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社会认可度与保教质量是当代学前教育关注的热点。研究采用相关评价工具及问卷,对广西南宁市L区的学前教育社会认可度及保教质量进行调研,发现该区总体社会认可度及适龄幼儿入园率高,幼儿园管理体制较为完善,教职工对园所课程理念认识清晰,但仍存在财政投入不均衡及保教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政府优化财政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幼儿园为幼儿营造安全友好的环境、完善课程审议机制、健全家园社协同育人制度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普及普惠 社会认可度 保教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13-91-05
辛春儒 / 陈梦婷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从事学前教育课程研究(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专项课题重点课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与推进策略研究”(2023ZJY963)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强调“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更是从督导评估的角度强调了县域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在此政策指导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与保教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社会认可度及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路径。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L区各类型、等级幼儿园共23所。其中,从办园性质来看,公办类型幼儿园11所,民办类型幼儿园12所。从幼儿园示范幼儿园等级来看,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1所,南宁市示范幼儿园6所,城区示范幼儿园8所,普通幼儿园8所(其中城区普通幼儿园4所,乡镇普通幼儿园4所)。抽样中的幼儿园包含各种类型、等级和区域,所得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一)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使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社会认可度问卷,该问卷由A卷(幼儿家长卷)、B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卷)和C卷(幼儿园教职工卷)构成,使用目的性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名,幼儿园教职工235名,幼儿家长2089名进行问卷调查。
(二)访谈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幼儿家长、幼儿园园长与教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对象进行访谈,一方面可以了解L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剖析各主体对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态度和需求。
(三)观察法
使用《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一书对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进行班级观察,采用评分工具对班级环境、师幼互动、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评分。最后,利用SPSS2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与整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社会认可度
1.学前教育社会认可度高,区域发展规划管理到位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南宁市L区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总体社会认可度为91.51%。L区政府不断加强各个部门联合,完善并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提高入园率,2022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3.65%[1],超额完成《办法》中提到的“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的指标,表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具有显著成效。同时,L区落实责任督学挂牌制度,实现区域内幼儿园挂牌督导全覆盖,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管理到位,数据显示,L区政府及教育局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条件改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保教质量、管理水平及政府投入方面,如图1所示。
2.财政投入较到位,但教育资源配置缺乏均衡性
L区政府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但是目前仍存在投入不均衡的现象。数据结果显示,在待改进的方面,家长认为幼儿园设备、图书、教玩具的数量需要增加,费用需要更大的普惠,膳食、保教质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如图2所示。园长、教师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则认为教师待遇低、财政投入不到位、教师短缺、教师素质不高是目前发展的不足之处,如图3所示。
据数据分析,首先,园长和教职工对于幼儿园收费标准和财政拨款额度能否满足幼儿园正常运转的认可度为72.81%,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足。其次,尽管近年来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得到了加强,但是教师待遇问题依然突出。园长和教职工对于教师待遇的认可度为76.89%,园长、教职工普遍认为教师待遇低是本地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缺陷,占32.90%。
此外,在园舍条件及设施设备配备方面,园长、教职工对该子维度的认可度为87.13%。研究者在进入幼儿园实地调查中发现,在普通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小学附设幼儿班中,其设施设备、教玩具、图书的数量相对于城区幼儿园来说较少,大型玩具缺失及图书数量缺乏。有教师谈到:“我们的设施、玩具和其他资源都需要进一步改进。由于幼儿园的资金有限,一些设备及图书等材料不够完备,不能较好地满足幼儿日常活动的需求。”存在差异的原因是资源配置不均衡,示范幼儿园拥有比普通幼儿园更丰富的资源、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更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3.师资队伍管理规范,但教师培训机会有限
L区教师队伍管理规范严格,近两年无严重师风师德事件发生。L区为新城区,园所新、师资队伍年轻化,所调研对象中,46.80%的教师为5年及以下教龄,大专学历教师占据主要地位,为46.40%,有42.10%为本科教师。一位政协委员指出:“目前普及普惠发展的一个薄弱点是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年轻,经验相对较缺乏,那么他们的教学经验就没办法像一些成熟的城区内的教师一样。”另外,教师专业发展仍然是目前的难点,48.09%的园长、教职工表示近三年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有3次以上,34.47%的园长、教职工表示参加2~3次(见图4)。在访谈中,大部分教师表示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更多是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跟岗学习机会少且主要依靠所在的幼儿园进行培训,难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
