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的情绪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由于诸多现实因素之间张力的制约作用,初任教师时常陷入情绪困境之中。文章以哈格里夫斯的情绪地理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采用访谈法对影响初任教师情绪困境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由于在与不同主体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类型的情绪距离而陷入情绪困境,包括与学生互动形成的社会文化距离和物理距离,与同事互动产生的道德距离,与家长互动产生的专业距离,与学校管理者互动产生的政治距离。为了使初任教师突破情绪困境,文章从增强自身情绪智力、加大学校支持力度、推进家师理性沟通三个方面提出策略。
【关键词】初任教师 情绪困境 情绪地理 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13-26-05
王瑾 /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从事基础教育研究;陈善为 /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宝鸡 72101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教师隐私权保护研究”(23XJA880001)
一、问题提出
情绪是教师专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说,教师是一种需要付出大量情绪劳动的c9wOeWNd18KDeRrCQYmb4F8tNm1zEl1UD9gMflTSbKM=职业。教学从激情、热情、享受、快乐和满足到不确定性、不安全感、失望、沮丧、焦虑、愤怒、厌倦和倦怠,所有这些都可能以某种方式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教育质量。[1]长久以来,教学改进研究领域的关注点一直集中在影响教学实践的所谓“理性”因素上,例如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教师的情绪却经常被忽视或淡化。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心理学领域情感革命的开展,教育科学也经历了一次情感转向,教育研究中对于教师情绪与情感的兴趣越发浓厚,开始逐步探索情绪与情感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与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2]大多数关于教师情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问题上:教师情绪的内涵与外延及与其他相近概念的区分、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情绪与职业认同建构、教师情绪与社会关系、教师情绪调节能力。[3]在相关研究领域中,教师情绪困境一直以来甚少得到研究者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对于初任教师而言,当从象牙塔踏入真正的教育前线,缺乏经验、准备不足、指导和管理学生、与家长沟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接踵而至,这些问题使得初任教师面临诸多情绪困境。那么,初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经历着怎样的情绪困境?这些情绪困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如何帮助初任教师摆脱情绪困境?本文拟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并试图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师情绪调节策略,以期促进初任教师职业适应,处理教师自身情绪困境与迷思。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视角:情绪地理理论
自21世纪初以来,情绪地理理论作为研究教师情绪的一个理论视角被提出和应用。情绪地理是人类互动和关系中的亲密及疏远的空间与体验模式,识别并理解情绪地理有助于创造和形塑我们对于自身、他人以及世界的感受与情绪。[4]情绪地理主要探索个体、情绪与空间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分析个体快乐与痛苦、希望与恐惧等情绪产生的空间环境,以及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对人类情绪的影响。[5]教育理论家安迪·哈格里夫斯在融入象征互动论、现代地理学等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情绪地理理论作为分析教师情绪的概念框架。情绪地理理论描述了教师与其他主体在互动过程中亲密和疏离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与感受。哈格里夫斯主张从社会文化距离、道德距离、专业距离、政治距离与物理距离五个方面来分析教师与其他主体的情绪互动过程。本研究基于安迪·哈格里夫斯的情绪地理理论,深入探究和分析初任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情绪困境产生的原因。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最终选择15名入职时间在三年以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信息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尽管大多数情绪表达是外在的、显性的,但情绪本身时常是主观的、非理性和难以琢磨的。[6]由于情绪是个体在环境影响之下产生的特定表现,凭借客观的量化手段去测量难以深入探测教师情绪困境的真实情景,因此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范式,通过与教师开展深度访谈收集研究资料。本研究编制半结构访谈提纲,采用线上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文字经过转录与整理后,形成约27万字的访谈文本。将其录入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手动编码和分析。在具体资料分析的过程中遵循四个基本步骤:阅读原始资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7]经此步骤后,最终形成“文化反差”“理念错位”“尊严挑战”“权力制约”“交往受限”五个关键节点。
