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给幼儿园食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生活性、行动性、发展性、大众性和适宜性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与幼儿园食育有极大的契合性。文章提出优化幼儿园食育的三条路径:结合生活,丰富食育内容;整合资源,拓展食育空间;重视方法,提高食育质量。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幼儿园食育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13-96-04
陈燕 / 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从事学前教育研究(自贡 643000);周波 / 四川文理学院,副教授,从事教学论研究(达州 635000);*通讯作者,E-mail:270400938@qq.com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幼儿园,一些幼儿因为种种原因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甚至有些幼儿不吃园内的餐食,只吃自己携带的“垃圾食品”,从而出现健康问题。面对此情景,国务院多次出台文件强调要重视食育,同时要加强幼儿园的营养健康教育。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6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指导学校和幼儿园等做好食育进课堂”[1]。由此可见,帮助幼儿园形成科学的食育路径已经迫在眉睫。生活教育理论作为贴合中国教育实际的理论,注重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与幼儿园食育的生活性、实践性相匹配。因此试图通过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食育的匹配性,提出优化幼儿园食育的路径,希望能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新视野。
一、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幼儿园食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其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生活决定教育。我们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而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因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2]。而“社会即学校”指出了教育的场所。陶行知主张利用社会这个场所,让儿童像鸟一样能够翱翔在天空中,不要拘泥于学校。“教学做合一”是教育的一种方法论,陶行知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3]。
由此可见,首先,幼儿园食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在抉择食育内容、组织食育课程时要密切贴近幼儿的生活。其次,幼儿园食育要与社会紧密联系,以大自然、大社会为食育的场所,丰富幼儿的饮食经验。最后,幼儿园食育路径在实施中要让幼儿观、闻、摸、做,达到“教学做”一体。
(二)幼儿园食育的内涵
我国李里特教授认为,“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4]。但也有学者认为食育泛指以食物为载体的各种与饮食有关的活动和教育。基于此,本文将幼儿园食育定义为:园所面向所有幼儿开展的有关“食”的所有教学活动,其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了解食的内容、食的方式、食的文化,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食育带有生活教育理论的特征
生活教育理论具有生活性、行动性、发展性、大众性、适宜性等特征。[5]而这恰恰符合幼儿园食育所蕴含的特点。第一,幼儿园食育具有生活性。生活教育理论倡导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育。幼儿园食育包含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中处处是生活,处处是食育。例如进餐前的进餐歌、进餐中的用餐礼仪和进餐后的卫生整理等都属于食育教育。第二,幼儿园食育具有行动性。生活教育理论提倡教学做合一,需要幼儿动手操作,而幼儿园食育恰好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食育工作坊可以让幼儿体验食物的烹饪过程,帮厨活动可以让幼儿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第三,幼儿园食育具有发展性。生活教育理论以生活为中心,就注定其教育是发展的,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幼儿园食育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断变化食育内容、食育方法、食育场所等。第四,幼儿园食育具有大众性。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要面对人民群众,要面对所有人,而不仅仅是有钱人。在这里引申到幼儿园食育,就是要让食育活动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而不是只让动手能力出众的幼儿参与活动。第五,幼儿园食育具有适宜性。生活教育理论指出,人们想要怎样的生活就要进行怎样的教育。那么生活教育就要是适宜的,幼儿园食育所选取的食育内容就要贴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喜欢食育。
二、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优化幼儿园食育路径的迫切性
(一)幼儿园食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园的食育对于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却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育对象脱离大众。幼儿园食育活动应该面向全体的幼儿,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想更好地呈现活动特色而选择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食育活动的操作。第二,教育内容偏离幼儿生活经验。一些幼儿园并没有把食育活动常态化,所以在选择食育内容时会忽略幼儿的生活经验,去选取吸人眼球的食育内容,或者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以往经验进行修改。第三,教育场所单一。幼儿的食育活动局限于幼儿园的教室,虽然部分幼儿园有“食工坊”,但是教育场所仍然局限于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下,没有走出幼儿园,没有突破环境的单一性,没有体现“社会即学校”。第四,教育方式枯燥。在食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以讲授法为主。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幼儿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任何事物的认识要靠表象来进行,而部分幼儿园在进行食育活动时,没有注重给幼儿提供去看、去摸、去实践的机会,调动不了幼儿对食育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开展幼儿园食育的意义