(二)幼儿园保教质量
1.幼儿园环境质量总体合格,但是班级空间利用有待优化
环境质量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主要从幼儿园户外环境、班级空间、区域材料及师幼关系方面来评定。幼儿园环境质量得分如图5所示。
在幼儿园户外环境质量方面,总的来看,所抽检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园户外环境质量在合格水平以上,结合幼儿园办园历史,得分较高的幼儿园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幼儿园为新开办幼儿园,幼儿园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投入是根据国家最新标准来建设的,因此在幼儿户外活动设施与器械、班级空间等方面均比非新办幼儿园得分高。
在班级空间方面,大部分幼儿园班级内部空间结构安排合理,能够满足生活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完备,班级内部活动不容易受到打扰。但是少部分幼儿园的班级空间较小,班级卫生间位置并不便利,幼儿需要上下楼梯才能满足如厕需求。
在区域材料方面,大部分幼儿园的区域材料丰富,能够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部分幼儿园区域设置不合理,区域材料单一。班级环境创设以教师的观念为主,较少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少数幼儿园将班级内区域环境创设材料完全放在适宜成人观赏的墙面,距离地面大概有1米的距离,幼儿只能仰头观看或放弃观看。
在师幼关系方面,园内班级评分均在4分以上,说明幼儿园师幼互动良好,教师能够及时识别幼儿的需求并进行回应。但在进行班级观察过程中,有部分年轻教师或者转岗教师对于幼儿班级管理和处理师幼关系方面的经验稍显薄弱,在活动中需要其他教师提醒才能够对有需要的幼儿进行关注。
2.幼儿园课程理念清晰,但课程审议机制不够完善
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主要从课程理念、课程审议、教学设计、五大领域课程建设与实施来评定。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得分如图6所示。课程审议的平均得分是4分,介于合格到良好的水平之间,最低分为2.9分,最高分为5.4分,说明部分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对课程审议的意识还有待提升。
在课程理念方面,超过四分之一的幼儿园对本幼儿园课程理念有较为清晰的概念,有些幼儿园则将园本理念或者是活动目标作为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没有建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对课程理念的完善支撑。
在课程审议方面,所调研的幼儿园都建立了每周1~2次课程审议的制度。就课程审议的主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园长是课程审议的主体,部分幼儿园会邀请专家进行评估指导,但是几乎没有幼儿园将家长纳入幼儿园课程的评审体系中。
在教学设计方面,城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于乡村教师。一方面,是因为城镇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较高,例如对课程的把握、幼儿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等方面有较为良好的表现。另一方面,城镇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多于乡村教师,大多数乡村教师一般是接受二次培训,从而对培训内容进行熟悉和了解。
在五大领域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特别是转岗教师和年轻教师,对于五大领域中需要促进和发展幼儿的哪些能力及各领域活动的培养目标还是较为陌生,在科学领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家园社协同共育组织架构合理,但其合作形式较为单一
家园社共育是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都将自身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彼此间相互协作,共同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而努力。其质量主要从管理制度建设、家园社合作来体现,见图7。
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大部分幼儿园都比较重视家长层面的合作与沟通,超过三分之二的幼儿园有较为清晰的关于家庭和社区相关工作的管理组织架构,但是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幼儿园中家长参与幼儿园建设与活动的机会仅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及亲子活动中。也有部分幼儿园在家委会建立制度中没有完善幼儿园和班级两个层面的建设,这在乡村幼儿园中体现较为明显。
在家园社合作方面,不同年级在家园沟通方面的内容不尽相同。此外,在沟通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家长希望幼儿能够学习更多学科类知识与当下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普遍规律之间的矛盾,有些立场不够坚定或者对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良好把握的教师会受到家长的影响,从而在教学设计中出现活动目标设计错误的现象。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方面来看,所调研的幼儿园都能够积极与周围社区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和联系。
三、行动建议
(一)财政投入优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增加对普通幼儿园的财政支持是确保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关键。首先,政府将经费投入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之前,要考虑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越是弱势地区,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应该越大。适度加大自治区级、市级财政的奖补力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增加对普通幼儿园的资金投入,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各园所的具体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2],确保园所能够配备更新的教学设备,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其次,经费也应用于教学资料的采购,让教师有更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支持,提高学习环境和教学的质量。[3]最后,教师培训经费也是关键,可以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激发园所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鼓励园所开展专业培训是为了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政府可以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使教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二)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构建以提升保教质量为核心的培训体系,立足于教师主体性,关注教师发展的需求与职业幸福感[4],选拔资深教师或专业导师进行实践指导和辅导,为年轻教师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和指导。建立园所帮扶机制,促进园所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加大对普通幼儿园的教育投入,并鼓励示范幼儿园分享成功经验,增加普通幼儿园与示范幼儿园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并提供平台给普通幼儿园教师及新教师跟岗学习。通过建立合作平台和经验分享会,加强园所间资源互补,确保每个园所都能充分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建立共生、协作的培训生态。[5]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库,上传并分享成功的教学资源,同时设立互助讨论区,让教师交流经验并解答疑问,通过互联网平台定期更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案,让各园所在教学方面保持先进和高效。