(四)信度检验
本文通过迈尔斯和休伯曼提出的信度检验公式[8],判断编码员之间的一致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信度=相互同意的数量相互同意的数量+相互不同意的数量]
两名编码员参与了此次编码过程,从25份访谈稿中随机抽取一份,请两位编码员同时进行编码,随后将二人编码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相互同意与不同意的数量,代入公式中计算得到信度指数为91.3%(代入数据后计算过程为:[4242+4]×100%=91.3%),超过了90.0%的标准,证明本研究的编码系统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结果分析:初任教师情绪困境影响因素分析
情绪困境指的是人际互动所处的特定情境中蕴含的各种张力,给教师带来的情绪困扰,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管理和调节自身情绪感受及表达。[9]对研究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教师及其互动对象——学生、学校管理者、同事、家长等群体都处在共同的规章制度、教育政策、情绪法则、社会期待,不同的教育理念、繁杂的教育事务等环境因素的制约之中,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张力,教师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因这些张力的相互作用而受到拉扯,从而给自身的情绪活动带来困扰,当教师无法动用一定的策略和努力对自身的感受和情绪表达进行调节时,就会陷入所谓的情绪困境。结合研究资料的分析,构建出初任教师情绪困境影响机制模型(见图1)。
(一)文化反差:因社会文化距离引发的情绪困境
当互动双方在种族、性别、文化背景、家庭结构与表达经验、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产生较大差距时,主体便会在情绪上产生较大的疏离感。结合研究资料分析发现,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时常因社会文化距离而产生情绪困境。教学过程并非完全能够如同教师期望那般顺利进行,学生也并非总是能从始至终遵守行为规范,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往往成为教师展露负面情绪的导火索。在社会文化距离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产生的情绪困境主要由文化差距引起。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被风格各异的亚文化所影响。接受访谈的教师(1-F-LYH)表示:“我们现在的班级新来了一些转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行为习惯都非常差,一个没看住就开始坐不住,天天把班级搞得一团糟,真让人心累啊。”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时刻处在各种非主流意识心态与思潮的影响之下,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及不良网络文化的入侵使得一些分辨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被刷新和误导,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遭到质疑,引领力和凝聚力被弱化。[10]此外,一些学生时常使用不文明语言,令教师感到不被尊重,进而情感受挫,心灰意冷,由此产生消极情绪,通过吼骂、指责和批评等激烈的方式释放负面情绪,以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维护自身权威的目的。
(二)理念错位:因道德距离引发的情绪困境
情绪时常是一种道德现象,与人们行为的目的和理念密切相关。情绪跨越意外和未知来引导理性,通过缩小我们的选择范围,帮助我们从各式各样的选项中排列出自身认同的优先级,从而形成主导自身的目标与理念。道德距离和目标冲突的影响在教师与同事的互动中尤为明显。一名受访教师(15-F-WYH)谈道:“领导给我和一个同事开会安排工作,我问同事工作进度,他说他什么都没有做,当时我就非常生气,结合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就不想跟他合作了,可是在领导面前他又表现得很积极、很认真,就是这种态度让我觉得有点膈应。”哈格里夫斯指出,尽管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核心,但引起教师情绪波动更大的似乎是他们与其他成年人之间的互动关系。[11]当教师和他人之间存在巨大的道德距离时,当教师感到他们的目标受到威胁时,消极情绪就会出现。当教师的目的与周围人不一致时,焦虑、沮丧、愤怒等情绪会成为主导,导致教师不再积极,对教育工作失去热情。当教师与同事之间难以树立共同的意愿与目标,在合作方面难以达成共识时,便会通过回避、冷漠等消极情绪应对,并由此陷入情绪困境。
(三)尊严挑战:因专业距离引发的情绪困境
当教师的专业知识与长久以来一直贯行的教育教学理念受到质疑时,便会陷入因专业距离产生的情绪困境。尽管初任教师掌握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但是在面对实践时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往往会成为家长质疑初任教师专业能力的缘由,久而久之甚至造成了一部分家长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新教师的专业能力都不达标。面对家长的不认可,初任教师时常产生失落、沮丧、无力感等消极情绪。一名受访教师(11-F-MYF)说:“我们同年级有个刚来的年轻女老师,她在班里设置的一些规则导致家长产生了一些误会,家长以为这位教师十分不负责任,后来班上几十位家长跟校领导开会,罗列这位老师的不足之处,对她进行‘控诉’。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的职业生涯就算是毁了。”投诉制度本意是为了约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不良行为,但实际上却成为一些家长“治老师”的办法,教师的一些举动稍不注意就会被质疑是否体罚、侮辱学生。遇到这些情况时,学校往往要求教师道歉、检讨,甚至直接更换教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权益失去保护,一些教师产生“摆烂”“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的想法,不敢要求学生,工作的热情与希望被磨灭,陷入消极情绪的困顿中。
(四)权力制约:因政治距离引发的情绪困境
