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学 常 识

2024-11-05 00:00:00马继红
作文周刊·决胜中考 2024年3期

抢分攻略

文学常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题型之一,重点考查的是考生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对文学常识这类知识点的考查范围包括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今中外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传统文化典籍、新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等,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要重点掌握那些在课文中出现过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并对其中出现的人物及形象特点进行分析和积累。

文学常识类试题主要考查作家及其作品和基本的文学常识。课内的考查点以课本中出现过的作家及其作品为主,课外的考查点以中国四大名著和一些国外的优秀名著为主。文学常识类试题常从这四个方面设题: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国别;2.重要的作家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4.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考生在答题时,要以课本为依托,做好相应的知识总结和积累,使所学知识更全面、更准确、更系统。

锦囊妙计

文学常识的识记与复习训练应以课本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荐的文学名著中的作家作品为重点,以中外文学的发展史为线索,识记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

一、文体知识

1.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2.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1)诗歌。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其特点是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

(2)散文。古代把韵文以外的文章统称为散文,而现在的散文的概念则与之前不同,除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外,还有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等,这些都归于此类。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3)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4)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通常讲的戏剧实际上是文学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供戏剧舞台演出的底本,也称“脚本”。

3.古代特殊的文学体裁。如:表(如《出师表》)、说(如《马说》)、记(如《醉翁亭记》)、铭(如《陋室铭》)、序(如《送东阳马生序》)、赋(如《上林赋》)等。

二、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常识

1.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以先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为重点。先秦主要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汉有两汉散文,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明清有小说。

2.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主要指“五四”运动以来,鲁迅、冰心、茅盾、叶圣陶、郭沫若、老舍、朱自清、魏巍、闻一多、艾青、杨朔、贺敬之、余光中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课文所涉及的外国作家主要有:英国的莎士比亚、培根,法国的都德、莫泊桑,丹麦的安徒生,俄国的普希金、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美国的欧·亨利、海伦·凯勒等。

三、推荐阅读的文学名著

散文作品有鲁迅的《朝花夕拾》,长篇名著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老舍的《骆驼祥子》、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法布尔的《昆虫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

四、文化常识

1.古代称谓与代称

(1)谦称: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鄙、敝等)。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孤、寡、不穀等)。③古代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卑职等)。④读书人的自谦词(晚生、后学、不才等)。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家、舍等)。

(2)敬称:①帝王(万岁、圣上、陛下)。②将军(麾下)。③有一定地位的人(阁下)。

(3)特殊称谓:①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②职业(庖、师)。③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等)。

2.古代地理文化

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3.古代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地方科举考试,时间为每年一次,地点为县、府(州),考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

乡试:时间为三年一次(秋),地点为省城,应试者为秀才,正榜所取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为三年一次(春),地点在京城,应试者为举人,正榜所取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1~2月举行,应试者为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分三甲录取,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五、归纳总结

针对文学常识的考点,考生只有对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人物和相关文化常识有较充分的了解,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列表法。针对一些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朝代、集名、篇名、佳句等。这是常用的方法。按照文学史的不同分期,把初中阶段的作家分类整理,以史为线索,作家作品便是这条线上的一颗颗耀眼的珍珠。这样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同时,也能初步了解文学史中的知识体系,能收到整体记忆的效果。

2.梳理法。考生系统识记,可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名篇按国籍、朝代、籍贯或文体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形成表格,以便系统复习。

3.突破法。重点难点,巧妙突破。对于高频考点、难记考点,可以采取摘录法、歌诀记忆法、圈点勾画法、反复重温法等多种方法巧妙复习,务必个个击破。

4.训练法。强化训练,查缺补漏。可搜集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演练一番,分析常考点,查找自己的易错点,及时巩固,适时复习,以便周密备考。

真题解析

一、(2024年贵州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富贵不能淫》就选自其中。

B.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C.杨绛,作家、翻译家。有代表作品《流浪地球》、译作《堂吉诃德》。

D.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代表作有《变色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A项《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C项《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科幻文学代表作;D项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其代表作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变色龙》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

二、(2024年四川广安卷)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的新闻包含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通讯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B.戏剧就是指剧本。剧本的主体一般是指台词。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C.在古代文化中,有不少别称:桑梓代指家乡;鸿雁代指书信;巾帼代指女子;社稷代指国家……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A项,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故A说法错误。B项,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故B说法错误。D项,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也可以是人。

三、(2024年新疆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C项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非英国。

真题演练

1.(202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离别赠言,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往往不抒发作者的情志或心怀。

C.古人尚礼。席地而坐,离席站立,“避席”表敬意;“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示敬意。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2.(2024年黑龙江牡丹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社戏》等。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海燕》是苏联作家茨威格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3.(2024年山东烟台卷)小语同学积累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如《爱莲说》;“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B.《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而成;《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而成。

C.古人称谓通常有谦称与尊称区分,例如“敝人”“家慈”“愚兄”是谦称,“令尊”“贤弟”“大兄”是尊称。

D.从“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中可以看到除夕放爆竹、守岁的习俗;从“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中可以看到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草的习俗。

4.(2024年江苏扬州卷)文学作品中的“称呼”常常别有深意。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则,说说你在这一“称呼”中的发现。

A.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儒林外史》)

B.地面上,环绕我四周的,是虫儿连绵不断的交响乐。这些小东西诉说着自己的欢乐,让我忘记了星星的表演。(《昆虫记》)

5.(2024年黑龙江绥化卷)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冰雪雕技艺是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减法的艺术”。

C.“久仰”“尊君”“寒舍”等都是古代常见敬辞:“拙作”“赐教”“家君”等都是古代常见的谦辞。

D.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6.(2024年四川德阳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

