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11-07 00:00代林玲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13期

【摘 要】作业设计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目标设置不全面、内容设计不完善、作业类型单一、作业设计忽略学生个性化等问题。为设计高质量的小学语文作业,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语文作业设计可从课程视域出发,明确设计作业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完善作业内容,发掘学生潜力;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重视作业评价,设计高质量作业。

【关键词】课程视域 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13-66-04

代林玲 /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南充 637001)

作业设计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保持学习兴趣、减少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对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业设计不仅要重视“量”的把握,而且要重视“质”的提升。本文从课程视域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课程视域的观点阐释

课程视域将学习者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设计。学者王月芬提出,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基于课程范畴研究作业设计,强调在科学的研究范式下开展以目标导向、整体设计、反馈评价为主要特征的作业设计,并重视作业对课程目标的实现价值,将作业作为课程的重要环节,与教学同等重要。其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四点:①系统设计作业。系统设计作业包含作业内部的系统设计(如作业目标、内容、类型、难度、结构的系统设计)以及不同时间(课时、单元)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系统设计,注重其系统性与衔接性。②关注学生差异。课程视域肯定学生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独立的个体,主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类型多样的作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③注重作业与教学协同。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不再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而将作业作为重要环节与教学同等重要。④注重反思改进。课程视域具有通过作业结果、作业评价诊断改进作业设计的功能,通过作业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完善作业设计。[1]课程视域将作业研究视角集中在学生上,关注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回归作业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既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作业问题的现实诉求,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课程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四点要求:一是基于课程目标系统进行作业设计;二是作业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三是根据作业结果反思改进作业设计;四是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一)基于课程目标系统进行作业设计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将作业与教学置于同等位置,关注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以课程目标为基础设计作业,需要对作业的各要素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有系统的思考,以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强调系统进行作业设计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完善。作业设计不仅要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对提高作业效果有重要作用。杜威指出,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其价值在于使我们能考虑每一个儿童的特殊的能力、需要和爱好。[2]因此,杜威提出“主动作业”,让儿童有机会从事调动他们的身体活动。激发兴趣对教育者来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手段;对学习者来说,是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提升作业Lm8W/J/rbEsEZD7NQV2/ZHNaq4Oh2Rx8C83hNxz+cEo=设计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三)根据作业结果反思改进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作业目标的落实情况。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是一个确定实际发生的行为变化的程度的过程。[3]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注重目标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学习的内容,教师有机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分析作业结果,不断改进作业设计。

(四)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独立的个体,其认知发展、心理特征、学习风格、兴趣爱好都有巨大差异,因此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强调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首先要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促进思维等更高层次发展的作业,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向主动学习发展。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作业设计既要符合班级学生整体的发展需要,也要有针对个别学生发展的设计,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师对作业的认识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N市某小学四至六年级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43份学生问卷,有效回收230份,问卷有效率为94.65%;并对7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其中四年级教师2名,五年级教师2名,六年级教师3名。调查发现,该校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作业目标重在落实学科知识

作业目标是作业设计的基础,作业设计水平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有着直接影响。小学语文作业在功能目标的设计上不够明确,作业目标功能单一,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现象。作业关注焦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巩固所学,而忽略了实践技能与高阶思维的发展。[4]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认为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成绩。调查发现,在小学语文作业目标的设计中,背诵、抄写类基础性目标占比多,而对于学习水平较高学生的目标尚未充分落实。正是由于这种只重视考试成绩观念的存在,使得教师忽视了作业的其他功能。

(二)作业内容忽略学生实际需要

作业内容根据作业目标而设,小学语文作业在内容的设计上还不够完善,内容与目标并非是一一对应的,作业内容有时并不能完全体现作业目标,且作业内容呼应得更多的是基础性的作业目标,注重知识技能的巩固,而对实践创新、提升综合能力的作业内容设计较少。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在于使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生成绩,导致学生重视知识的习得而忽视个人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也难以做到具有针对性。同时,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方面衔接性不够,较少思考每天的作业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以致学生难以将知识串联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作业类型单调,强调知识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因此作业设计也应以此为切入点,丰富作业类型。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类型虽然呈现多元化,存在知识型、能力型、情感型等多种类型作业,但是部分教师仍存在只重视考试成绩的心理,作业更偏向于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对情感的发展关注较少。[5]调查发现,作业大多以书面训练作业(如抄写、仿写)和记忆类作业(背诵)为主,而实践探究类、预习类、合作类的作业设计占比较少,学生选择的作业类型少、题量多,作业目的多在于巩固当天所学内容。

(四)作业设计忽略学生个性化特征

由于学校班级规模大、人数众多、注重统一性,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师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布置的作业在内容形式上具有统一性。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并未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少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虽然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了分层作业,但是并未按照要求严格进行分层,且主要针对学困生,以致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不能满足其复杂知识的需求。