1.推广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当地饮食特色
在全世界共同发展的情境下,本土文化处于一个双重迁移的时代,尽管外来文化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但是也存在着其他民族文化冲击本土传统文化的风险,例如对本土饮食文化、进餐文化的影响。为了避免不良冲击,要从小培养国人的文化自信。在幼儿园幼儿进餐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很多外国人吃饭用叉子,让幼儿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进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幼儿园可以结合当地的饮食特色开展食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饮食习俗和饮食礼仪,例如不同地方同一节日的吃食不同、无言进餐、主次座位、迎客讲究等内容。
2.培养幼儿饮食习惯,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些人追求舌尖上的刺激,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系列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习惯,而幼儿是具有模仿能力的和充满好奇心的,他们会模仿身边人的饮食行为。部分幼儿看到家长喝奶茶、吃炸鸡、吃泡面时会闹着吃,甚至趁家长不注意时自己会偷偷吃,导致肥胖、亚健康等问题。而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饮食文化教育的普及度低,人们的食育观念比较薄弱。因此幼儿园应该起带头作用,多开展食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与此同时,幼儿园也要重视转变家长的饮食理念,多开展有关饮食内容的讲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提高幼儿认知深度,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食育活动包含的内容可以涉及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到不同食物的特征、生长周期、营养价值、制作过程等知识。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教师可以让幼儿自行解决,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进行食育活动,不仅使幼儿增长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例如描述植物的成长情况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制作美味食物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摆盘文化可以让幼儿提高审美能力等。
三、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幼儿园食育优化路径
(一)结合生活,丰富食育内容
1.联合五大领域,渗透食育知识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处处是生活,处处是教育。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离不开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将食育与五大领域相结合,渗透食育知识,丰富食育内容。在艺术领域,进餐之前可以让幼儿唱有关食育的儿歌,通过儿歌不断加强幼儿的食育理念,以达到潜移默化改善自身饮食行为的目的。例如《大米饭》这首儿歌可以让幼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学会珍惜粮食。此外,可以让幼儿画有关食育的内容、做一些食物手工制品等,在培养幼儿艺术美的同时可以促进幼儿的食育知识。在社会领域,教师可以将食育与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结合,培养幼儿对国内饮食文化的热爱,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餐桌礼仪,激发幼儿对食物的感恩之心,带领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科学领域,食育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各种各样的食物、二十四节气、土地等。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为幼儿提供种植角,让幼儿在种植角中观察并记录蔬菜的生长周期,了解不同种类的蔬菜的营养价值,进而带领幼儿去了解人、食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在语言领域,教师不仅可以为幼儿讲述食物的外形、味道、生长周期、营养价值等内容,而且可以让幼儿反过来通过无字书、儿歌、视频等途径来给教师讲述他们对于食育的认知。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幼儿对于食育的理解。在健康领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增加与食育相关的内容,让幼儿认识到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健康饮食,以此来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总之,食育活动与五大领域相结合是非常有利于幼儿进行系统性学习的途径。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每当到这个节气,很多幼儿园会组织幼儿进行“制作月饼”的食育活动。但是幼儿对月饼的认识停留在吃上面,并没有制作月饼的经验。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之前,要把食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在进行语言活动时,可以给幼儿讲述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引起幼儿对月饼的好奇心。也可以在进行科学活动时,为幼儿讲解月饼的各种形状、颜色、味道等,让幼儿对月饼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总之要遵循处处是生活,处处是教育的理念,让食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2.妙用进餐时间,进行食育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指出,“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6]。同理,民以食为天,幼儿需要食育,幼儿园就得过食育生活,就得接受食育。教师可以抓住进餐之前这个时间点对幼儿展开食育教育。例如将每周的食谱公布出来后,集中向幼儿讲解,随机抽取多个幼儿来充当餐前餐食播报员,让幼儿在播报中了解食物的名称、颜色、味道等内容。教师可以针对餐桌礼仪创作手指游戏,在进餐之前让幼儿一起表演手指游戏。在用餐时,教师可以灵活调换幼儿的位置,让不偏食的幼儿和偏食严重的幼儿坐在一起,通过营造用餐氛围来影响偏食幼儿的饮食行为。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厨房工作人员在幼儿进餐时进班,讲解当日每道食物的制作过程,激发幼儿对于食物烹饪的兴趣。更甚者厨房工作人员可以随机抽选感兴趣的幼儿作为帮厨进入后厨,让幼儿体验食物烹饪所带来的成就感。
