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成语的辨析

2024-11-05 00:00:00李润宁
作文周刊·决胜中考 2024年3期

抢分攻略

词语运用题是中考语文常规的考查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与教材对“词语”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二是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临时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三是联系上下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四是联系生活,推断有关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五是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一个词如果有多个意义,就叫多义词。在它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意义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在词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便是词的引申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事物时产生的新意义则是词的比喻义。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所特有的含义,称为词语的语境义。因为词语的这种含义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会消失,因此,又称为临时义。同义词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语,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两个词。关联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常见的关联词的类型主要有八种: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并无整齐划一的格式和字数的限制,四字结构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它结构凝固、形式简洁、内容丰富,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复杂的意义,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因此,成语一直受到人们的珍爱,同时也深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五个方面:

1.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2.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3.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4.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引申意义;5.根据具体语境写出相对应的成语,理解成语中个别字的含义。成语类试题的命题规律:成语考查的依据主要是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课外。在近几年全国中考试题中,成语题除了常见的注音、书写、辨形、释义以及识别误用等传统题型外,还出现了许多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题型。这些题目不仅考查考生对成语文化知识的认识与了解,更激发了考生学习成语、运用成语的兴趣。

锦囊妙计

一、词语运用题常见题型

词语运用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看似不难,却容易失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不能准确选择词语,这主要源于考生对同义词的辨析不过关或对词语的意义把握不准确;二是不能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备考时,考生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转化意义;通过词语的表面意义深入挖掘,理解词语的深层意义;通过比较分析,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弄清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2.辨析同义词,给词语找出反义词。

辨析同义词,可从词性的差异、适用对象的差异、运用场合的差异、感情色彩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轻重的差异等方面入手。有的词往往有几个反义词,但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所以要根据具体语境细细推敲,然后确定从最恰当的反义词。

3.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从感情色彩上看,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下出现的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按语体色彩分,词语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之分。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书面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严密。

4.正确区分关联词。

我们要掌握关联词的不同类型,根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用在合适的语境中。

二、成语运用题常见病因

1.望文生义。如“塞翁失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好处,坏事变成好事。

【易错点】注意“塞翁失马”强调的是坏事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变为好事,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塞翁丢失了马匹,即有所损失”。

2.用错对象。如“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易错点】注意“抑扬顿挫”特指声音,不能用来形容故事、电影情节等的起伏曲折。

3.搭配错误。答题时,要看成语和主语、修饰语、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和前后句意有无重复或矛盾等。如“形同路人”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僵化到就像过路人一样,相互不理睬。

【易错点】如“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得了,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4.褒贬失当。有些成语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或赞扬、或贬斥,运用时应使其与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如“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

【易错点】注意不要将“吹毛求疵”误用为形容工作认真,追求细节的完美。

5.义(形)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语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易错点1】义近误用。如“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以往的错误。应注意和“故态复萌”区分:“重蹈覆辙”强调的是重犯错误;“故态复萌”指旧的毛病和习气又出现,强调的是恢复到之前的样子。

【易错点2】形近误用。如“形影不离”比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应注意与“形影相吊”区分:“形影不离”强调的是不分开,二者关系密切;“形影相吊”指只有影子相伴,形容非常孤单寂寞。

6.不符语境。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语境,否则就会产生歧义。如:为快速到达目的地,救援官兵们只能安步当车。

【易错点】“安步当车”不合语境。“安步当车”多形容不紧不慢地行走,与句中的“救援”一词不符。

7.谦敬错位。中国人对自己喜欢用谦词,对他人喜欢用敬词,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敬、谦词颠倒的错误。如“家长应该把‘感恩’的权利还给孩子,要知道,哪怕是一张孩子手写的贺卡,我们老师也会欣然笑纳的。”

【易错点】“笑纳”指馈赠礼物时请人接受的客气话,用于表示自己所赠之物不像样子或者微不足道,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请对方以“讥嘲”的心态和神态接受。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真题解析

一、(202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将《黄河颂》读得抑扬顿挫,他的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园林工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的街心公园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一群血气方刚的战士在冰冷的洪水中用年轻的躯体筑起一道道人墙。

D.小齐、小何和安安约好在公园见面,安安不期而至,小齐和小何很高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此处形容朗诵富有节奏,使用正确。

B项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此处形容园林工人有自己的想法,使用正确。

C项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此处赞美战士英勇抗洪,使用正确。

D项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没有预料地到来。与前面的“约好”自相矛盾。

故选D。

二、(2024年广西卷)班级举行“文物里的中国”导览活动,同学们现场作了文物介绍,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红山玉龙】我是一枚玉龙玦,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我的造型古朴,线条粗犷。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把我制成了蜷曲的龙形。五千年岁月悄然而过,我依然保持着腾空飞舞的轻jié( )姿态,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

