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风推动大学生积极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研究

2024-11-06 00:00:00吴九海刘忠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5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文旨在探讨家教家风与大学生积极就业价值取向形成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实证依据,为高校家教家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湖南省内5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以研究家教家风和大学生积极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家教家风对大学生积极就业价值取向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主要基于个人与家庭、家教家风与学校、家教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教家风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发生作用,从而推动大学生积极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推进家教家风建设,弘扬社会进步之风,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教;家风;大学生;作用;就业价值取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9(a)-0130-05

The Role of Family Custom and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U Jiuhai, LIU Zhongming

(Hunan Institut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Hengyang Hunan, 421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increasingly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traditions in private tutor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employment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roviding empirical evidence for enhancing the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traditions in private tutoring in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dop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select students from five universities in Hunan Province for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 tutoring style and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survey data, it was found that family upbringing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employment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based on the close conne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family upbringing and schools, family upbringing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family upbringing and the national society. This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employment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adapts to the needs of the job market.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trend of social progr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and social valu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Family custom; Famil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unction;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Influence

自古以来,家庭都是个体进行生产生活、维系感情的基本场所,也是第一个促进个人成长发展的地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方式、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家教家风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内涵、家教家风与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关系,以及家教家风在就业价值取向形成中的功能,促进家教家风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1 家教家风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

1.1 家教家风的基本内涵

“家教家风”由“家教”和“家风”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组成,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积累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还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文化氛围等方面。“一般以家庭中的子女和其他晚辈为施教对象,诉诸长辈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使子孙后代在长期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形成其立身处世、言谈举止的内在底蕴。”[1]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教家风是家庭成员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家教家风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品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常常具有“言传身教”的特点;再次,家教家风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反映家庭成员的思想境界和生活理念;最后,家教家风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家族自我认同的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点。加强和引导家教家风的培养,让大学更好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1.2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过程中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态度,主要表现为对所选择职业的认同感、工作内容的兴趣程度、工作收入的满足度、在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等方面的追求。“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就业实践过程中对就业现象进行评价的内在标准,通过就业行为来体现,并反作用于就业行为。” [2] 这些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到政策法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家庭习惯、教育教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即不同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差异。例如,有些大学生强调职业发展潜力,愿意从基层岗位开始工作,有些大学生则追求工作稳定性。其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动态性,即不同历史时段内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态度会有所改变。最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差异性,即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会存在差异。

2 家教家风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关系

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家教家风,尤其与家庭养育风格和父母价值观念的影响密切相关,家庭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场所,也是就业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地方。大学生对于家庭的理解和尊重,也进一步强化对就业价值的认知。

2.1 家教家风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和重要的人生导师,他们的工作价值取向与家庭特征、家风传承及父母的教育背景、教育观念和为人处世密切相关。“子女就业价值观必然表现出其家庭文化资本的内容和其被家庭文化资本影响的过程。”[3]

首先,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认知。父母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熟悉的职业、推崇的职业人物的认知评价,父母的工作经验和教育培训背景,以及对薪酬、兴趣、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的认知,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优良的家教家风,能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取向,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其次,家教家风影响大学生的职业态度。父母的职业认知、职业期望等会对大学生的职业态度产生影响。优良家教家风,能使子女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内心充满活力,肯定那些为国为民的职业、奉献社会的职业。家长对自己的职业保持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乐观向上的态度,影响子女未来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

最后,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家长会根据自己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技能传承93605d92b7b10a1561fdf1539fdfb787进行家庭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的性格特质、兴趣倾向、职业理念、行业定位等,影响他们去追求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家庭中的教育方式、沟通方式、和谐氛围,都会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情商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2.2 大学生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强化家教家风建设

在现代社会中,家教家风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不仅是家庭和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也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密不可分。首先,大学生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可能会影响家教家风中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往往会认为,职业规划和发展比较重要,他们会将这种价值打上家庭价值中诸如“敬老尊贤”“孝顺”等标签。这可能对家庭教育产生影响,影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教育理念的相互转化。其次,大学生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会影响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以个人理想、发展为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校、社会中接受了更多职业教育,他们可能会对父母的教育理念提出质疑,在教育方式上产生分歧,通过不断的磨合、沟通和交流,会改善家庭关系,进而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最后,大学生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可能会对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品质、教育成果和教育方式产生影响。在大学生眼中,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会更加注重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他们可能会将其个人发展的价值观转化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内容,从而影响家庭的教育质量和效果。这样的转化可能会促使父母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教育品质和教育效果。