(二)整合资源,拓展食育空间
1.立足园所,着重环境创设
教师在进行食育时,要利用幼儿园内有限的场地,例如班级的墙面、走廊、大厅等区域进行有关食育的环境创设,让幼儿置身于食物世界中感受食物的美。同时可以巧用幼儿园的空地为幼儿搭建种植角种植蔬菜,让幼儿提供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和水果的种子进行播撒、种植,做到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植物四季的变化,体会种植的辛劳、享受成熟果实的美味,从而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对为他们提供食物的人学会感恩。此外还可以建立食育工作坊,通过对幼儿访谈发现幼儿喜欢吃的食物,进而可以让班级轮换着在食育工作坊进行食物制作,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制作过程,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幼儿享受烹饪食物的快乐。
2.联合家庭,实现家园共育
家长的进餐礼仪和饮食习惯会深刻影响幼儿的行为。幼儿园和家长要定期沟通幼儿园的食育工作,争取做到幼儿园的食育理念和家长的食育观念的统一。同时幼儿园要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从而扩展食育空间。例如在幼儿园进行一些食物制作活动,要提醒家长在幼儿回家后时常练习,实现家园共育。另外幼儿园可以组织有关食育的亲子活动,例如“爸爸妈妈的味道”,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道美食并带来幼儿园分享,孩子和家长在体验亲手制作食物的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亲子感情。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邀请研究食物方面的幼儿家长举办讲座,让家长深刻认识到食育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技能学习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家长对食育的重视。
3.利用社区,丰富食育途径
生活教育理论提倡“社会即学校”的思想,认为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环境,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因此幼儿园可以整合所在社区的资源,组织幼儿去临近的菜市场、果园、农家乐、植物园等地方观摩学习,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去接受食育。有条件的幼儿园甚至可以在社区的帮助下,结合幼儿的饮食爱好和个人兴趣,让幼儿进行食育研学,了解其他省份的特色食物。例如东北的锅包肉、河南的胡辣汤、广东的肠粉、新疆的炒米粉等,教师可以讲解特色菜背后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对于食育的好奇心,开阔幼儿的眼界,又可以丰富幼儿的饮食文化知识。
(三)重视方法,提高食育质量
1.解放幼儿,营造宽松的食育环境
教师要善于运用“六大解放”思想,彻底解放幼儿的身心。教师作为幼儿亲密接触的人,要为幼儿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食育环境,让幼儿有时间接受食育,可以自由提问关于食育的问题,有条件学习食育的制作过程,有场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周期。总而言之,努力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去提高自身关于食育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虽然要解放幼儿,但是不代表要放纵幼儿。在食育活动中,当幼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介入的时机和尺度要恰当,既不能影响幼儿的后续行为,又不能置之不理,要以一个欣赏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让幼儿真正体会到食育活动的乐趣,增加幼儿对于食育活动的兴趣。
2.立足实践,创造真实的食育情景
食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厨房,教师要在厨房教,让幼儿在厨mctWcVJ81SpBEkT3EIXwWQLSaJrbCVzEtpxAvUUY0j4=房学。因此幼儿园可以建设食育工作坊,让幼儿在真实可操作的环境中去进行食育活动。关于食育的讲解和操作不能停留于表面,而是要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厨艺大比拼类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身的饮食爱好进行分组合作,共同制作出美味食物。同时还可以请幼儿作为评委,选出最好吃的食物。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学习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能力,做到“在劳力上劳心”[7]。
3.巧借游戏,设计有趣的食育活动
陶行知提倡不能死读书。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并且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锻炼各项能力。教师可以把食育活动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习食育知识,寓教于乐。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可以和食育活动进行结合,创造能够激发幼儿强烈兴趣的食育活动。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农民种植粮食时的辛苦付出,可以让幼儿扮演农民,到种植区去播种、浇水、施肥等。在解放幼儿双手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进而学会珍惜粮食。规则游戏也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为了让幼儿潜移默化地习得餐桌礼仪,教师可以在规则游戏中加入有关礼仪的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总之,游戏化的食育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能有效保证食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6月27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2022-06-27)[2024-03-21].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f675fc2d35cd45968b 9651a3bbff8950.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141.
[3]同[2]143.
[4]李里特.关注教育的重要领域:食育[J].北京观察,2006(5):58.
[5]于冬冬.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摘要Ⅰ.
[6]同[2]136.
[7]同[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