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划线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C.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风格多样,讲究韵律,常见的词牌名有《如梦令》《念奴娇》《天净沙》等。

D.契诃夫,法国作家、戏剧家,和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

7.(2024年辽宁卷)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8.(2024年黑龙江绥化卷)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一如那日温柔”中的“温柔”和“烟水迷茫的沧波”中的“迷茫”都是形容词。

B.“背起行囊”“信心满怀”“如诗如画”“轻轻飞舞”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句子的主干是“尊老爱幼是美德”。

D.“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一句中的“在世界桥梁史上”作定语。

9.(2024年云南卷)赵孟頫的书法有“精工整练,潇散闲逸,形态妩媚,韵致十足”的特点,下列属于其作品的一项是( )

A. B.

C. D.

10.(2024年四川德阳卷)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衍太太在“我”父亲弥留之际一个劲儿催促“我”喊父亲,这件事让“我”觉得是对父亲最大错处,“我”因此逃离了故乡。

B.《昆虫记》的魅力源于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全书行文严谨,语言沉郁,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C.《艾青诗选》中,诗人创作前期多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后期聚焦于国家民族苦难、悲伤与反抗,其诗歌意象主要是“土地”和“太阳”。

D.《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各篇按照传统的

模拟训练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蜀汉的诸葛亮。

B.苏轼,北宋文学家。《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他的作品。

C.《简·爱》中,简·爱看重亲情,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与约翰·里德兄妹平分。

D.《朝花夕拾》中写的虽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双喜说,那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这句话中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老年男子。“小旦”“小生”“小丑”“老旦”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权劝学》《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均出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D.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我们理解“互文”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如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充满人生哲理的名言出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一方面有着追求自己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着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着剥削者的意识,她想控制祥子,成为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句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2024年3月21日是春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即写这个时段的生活场景。春分跟清明、谷雨、端午、夏至一样,是农历24节气之一。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讽刺小说—吴敬梓—明朝

B.《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现代

C.《牡丹亭》—传奇—汤显祖—清朝

D.《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司马光—西汉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范进参加了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人称为“举人”。

C.雨果,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小说。

6.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如对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为薨、百岁等;对父母之死称见背、崩等;对佛道徒之死称坐化、仙游等。

B.黄金台,亦称招贤台,又称金台、燕台。据史料考证,战国时期燕昭王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

C.传说中的“三山”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D.古人作揖的方式有很多,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是“吉拜”,表示尊重,用于见面、告别等场合;相反的手势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

7.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古时住宅旁常裁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太傅”是官名。

8.下列诗句与传统节日无关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9.下面语境中,黑体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房子已经修好,今日便搬回去了。在寒舍叨扰这几日,实在过意不去。我这里有两张《声入人心》音乐会的门票,赠予您和夫人,还请笑纳。”听他这样说,张南赶忙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A.寒舍 B.叨扰

C.笑纳 D.不足挂齿

10.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是( )

A.“持节云中”和“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中的“节”都是指符节,即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B.我国古代对有些年龄有特定称谓,“志学之年”指十五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家严”“令尊”是谦称,“贤弟”“贤侄”是尊称。

1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被合称为“四书”。

B.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中举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C.人们交流时常用谦辞和敬辞,如“鄙人”“贵姓”属于谦辞,“惠顾”“令尊”属于敬辞。

D.古代常用“阴”“阳”表示地理方位,山北为阴,水北为阳。

1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伛偻提携”中的“垂髫”“提携”均指老人。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词藻。

D.“高”是古代的敬辞,如《范进中举》中的“高邻”便是对邻居的尊称。

1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入了10篇文章。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就是出自这本散文集。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十八岁时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虽然也吸烟、喝酒、赌博,但健壮的小伙子凭着勤快当上了人力车夫,在三年间凑足了一百块血汗钱,买下了第一辆车。

C.小茨冈、米开朗琪罗、朱赫来分别出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和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自强不息,长大后致力于造福残疾人,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B.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候暗含在主体当中)。

C.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

D.《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由北魏郦道元所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一句中“节日”和“厚重”依次是名词、副词。

B.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C.颜真卿是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6.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师表》的体裁是“表”,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戏剧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D.“社稷”代指国家,其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17.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没有提到“长妈妈”的一篇文章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藤野先生》

18.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尤其擅长塑造人物,无论是《故乡》中的闰土、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还是《社戏》中的双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在文学界,“三曹”一般指曹操、曹丕、曹植;“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

C.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共有十二天干、十地支。它们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了干支纪年法。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隐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0多年的史事。

19.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五月节,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

B.《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庄子,战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D.《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指的是老人。

20.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B.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C.契诃夫是美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21.《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

A.大雅

B.国风

C.小雅

D.颂

2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闻道龙标过五溪”,“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之艰,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惦念之情。

B.《峨眉山月歌》首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C.《观沧海》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把“海”与“江”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2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舍弟”,对别人的弟弟的敬称;“高邻”,对邻居的尊称;“在下”,对自己的谦称;“这厮”,对他人的轻蔑称呼。

B.“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此时打鼓报告初更开始;辰时相当于上午七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至五时。

C.“三皇五帝”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D.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表示敬意,即“避席”。如《三顾茅庐》中“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

24.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 )

A.中秋

B.重阳

C.清明

D.上巳

2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鲁迅盛赞这部作品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郭沫若曾称赞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C.《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人物,被誉为“民族魂”。

D.古代地理中,山南水北为阳,因此“汉阴”指汉水的北岸。古代座次也讲究方向。座位以坐西面东为尊,主东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