情绪并不是完全源自于个人生理机制的表现,而是与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紧密相关,情绪往往会受到权力的制约。[12]初任教师作为教育实践场域的新人,往往处在极为被动的地位。正如一名受访的年轻教师(14-M-LZY)所言:“因为我们是刚入职又比较能吃苦的年轻人,上级有很多工作安排给我们,除了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还有常规的教学工作,我时常感到压力非常大,感觉自己像陀螺一样旋转。”由于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初任教师不得不应对繁琐、耗时的工作,一些受访教师认为,很多工作挑战性不强但是极为耗时,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而言无太大裨益,但是由于自己是新人,觉得拒绝不好,就会导致精神内耗、对于工作充满倦怠情绪。在许多初任教师看来,上好课、管理好班级和学生才是自己工作的本分,是自身成就感的来源。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初任教师一就任就当班主任,还要为各种非教学事务分神,他们只是“抽空”教书。由于权力关系的阻隔,面对诸多繁杂事务,初任教师往往缺乏一定的自主权,他们只能服从并接受上级的一切安排,受困于压抑、艰难、痛苦的工作环境中。
(五)交往受限:因物理距离引发的情绪困境
物理地理缘起于教育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差距,在教师的所有情绪地理中,物理地理最为显性。唯有教师与其他主体交往的强度、频率和连续性达到合适的水平,才能在不同主体间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水平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教师因物理距离而引发情绪困境。研究资料显示,与学生的互动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物理距离,由此造成情绪困境及情绪误解。一名受访教师(4-F-ZF)谈到:“今年我要到两个不同校区的班级上课,我需要来回跑,导致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两边的学生沟通磨合,这对于我这个第一年带毕业班的新手教师,又跨着两个年级上不同的课,我的压力比较大。刚开学的几周每次从不同校区上完课之后,我的情绪会非常低落。”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充满着各式各样由物理地理而生的情感误解,进而导致情绪困境的出现。不仅是空间的隔阂使师生交往中阻碍横生,而且交往时间缺乏、交往频次过低也导致初任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情。这种情感误解并非是教师不想关心学生,学校教育体系的结构、课程时间安排、接触学生的数量、处理其他工作的时间都会挤占教师和学生之间友好交往和情感理解的时间与空间,而这对于初任教师而言显然是不利的。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与其他职业相比,情绪困境问题在初任教师群体中表现得更为频繁和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任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对待他人的方式与行为。本研究基于哈格里夫斯的情绪地理理论,发现初任教师情绪困境受到社会文化距离、道德距离、专业距离、政治距离与物理距离五个方面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自身情绪智力
尽管情绪会受到诸多外因的影响而出现情绪困境,但是情绪体验是主观的,初任教师需要从自身层面正视情绪困境,增强自身情绪智力,减少精神内耗,突破情绪困境的枷锁。情绪智力是指感知、识别、理解、评估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理解情绪如何促进认知活动和适应性行动的能力,还包括调节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能力。[13]拥有较强情绪智力的教师更有可能反思自身的情绪缺陷,热情且充满善意地对待学生,他们应对挫折、处理冲突、管理课堂的措施与做法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有利于构建具有良好氛围、学生自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环境。强大的情绪智力既是初任教师应对教育工作与人际交往所必备的专业素质,又是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就具体策略而言,第一,初任教师要正视情绪困境,接纳自身的负面情绪,冷静思考情绪困境产生的原因。第二,开展正念训练,缓解情绪压力。第三,面向初任教师的情绪智力课程,根据初任教师的核心发展需求制订不同的情绪课程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等帮助初任教师充分掌握情绪管理技能,最大化地满足初任教师情绪发展的需求。
(二)加大学校支持力度
来自学校的组织支持有利于提高初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初任教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对于初任教师调节自身情绪、减轻工作中过多的消极情绪、保持情绪健康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对于初任教师的情绪关怀:第一,加强人文关怀。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对于初任教师的福祉大有裨益。大量研究发现,感受到来自校长情绪支持的教师工作满意度更高,归属感更强,经常与校长友好互动的教师更能展现友爱与乐观的情绪。[14]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营造民主、友善的领导氛围,主动关心并倾听初任教师的心声,维系顺畅的沟通渠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于校园的归属感。第二,注重物质环境建设。为了舒缓初任教师心理压力,消解负面情绪,学校可以为教师创建情绪宣泄室和心理疏导室,遵循情绪疏解、合理引导、追踪反馈等原则,帮助初任教师在安全、隐蔽的环境中释放消极情绪、解决情绪疑难。此外,还可以为初任教师开辟健身房、舞蹈室、球场等运动场所,在增强教师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初任教师释放压力、舒缓情绪提供了助力。第三,着力营造和谐友善的团队氛围。在学校中,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情绪的影响也极为关键。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教师沙龙、工会组织活动和举办教师工作坊等方式,拉近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深度交流。