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作业设计作为关键环节,对学生具有深刻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紧、负担重、兴趣低,教师作为作业设计的主体,更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作业功能认识片面,自身设计意识薄弱,设计能力有待提升以及教师投入时间少等方面,影响作业设计质量。

(一)教师对作业功能的理解存在片面性

受凯洛夫传统作业观的影响,作业具有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功能,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为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作业内容更多是根据教材课后练习进行布置,类型更偏向于知识层面。部分教师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双基”,而忽视了作业的其他功能。对此,为改变教师及学生的认知观念,需加强其对作业功能的认识。

(二)教师作业设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由于各种教辅资料种类繁多且方便使用,减负政策出台后,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多数教师认为教辅资料上的习题已经足够使用,没有必要再进行多余的作业设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具有盲目性、随意性,教辅资料上的习题虽多,但教师并未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作业效果大打折扣,且多针对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对情感、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少之又少。其中部分教师认为作业设计是有必要的,但对作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却未纳入作业设计考虑范围,仅以成绩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由此可见,教师作业设计意识不够,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三)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通过作业能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从而调节教学内容,把握学情;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身学习掌握情况。而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自主进行作业设计而是照搬教材及各种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这不仅不利于提升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反而将其弱化了。同时,调查发现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教师作业设计监督管理不到位,教师参与作业设计培训次数较少且质量不高,影响到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

(四)教师作业设计投入不足

调查发现,教师作业设计投入时间少,教师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课堂教学,而忽视了作业这部分的设计与布置,大多数教师都依靠课后习题、练习册布置作业,教师并未花费时间与精力进行作业设计。同时研究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的角色,除日常备课上课之外,还要负责班级管理,了解学生,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协调各项事务,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等多项工作。班主任在校期间非常忙碌,有时甚至备课都要占用下班时间,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尤其是语文教师能够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就更少了。

五、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

从课程视域的角度出发设计小学语文作业,依据作业的目标性、系统性、整体性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改进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设计作业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作业目标是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在课程视域下,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是作为课程的重要环节,与教学同等重要,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依据课程目标进行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调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语言的运用、思维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形成。作业目标的设计也应该由发展学生的“双基”转变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学习态度、思维上的提升,综合定位作业目标的功能,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作业。

(二)完善作业内容,发掘学生潜力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强调目标导向、系统设计,作业内容理应根据作业目标设计,作业设计应利于目标的实现。完善作业内容,首先应保持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的一致性,根据目标进行内容设计,但作业内容实现的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可能实现多个目标,因此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做到“因人作业”。调查发现,作业内容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更多呼应了低水平(如背诵记忆类)的目标,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更关注综合能力、逻辑思维、实践等高阶能力的发展。其次应丰富作业内容,作业是知识与生活的结合,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作业内容,又因为学生具有差异性、独特性,所以要做到“因材作业”,落实素养本位。最后应完善作业内容内部结构系统设计,使其在课时、单元、年级、学段、不同内容、不同学科之间体现衔接性,系统思考作业之间的联系,这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框架联系起来易于理解,更兼顾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三)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丰富作业形式主要体现在作业类型多样化,“提供多样化、特色化作业选项,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实施作业多元化策略”[6]。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中提到,教师偏向于布置知识型作业、书面作业,而涉及实践操作类的作业较少。课程视域下作业观主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类型,不仅包括识记性作业与应用型作业相结合,也包含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相结合、分层作业与弹性作业相结合,实践、预习、合作、拓展类等多种类型供学生选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时,要积极探索,根据不同内容、功能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如“作业闯关”“经典角色扮演”等,使作业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做到“以学生为本”,除布置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之外,也应布置能够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的作业,必要时进行适度干预,为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奠定基础。

(四)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在兴趣爱好、认知特征、学习需求、知识掌握水平、学习努力程度等方面都各不相同。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强调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要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以合理把控作业结构,保证作业质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作业,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走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前面,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基础知识和高阶思维的作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增强学生成就感,促进学生实现最优发展。

(五)重视作业评价,设计高质量作业

高质量作业设计注重作业评价的作用,得到有效反馈与评价的作业更有效。著名课程理论家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并指出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之间存在单项循环的关系。同样,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不仅需要目标导向,更需要系统思考作业内容、结构、类型、评价,设计高质量作业。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判、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通过作业反馈出来,教师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完善作业设计,学生又通过教师的评价,不断改进,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一个反馈系统。为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通过作业评价培养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态度,并发挥作业评价诊断的功能,设计高质量作业。

设计高质量的小学语文作业,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发挥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课程视域下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能将作业价值最大化,更有利于扎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109-118.

[2]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15.

[3]同[2]275.

[4]牛玉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5):48-50.

[5]何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36.

[6]谢显东,徐龙海.“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讲究“四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