【何尊】①我是青铜器何尊,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 。②主人铸造我时,把“宅兹中国”等文字镌刻在我的内胆底部,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③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④如今虽然我光泽暗淡,但我身上的铭文将先人的荣光,展示在你们眼前。

(1)请结合语境,解释两则介绍词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融合

②丰功伟绩

【参考答案】①中华多民族相互交融。②丰功伟绩指先辈的伟大功绩。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释词语的能力。融合:指将不同的事物或观念合并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交融、相互融洽。根据“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可知,这里指的是中华多民族相互交融。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绩。根据“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可知,这里指的是先辈伟大的功绩。

(2)填入“何尊”介绍词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巧妙绝伦 B.名副其实

C.多多益善 D.相得益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

A项“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

B项“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C项“多多益善”,指越多越好。

D项“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文本介绍的是青铜器何尊的纹饰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应使用“巧妙绝伦”。

故选A。

三、(2024年北京卷)

手记二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这里,《新青年》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振聋发聩。此后,各地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如今,作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箭杆胡同20号一经开放就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车水马龙。大家重温历史,深刻认识《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3.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振聋发聩 B.雨后春笋

C.波澜壮阔 D.车水马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项振聋发聩:指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言论文章唤起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形容《新青年》这本书唤醒了头脑糊涂的人,符合语境。B项雨后春笋:指春雨过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常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这里形容各地进步报刊大量涌现,符合语境。C项波澜壮阔:指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这里形容新文化运动规模宏伟,符合语境;车水马龙:指车辆像流水,马连成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这里形容参观者很多,用错对象。故选D。

手记三 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

建国路75号北京第一热电厂对首都建设和发展有过历史性贡献。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老厂区被改造为数字艺术园区。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转型后的“热电厂”,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生活场所。

4.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冲击”。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触动 B.冲锋 C.干扰 D.打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A项,触动:指碰动;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B项,冲锋:指突入敌阵,以短兵冲杀;作战部队向近距离的目标敌人作迅猛进攻的战斗行动。C项干扰:扰乱;打扰。D项,打击:本意是攻击;殴打;使受挫折。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老电厂“同框”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震撼,这种震撼更是一种触动。故选A。

5.根据小组意见,对应文段第①②③句,你将一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恢弘 新奇 多元

B.多元 恢弘 新奇

C.恢弘 多元 新奇

D.多元 新奇 恢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衔接。恢弘:宽阔;博广。新奇:新颖奇妙、新鲜奇妙。多元:多样的;不单一的。结合手记三句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多种功能于一体”可知这里注意解释的是数字艺术园区的“多种功能”,故与“多元”对应;结合句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可知这里介绍了“壮观的景象”,故与“恢弘”对应;结合句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知这些“热电厂”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这“同框”的景象是之前没有的,故非常“新奇”。

真题演练

1.(2024年贵州卷)岁月铸就荣光,时间见证不凡。zhuī ① 溯历史,长征的画卷在奋进中舒展,红军像一条奋飞的红飘带,辗转于贵州。贵州青年踊跃参军,从四渡赤水到强渡乌江,再到乌蒙山大迂回……一路chí ② 骋,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彰显了贵州高贵而刚劲的风骨!而今,时代的华章在砥砺中续篇,从西部大开发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贵州大地捷报频传。贵州儿女kè shǒu ③ 初心,拼搏奋斗,迈着稳健的步伐,以昂扬的姿态传递出摧枯拉朽的力量。

思所从来,才能知所将往。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明确心中方向,以非凡的气概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可歌可泣 B.捷报

C.摧枯拉朽 D.气概

2.(2024年黑龙江龙东地区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白杨礼赞》)

C.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怀疑与学问》)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的新装》)

3.(202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阅读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人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 自我的必由之路。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完善 B.完美

C.改善 D.改进

4.(2024年青海卷)以下是学校“黄河文化长廊”中对“黄河精神”的解说,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作为九州水源之宗的黄河,养育了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传承着华夏文明 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脉之源、幸福之源。在华夏儿女心目中,黄河早已成为共同的精神图腾。

文段横线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B.生生不息C.川流不息

5.(2024年山东东营卷)学校开展“探究黄河生态,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穿越黄土高原,奔至齐鲁大地,( )大量泥沙从东营入海,年均造陆13.8平方公里。沧海桑田,大河息壤,这里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河海交汇、生态湿地、珍稀bīn危鸟类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令人( )。

从黄河口乘船顺河而下,你可以看到黄色的水注入蓝色的大海,形成一条黄蓝相汇的飘带,

( )。远望楼上,除了尽看河海交汇的气魄,还可以春观芦苇添新绿,秋望碱蓬大地红,最能丰富内心的色彩。( )在秋冬之交,站在高处远眺,大地像是覆盖了一层红地毯,如霞似火。