(三)整体优化幼儿园环境创设,营造安全友好的适宜环境
在班级空间方面,一些历史悠久的幼儿园在进行需要幼儿自由活动的任务时可能面临班级空间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挑战,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室内空间,通过创造性的布置、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玩具和区域划分,加强心理氛围建设,推动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6],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其次,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将班级幼儿分成两组,轮流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以扩大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区域材料方面,首先,班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班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的兴趣而投放不同的材料。其次,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其是否具有层次性,不同难度层次的材料能够使幼儿产生逐级完成任务的满足感。最后,投放的材料需要定期更新,若区域材料长时间不更换,会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失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在师幼关系方面,教师首先要掌握班级幼儿的个性特征,熟悉幼儿是为其提供个性化引导的基础。其次应该树立和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特别是转岗教师和部分教龄较大的教师。最后要对幼儿的学习和活动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愿意参加幼儿的游戏,肯花时间聆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以管理者的身份融入其活动。
(四)完善幼儿园课程审议机制,推进园本课程高质量发展
首先,聘请专家指导。通过政府搭建合作平台,聘请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课程审议指导,高质量的指导是幼儿园提升课程质量的有力推手。专家通过定期对幼儿园进行观察、沟通和指导,帮助幼儿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幼儿园提供全面的评价和建议。
其次,提升园长及教师意识。园长和教师应树立课程审议的意识,全面把握课程建设情况。他们作为一线长期实践者,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更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课程建设和改进。因此每周的教研活动可用于培训和讨论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增加幼儿园课程的前瞻性、系统性、选择性和生成性。[7]
最后,完善的课程审议机制少不了家长群体的参与。家长应成为课程审议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幼儿园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使其理解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聆听和采纳家长的意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课程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将其纳入调研范围,使家长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五)健全家园社协同参与育人制度,多方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幼儿园应该建立详细完善的家园社合作机制,在制订家园社合作规划时听取家长及社区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计划进行动态调整。良好的家园社共育计划能够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沟通搭建桥梁。
在家园合作方面,幼儿园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以专业知识回答家长的教育问题或困惑。在家长会、家长工作日及日常沟通中,传达科学的育儿知识和幼儿健康发展规律,例如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超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阻碍,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为了妥善解决农村地区幼儿父母在外务工的情况,可以采用线上家长会、视频沟通和在线交流群等方式,促进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打造家园共育共同体。[8]
在园社合作方面,幼儿园和社区应该建立双向合作机制,整合幼儿园和社区资源,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利用周边社区资源,与社区建立长期沟通和联系,提供非盈利性服务,例如利用小区配套园绿化环境资源、街道办的政务工作体验等,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角色体验。在调查社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幼儿园的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良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3-02-24)[2024-05-10].http://www.liangqing.gov.cn/xxgk/zfxxgkptlj/cqznbmzfxxgkpt/zfb/fdzdgk/zfgzbg/t5517684.html.
[2]蔡迎旗,邓和平.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测评与政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23(6):20-31.
[3]侯莉敏,罗兰兰,吴慧源.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与幼儿发展结果的相关分析及其阈值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2021(1):29-42.
[4]李大圣,吴蔚然.幼儿园新教师“三维共振三段发展”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1):144-151.
[5]葛晓英,杨冬梅,王默.基于大数据重建幼儿园教师培训支持体系[J].学前教育研究,2021(10):68-71.
[6]吴慧源,罗兰兰.幼儿园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支持:心理氛围与课程实施的链式中介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23(4):13-24.
[7]原晋霞.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现状探索与提升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21(1):43-56.
[8]谷丽芳.对推进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7(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