牢共同思想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4)05-0007-07
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 ] 153,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如既往地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网络宣传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就意识形态领域作了方向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 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3 ] 33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已将意识形态工作上升到“立心立魂”的战略高度。回顾新时代十年,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3 ] 8,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和攻击,致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妄图在残酷的斗争中争夺民意,进而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艰巨性以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长期性,使得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因而受到“极端重视”。文献检索和梳理发现,理论界围绕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意识形态工作基本理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建设、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意识形态工作治理现代化等核心议题产生了许多启人心智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成果,为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鲜有研究者论及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问题。事实上,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有助于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色和成效,从而促进“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目标的实现。而要对意识形态工作成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就要在厘清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基本遵循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探寻切实可行的策略路径,以确保评价工作有序推进。
一、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基本遵循
质量评价是意识形态工作有序推进的方向盘和调节棒,通过评价能够及时掌握意识形态形势和动态。而作为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实效。整体观之,新形势下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要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为目标导向,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价值旨归。
(一)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4 ]。这充分说明,科学理论是革命实践的力量之源。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同样需要基于对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以便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使评价工作具有政治正当性和内容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评价意识形态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根本指导。特别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的重要论述,无疑是形成意识形态工作评价方法论的宝贵经验。比如,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辩证性。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和意识形态治理的必要性,决定了用辩证思维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中党性与人民性、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传承与创新、网上与网下等辩证统一理论[ 5 ],为辩证看待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支撑。又如,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整体性。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具有整体性思维。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整体性思维主要包括“整体审视错误社会思潮的实质与危害”“整体把握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 6 ]等。这指示我们,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也要有整体性思维,从整体层面、全局视域检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优化和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提供参考依据。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意识形态工作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指导性强,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有序有效推进的基本遵循。
(二)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为目标导向
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终究是为了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使广大党员群众坚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而关于如何评定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学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情况和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可从含金量和获得感两个方面来检视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体现在含金量高。所谓含金量高,主要是指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发展大势,把“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作为当前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导向。那么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就要把理论宣讲、知识传播与政治引领、信仰培育融为一体,切实帮助广大党员群众提高理论认知、增进政治认同,进而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筑牢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体现在获得感强。党员群众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对象,这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质量评价的重点是党员群众的理论认同度和思想获得感,“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7 ]。在各种思潮交流交锋交融成为常态的当下,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契合受众需求、创新方法手段,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将新技术新方法嵌入评价过程和环节中,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党员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认知认同和遵从程度。
(三)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价值旨归
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价值旨归。新形势下评价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要锚定主流思想舆论,用思想舆论净化成效检视意识形态工作状况。以主流思想舆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价值导向,根本在于意识形态工作实质上是在做人的工作,意识形态斗争也被形象地称为没有硝烟的“颅内战争”,能否在舆论博弈中争夺民意就显得相当关键。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与此同时,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敌对势力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威胁而不是机遇,不仅发动金融战、科技战以扼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通过舆论战、心理战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舆论中的主导地位。这无疑给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敲响了警钟,使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8 ]的使命任务变得更加困难。而只有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加大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才能切实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而消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质量评价督促宣传思想部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做好思想宣传和教育引领,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问题,在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过程中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二、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时代诉求
意识形态工作紧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理念、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效果等应充分体现时代性特征。而只有精准厘清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时代诉求,才能把重视质量、追求质量进而提升质量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牢抓实。
(一)在评价标准上,聚焦凝聚力和引领力
明确评价标准是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前提条件。只有明确标准才能靶向精准,从根本上评判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指示是否全面落实,国内舆论生态环境是否风清气正,广大党员群众是否真正听党话跟党走等。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新形势下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要把凝聚力和引领力作为工作重心,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凝心聚力,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汇聚起磅礴思想伟力。继党的十九大之后,党的二十大再次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 ] 33写入报告内容,可见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重点在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通过理论武装将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而能否净化舆论生态环境,能否发挥凝心聚力作用,能否教育引领党员群众,成为评价意识形态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尤其是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作为评价意识形态工作质量的核心要素,基于质量评价倒逼宣传思想部门“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9 ]。