(三)推进家师理性沟通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畅也是造成教师陷入情绪困境的重要原因。限于篇幅原因,本研究主要呈现了家长与教师互动中由专业距离产生引起的情绪困境。实际上,受访教师还提及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师不一致而干扰正常教学实践、与家长沟通不及时等情况而导致教师出现情绪困境。这些情况都说明,破解教师情绪困境的一大源头是从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入手。已有研究发现,家长自身因素对于家师关系的影响要显著大于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15]换句话说,在家长和教师关系带来的教师情绪困境中,家长的因素作用更大一些。当前,教育焦虑已成为部分家长的常态,“网课热”“鸡娃”“虎妈狼爸”“母职经纪人”等现象屡见不鲜。教育焦虑是部分家长的真实心态写照,且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与全周期。[16]正因为教育焦虑情绪的蔓延,一些家长对于学校和教师更为苛刻,教师稍不如意便会遭到这部分家长的投诉和举报,尤其是对于初任教师。基于此,一方面,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意识,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责任和边界,既不完全放任自流,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教师,又不过多干涉,插足和干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家长投诉制度,建立不流于形式的完善投诉-审查机制和流程,使得教师权益得到真正的尊重和保障。
【参考文献】
[1]HARGREAVES A.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8,14(8):835-854.
[2]CHEN J J.Understanding teacher emotions:the development of a teacher emotion inventory[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6,55:68-77.
[3]XU Y T.Language teacher emotion in relationships:A multiple case study[M]//ZHU X D,ZEICHNER K.Preparing 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Springer,2013:371-394.
[4]HARGREAVES A.Emotional geographies of teaching[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1,103(6):1056-1080.
[5]蹇嘉,甄峰,席广亮,等.西方情绪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123-136.
[6]FRIED L.Teaching teachers about 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classroom[J].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1,36(3):117-127.
[7]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46.
[8]迈尔斯,休伯曼.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M].2版.张芬芬,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91.
[9]尹弘飚.教师情绪劳动:一个象征互动论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8):27-33.
[10]郭亮,王永贵.网络流行语产生、传播流变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及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4):103-107.
[11]HARGREAVES A.The emotional geographies of teachers’ relations with colleagu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1,35(5):503-527.
[12]ZEMBYLAS M.“Structures of feeling”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theorizing the emotional rules[J].Educational theory,2002,52(2):187-208.
[13]MAYER J D,SALOVEY P.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M]//SALOVEY P,SLUYTER D J.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Educational implications.New York:Basic Books,1997:3-34.
[14]LITTRELL P C,BILLINGSLEY B S,CROSS L H.The effects of principal support on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ors’ stress,job satisfaction,school commitment,health,and intent to stay in teaching[J].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1994,15(5):297-310.
[15]梁丽婵.是什么影响了家师关系:基于家长、教师、家校互动多因素综合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50-55.
[16]余雅风,姚真.“双减”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及消解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3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