3 以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大学生积极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路径

以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大学生积极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主要通过个人与家庭、家教家风与学校、家教家风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发生作用。

3.1 家庭层面:家教家风营造

家庭是个人教育成长的主要场所,主要进行人伦教育和伦理教诲,用新时代优良家教家风引领大学生积极就业价值取向形成,主要从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3.1.1 先进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要关注学业教育,更要关注孩子的责任意识、公民观念、奉献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职业意识教育,为进入社会之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家长应引导孩子进行早期职业认知教育,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引导孩子投身社会实践,如走进“儿童职业体验馆”、人工智能科普馆,参与校园电视台、戏剧社等生涯社团和劳动实践基地,“走进企业”体验真实的职业情境,聆听行业名人、毕业生讲述职业生活等,为积极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打下基础。父母要及时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对职业的认知,比如,父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或者相近的职业的认知和评价会对孩子的就业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够给予子女职业和就业价值取向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关心国家宏观方针政策,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就业形势和新时代的需要等,减少过度干预,“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职业,并告知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而提高其独立选择、独立生活、自力更生的能力”[4]。帮助孩子依据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找准社会定位,将小我融入社会的发展大势中,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奋斗者。此外,合理的职业期待也会对子女积极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产生正向影响。

3.1.2 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谐的家庭环境,优良的家风家训家规能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健康成长。”[5] 这里促进青少年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包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业观。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评价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其观点看法、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如家长在与子女的日常沟通中会流露出对自己的职业或者了解的职业认同、情感、评价,会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打下基础,并随着不断的成长,逐渐强化。家庭氛围作为家庭成员的人际交往情境,存在于每一个家庭之中,并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就业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成长在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其就业价值观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当一个家庭相处融洽、和睦时, 向孩子传递社会“正能量”,倾向于采用引导的方式教育他们的孩子,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脾气秉性、性格,形成健全人格,有助于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积极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反之则容易培养消极的就业价值观。因此,家人要注重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舒适,有利于积极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家庭环境。

3.1.3 正确的教育引导

家教家风营造要以新时代职业价值观为引导,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当代大学生,一些严厉的教育方式不太适用。因而, 重视互动,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三观”,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日常交往中,父母能塑造和改变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孩子的反应也会改进家长的家教方式。家长和家庭成员应淡薄功利主义,通过言传和持续的循循善诱来教育和引导子女。通过运用优良家风故事中的职业素质来激励并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责任理念。父母要以身作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子女合理定位职业目标,客观认识家庭和社会职业资源,使他们养成健康的日常行为,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家庭中的家教家风为他们的成功和成熟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好地报效国家。

3.2 学校层面:优良家教家风教育

相较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加规范和科学,不仅要向个体传授技能知识以促使其适应社会生存,更要培育有正向价值观的人,更好地生活,引领社会发展,所以要充分运用学校这个教育平台。

3.2.1 把家教家风寓于教学内容之中

发挥优良家教家风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优良家风文化融入有关的教学单元中,在课堂中引入优良家风相关知识,来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 [6] 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及时丰富和调整相关内容,发挥优良家教家风在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中的作用。在政治理论课程中,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及时丰富和调整相关内容,将良好家风主题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故事、歌曲、视频、动画等,将优良家风家训中包含的互敬仁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互相合作、同甘共苦、勤俭持家等思想和红色家风中的爱党爱国、家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等精神风貌和品格展示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家风教育,发挥其在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中的作用,并体现在职业决策和就业过程中。

3.2.2 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

在思政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利用一些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提升优良家教家风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提高大学生对优良家教家风的接受度,推动他们积极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注重课堂的平等互动,创新教育形式。如利用短剧、热点评论、关注问题演讲、学习成果汇报等形式重新演绎古代优秀的家教家风故事,发挥学生积极性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7] 例如,通过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等新媒体载体,打造各种家教家风育人渠道,不断传播合乎年轻人口味、顺应时代要求的教育内容。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渗入家教家风教育元素,将新时代家教家风中有关职业认知、职业素养纳入专业教学、评价中,利用家风家训内容强化专业学习,形成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利用实践教学时间,鼓励大学生走进家风家训实践教学基地,企事业单位,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取向。