(二)在评价理念上,强调开放性与包容性
倡导开放与包容评价理念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基本方针。一方面,以开放性理念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所谓开放性评价理念,实质上是在评价意识形态工作质量的过程中秉持开放性立场,为意识形态工作有序推进提供更大的弹性空间。比如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评价场域的开放性等。就具体评价场域而言,开放性立场也意味着全景式视角的合理存在,从而建构起允许评价主体依据自身专长而开展质量评价的操作框架。另一方面,以包容性理念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而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则凸显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也正是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致使在长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难免会遇到无法预见的风险挑战。这要求评价主体具有包容心态,理性看待日常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和尝试包容性质量评价的构建和应用。基于多元与包容评价理念,最大限度地拓展质量评价的视域范畴,尽可能将更多影响因素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评价范围。
(三)在评价原则上,确保严谨性与差异化
质量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命线,对质量的追求和坚守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核心价值导向。这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原则的制定与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及意识形态工作自身需要密切相关。一方面,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严谨性。这里所谓的严谨性,主要是指评判意识形态工作是否始终遵循党中央最新指示精神,是否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突出位置,特别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掌握程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意识形态话语权、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进程以及澄明意识形态的发展前景等进行评价。作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重要手段,意识形态工作自身的科学严谨使得质量评价务必严格遵循中央精神而有序推进。另一方面,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差异化。意识形态工作对象都是现实世界中独立的个体,特别是伴随网络新媒体而成长的新生代,他们更加张扬个性、更为强调自我。受众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决定其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上,就要充分尊重受众对象的差异化需求。而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上,则要在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的基础上注重个体性特征和个性化需求而实现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差异化评价。
(四)在评价方法上,整合传统与现代方法
评价方法在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适切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更精准地反映意识形态工作实况。然而在传统情境下,主要通过评价主体的工作经验和自身直觉来判定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进展,党员群众对主流思想舆论认同情况等。其中涉及的数据分析也往往以抽样数据为分析样本,因数据全面性欠缺而导致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和普遍应用,意识形态斗争手段的隐匿性、后果的颠覆性和目标的残酷性[ 10 ],无不给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载体、手段、过程等随之出现嬗变,以至于传统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探查意识形态工作成效。面对新时代新变化,要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精度数字技术引入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中。将新兴技术方法嵌入意识形态工作评价,实质上是激活数字技术在评价工作中的功能,以期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适配、可视化呈现等技术更科学精准地反映意识形态工作实况。虽然数字技术不能将人们思想动态完全呈现出来,但技术赋能可以捕捉到思想变化的细微之处。也只有将传统方法与新兴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数字化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复杂局面。
(五)在评价效果上,注重有效性与共享性
评价意识形态工作成效要重视实际效果,而不是把评价工作当成一项任务完成即可。进一步言,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要确定结论是否有效以及能否应用推广,以便产生更大效用。从有效性来看,制定适切的评价方案、优化评价流程和调整评价参数,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程序、流程和数据的透明度。为此,既要从经验式评价中汲取智慧,也要彰显数字化评价的优势,使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科学、高效、有序,尤其是评价过程的透明性和评价结论的可重复性。从共享性来看,着力优化质量评价资源配置,共享评价工作的信息、实践、经验及启示。提升评价主体的参与意识、责任担当和科学精神,提供必要的评价基础设施建设,为评价主体投入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营造良性发展环境,并基于共通的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和评价载体以达到评价主体、评价单位和评价机构的数据共享。有效性是共享性的必要前提,而共享性是有效性的应用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证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实际效果。
三、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推进策略
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有序有效推进,应着力从加强组织引导、优化评价主体、细化评价内容、把握评价进程、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新时代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接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 10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一)加强组织引导
质量评价能否在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做得好不好。这其中“重视不重视”,就是针对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组织引导提出的。党的宣传思想部门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无疑要在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过程中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新时代不仅要全面贯彻党管意识形态,也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全面领导。一方面,切实做好组织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涉及的范围广、面对的问题多、肩负的责任重。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科学高效实施,需要针对评价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日常管理措施。这是因为,意识形态工作不只起到理论宣讲和知识传播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如果保障工作存在漏洞,可能给西方错误思潮渗透提供契机,进而弱化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甚至会造成意识形态危局。为此,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注重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全程性记录和动态化考核,确保组织工作规范到位,促使评价主体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评价流程和环节。另一方面,有效发挥引导作用。中国历来注重以吏为师、上行下效,这提示宣传思想部门要发挥“头雁”作用,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担负主体责任,积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 1 ] 156只要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评价,就会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并提升质量的热潮。总之,要加强组织引导,做好保障工作,发挥主体作用,进而为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高效推进保驾护航。
(二)优化评价主体
意识形态工作承担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进信仰”的重要使命,对党员群众的政治认同、价值引领、信仰形塑成效进行评价的主体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做大、建强、建优评价主体,就成为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向纵深推进的迫切需要。首先,做大评价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 1 ] 156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核,其评价工作同样要多元主体参与。为此,可将机构主体(专业人员)、社会主体(非专业人员)纳入评价主体范围,而作为评价客体的党员群众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扮演主体角色,从而构建多主体参与、多主体建设、多主体评价的意识形态工作评价的新格局。其次,建强评价主体。在做大的基础上,还要建强评价主体,即尽可能将从事与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者选入评价队伍中。为此要将党政机关宣讲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等作为主体力量,不断建强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主体。再者,建优评价主体。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主体不仅要做大建强,更要优中选优。建优评价主体应着力于主体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层面,要在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视”的基础上,厚植理论功底、提升工作能力、克服“本领恐慌”、成为行家里手。具体来说,评价主体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识形态理论,熟谙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独特优势,明确当前意识形态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摆正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位置,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批驳“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做大、建强、建优三者循序渐进合力打造出多层级评价主体,基于多种视角对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价,以此促使意识形态工作评价高质量推进。
(三)细化评价内容
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要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就要在评价内容上下功夫。而有效提升评价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应对评价内容不断加以细化和拓展,以便聚合多方面内容进行总括性评价。进言之,评价内容要从单纯评定受众对象思想政治状况的窠臼中解脱出来,还需关注意识形态工作者的胜任力以及意识形态工作本身的科学合理性。首先,对广大党员群众思想动向、政治素质等进行评价。广大党员群众作为受众对象,对意识形态工作实况有着切身体会,因而是意识形态工作评价内容的重点所在。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取得实质进展,关键是看广大党员群众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否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等。然而,政治认同、价值培育和信仰形塑具有内隐性和迟滞性特征,这是对党员群众理论认知度和思想获得感进行测度必须明晰的问题。其次,对意识形态工作者职业精神、专业能力等进行评价。意识形态工作者在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中发挥主导作用,因而成为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质量评价聚焦于意识形态工作者在思想宣传中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如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意识形态发展预测能力等。再者,对意识形态工作方案制定、时间安排等进行评价。立足意识形态工作本身的角度进行评价亦不可或缺,主要包括对方案制定的科学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规划落实的可行性、制度执行的平稳性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价。质言之,内容是评价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关键一环,基于多方面评价内容无疑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意识形态工作实际效果。
(四)把握评价过程
高效有序的评价过程是应对意识形态工作复杂性的内在要求。而只有以科学的态度、严密的逻辑、规范的程序等进行评价,才能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的复杂性。从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来看,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评价过程主要由评前准备、评价实施、评后总结三个阶段构成。首先,评前准备阶段要充分。在准备阶段要充分做好筹备和保障工作,如评价主体的思想状态、评价目标的科学合理、评价内容的规范适用等。准备阶段工作好坏直接决定评价过程实施的优劣,因此要高度重视把前期工作做扎实。其次,评价实施阶段要高效。评价实施阶段是意识形态工作评价过程的中心环节,要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评价过程科学化水平。具体来说,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收集各类数据信息,尤其是评价对象、评价内容等方面的数据信息。然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全样本分析、智能化处理和可视化呈现,精准厘晰意识形态工作中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动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向。再者,评后总结阶段要客观。基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对意识形态工作评价过程实施情况加以总结,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结论,为今后意识形态工作评价理念更新、方案制定、载体选用、方法创新等提供决策依据。从前期准备到具体实施再到归纳总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三者共同助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五)完善评价机制
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质量评价是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而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始终高效有序推进,需要相应的机制加以规范和引领,基于制度传导压力使评价工作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首先,评价保障机制。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需要做好一系列保障工作,主要包括资源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等。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有序有效推进,离不开丰富的资源、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尤其是要正视数字技术的价值赋能,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数据库建设,借助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分析受众的思想动向和信仰形塑规律态势。其次,评价监管机制。基于监管机制的刚性约束能为意识形态工作评价实践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现实依据。在监管理论上,对意识形态工作评价的方案设计、方法运用、实施过程乃至整体效果进行动态化监管和及时性评估,助益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形成规范有序的评价体系。在监管实践中,关键是看是否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要体现在党对宣传思想工作、民族团结工作、新闻舆论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等的绝对领导。再者,评价反馈机制。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提供方向和指引。为此,要畅通反馈渠道、提升反馈效果,及时将评价结果向宣传思想部门和评价主体反馈,基于反馈信息实时校准质量评价理念、方案、措施、方法等基本要素,从而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评价的适用度和准确性。可见,主管部门和评价主体要正视制度立足当下、关乎长远的优势,构建切合实际需要的意识形态工作评价制度体系,基于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评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四、结语
没有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国家政治安全,而没有国家政治安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就缺乏和平稳定的政治生态环境。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意识形态领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11 ],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兴盛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此必须充分认清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要一以贯之地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群众,用主流意识形态营造和谐清朗的舆论生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是意识形态工作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通过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质量评价,无疑能倒逼宣传思想部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极力“避免出现大的意识形态事件和舆论漩涡”[ 12 ],进而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确保以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4.
[3]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K].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
[4]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1.
[5]周政龙,徐志远.论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的辩证性[J].新疆社会科学,2018(6):20-25,149.
[6]姜迎春.论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整体性[J].江海学刊,2015(4):5-9.
[7]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京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N].人民日报,2023-04-04(0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2.
[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N].人民日报,2022-03-02(01).
[10]贾彦峰.谁能赢得青年?——基于意识形态的三维推演[J].中国青年研究,2023(6):51-61.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2.
[1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3.
The Basic Guidelines, Times’ Demands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New Era
ZHOU Liangfa,ZHAO Yue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work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govern the countr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work.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work should be guided b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ideological work, guided by the goal of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work, and guided by the value of consolida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opinion. Ideological work has a distinctive practical orientation, and its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evaluation concepts, evaluation principle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effects shoul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al guidance, optimizing the evaluation subject, refining the evaluation content, grasping the evaluation process,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etc.,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is carried out in an orderly and effective manner, and to build a common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nation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Marxism; Ideological work; Quality evaluation; Socialist id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