3.2.3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论述,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将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可以通过建立家教家风文化专区、走廊,文化路、桥、廊和建筑设施,用雕塑、标语、校训、文化墙、宣传栏、校史展等形式将优良家教家风表现出来,让大学生受到熏陶、影响。通过各种关于优良家风家训的校园活动,如“家训诵写”“家风故事宣讲”等,强化正面参与与引导,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并微妙地影响他们职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通过将良好的家风家训价值观融入学生活动,可以在校园内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成立家训家风协会等社团组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鼓励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话剧、小品、家风专题讲座、优良家教事迹分享会,引导大学生关注良好家教、家风,促进自身发展。

3.3 社会层面:家教家风建设

探讨家教家风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影响,除了考虑家庭、学校因素外,还应该考虑社会因素,须建立一个支持优良家教家风教育的社会环境。

3.3.1 高度重视优良家教家风建设

各级党组织、政府和群团组织要重视家教家风建设,顺应时代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8]家教家风是什么样,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人,主要体现在对个人品行的塑造和培养、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一是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把家教家风建设上升到法律制度高度,增强效能。二是出台相关文件和通知,共同促进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协调图书馆、少年宫等公共文化场所阵地作用,德育教师、专家学者、榜样家长等各方力量,开展各种家教家风事迹宣讲活动,如文明家庭评选、家教家风讲座、家风故事讲述等。三是注重优良家教家风的整理、传承、创新、传播等,整理挖掘优良传统家教家风及红色家庭事迹、故事,研究它们的源流及发展方向。四是做好家教家风的传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保护传承效果。

3.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优良家教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联系,具有内在契合性。“优良的家教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根同源。”[9]良好家教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引导大学生讲道德、向善,培养良好品质与美德,都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承担振兴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巨大责任。“家教家风建设有助于凝聚价值共识,通过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家庭文化品位,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重要依托。”[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与奉公守法、心怀天下、修身齐家、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等优良家教家风所追求的价值取向非常相似,将两者结合起来,树立新时代家庭就业理念,构筑新时代集体主义观念,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热情。

3.3.3 促进优良家教家风宣传,助力大学生正确择业

大学生处于一定的社会氛围之中,这种既定的社会氛围能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为扩大这种影响,需要营造重视优良家教家风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是通过挖掘、宣传优良家教家风事迹故事,各个行业的先进典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国工匠》,树立主流职业价值观、主流职业价值取向。二是从优良家教家风中汲取职业因素,引导大学生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找准职业定位和职业追求。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等注重家教家风传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以及具有较强的挖掘性和阐述性功能,设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专栏专题,做好家庭教育题材作品阐释、创作和出版。新媒体如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移动短视频平台(抖音、秒拍)等,创新表达,创造性转化,增强传播效果,推动家教家风更好更多地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开展各个层次的短视频,微宣讲,故事汇,传递优良家教家风价值理念,营造浓厚氛围。在城市社区、公共场所、街道,农村村委会办公场所或者公共文化体育场地设计制CdJ8sm3aY35w+N72g6TCjcusC+GkcRWGLBFstNphHyU=作家庭教育宣传栏,推动优良家教家风进社区、基地、进各种社会实践部;制作家教家风公益广告,在各种媒体,地铁公交、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的显示屏广泛传播。为优良家教家风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体验环境;组织策划精品家教家风文化之旅,以轻松、享受的旅游的方式传播价值观;通过这些宣传方式,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敬业奉献,注重社会价值和集体利益,并形成为社会服务的就业价值观思想,让优良家教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大学生的道德准则,从而从社会层面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

总而言之,要发挥好家教家风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中的作用,既离不开平等和谐的家庭中家人的言传身教,离不开高校规范丰富的宣传教育,也离不开和谐社会环境的滋养。

4 结束语

优良家教家风是中国文化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具体呈现,其内涵丰富,作为影响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优良家教家风与正确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密切联系,提出以优良家教家风培育大学生正确就业价值取向的新途径,帮助大学生形成有利于自我、家庭、社会的正确就业价值观。不同家庭与家教家风之间存在差异,如何探究这种差异对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未来可以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杰.重视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J].党建,2019(8):14-15.

[2] 郭欣,王清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生成机理与引导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2):120-123.

[3] 张阳.文化资本论视域下家庭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作用的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 (6):84-88.

[4] 王畅.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正确引导[J].中国就业,2024 (7):70-71.

[5] 佘春梅.多方合力推进青少年德育建设[J].人民论坛,2018(28):120-121.

[6] 高颖. 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23,27(4):7-10,15.

[7] 查显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3(19):4-7.

[8]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3(2).

[9] 梁珍珍.优良家教家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21:32.

[10]王晶梅.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1,20(2):47-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