(1)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携带 心驰神往 泾渭分明 尤其

B.携带 心猿意马 平分秋色 因此

C.捎带 心驰神往 平分秋色 尤其

D.捎带 心猿意马 泾渭分明 因此

(2)第一段中有“大河息壤”一词,查阅词典,“息”的主要义项有:①呼吸;②停止;③滋生,繁殖;④休息。根据词典释义及语段内容,下面对“大河息壤”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河冲刷着两岸的土壤

B.大河停止冲刷两岸的土壤

C.大河中的泥沙变成新的土壤

D.大河变成土壤,土壤变成大河

6.(2024年天津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空间的年俗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 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 。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双向奔赴,

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

A.装载 吹捧 印证

B.承载 青睐 印证

C.装载 青睐 印记

D.承载 吹捧 印记

模拟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歼灭 击溃 封锁 控制

B.击溃 歼灭 封锁 控制

C.击溃 歼灭 控制 封锁

D.歼灭 击溃 控制 封锁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

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没有一个人能够 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 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djB1NE7jRn9qYAtzQtQewLnSBcGRi1WmepKpQp27y3k=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D.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 光彩。

(2)传统书信 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3)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要在灾难中铸就不屈的精神, 无尽的力量。

A.散发 承载 凝结

B.焕发 承载 凝聚

C.焕发 承担 凝结

D.散发 承担 凝聚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 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

A.感激 涂改 遗漏 纠正

B.感动 涂改 脱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D.感动 添改 遗漏 订正

5.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乡下恬静的生活总是让我很向往,在那种地方生活人都能多活几年。

B.我凝视着他,发现他的眼睛看去晦暗呆滞。

C.这是王浩在瞬间明白过来的道理,虽然算不上大彻大悟,但足以让他明白了怎样去做一个好人。

D.教室里同学们正打闹成一团,教导处主任一进入教室,大家的打闹动作立即戛然而止。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百年革命家书》收录100位英烈撰写的100封家书,涵盖中国共产党100年艰苦奋斗

的各个时期。这100封家书中,有热血男儿就义前的绝笔遗言,有战斗间隙对家人的挂牵思念,有父母兄姊的殷殷嘱托, 有革命伴侣的依依深情,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 的信念与忠诚。他们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跨越时空, 。今天,我们品读这些闪耀理想信念光芒的革命家书,就是要从中了解先烈事迹,汲取精神力量,继承革命传统,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

A.过程 更 造就 历久弥坚

B.历程 也 铸就 历久弥新

C.过程 也 造就 历久弥新

D.历程 更 铸就 历久弥坚

7.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 、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 、安于现状;能力再强,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 、不思进取。

A.置身事外 自甘平庸 踟蹰不前

B.置之不理 自甘平庸 犹豫不决

C.置之不理 自甘落后 踟蹰不前

D.置身事外 自甘落后 犹豫不决

8.一位即将上大学的学生受邀回母校第一中学作报告,其中黑体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此次能拨冗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我感到非常自豪。在第一中学毕业生中,我看到很多学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我非常羡慕,也非常惭傀。学生不才,有几幅墨宝奉送给母校,敬请惠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亲往府上当面聆教。我的发言如果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A.拨冗 B.忝列 C.墨宝 D.惠存

9.下面的黑体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张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近日,张教授在家里举办了小型座谈会,各界人士纷纷捧场。会上,张教授发言:“各位能够赏光共度诗词美好时光,寒舍今日真是蓬荜生辉。在座都是才华横溢之士,对诗词诵读研究造诣颇深,会上若有不当之处,大家还望不吝赐教,为诗词研究提出宝贵想法。”会后,小李感叹道:“张教授真是抛砖引玉啊!让我们大开眼界。”

A.寒舍 B.蓬荜生辉

C.不吝赐教 D.抛砖引玉

10.下列各项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星期天,我携内人和儿子去做客,主人有事失陪,孩子调皮,玩耍时弄坏了人家的花瓶。等到主人回来,我们满怀歉意地说:“真是事出意外!犬子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主人笑着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A.内人 B.失陪

C.犬子 D.何足挂齿

11.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全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C.袁隆平的心中装着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也装着十几亿的炎黄子孙,而他称自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那一个。

D.《国家记忆》这档节目吸引了很多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了收视率新高。

1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每年夏天,我们看到很多小太平洋蛙栖息在花园里的花朵上,享受着阳光。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13.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植入病毒,损害用户权益。

B.负责任的企业一定要严格把控好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关上,绝不可粗制滥造,让不合格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C.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D.文明之力恰如榕江之水,悠悠穿城而行,滋润揭阳这座千年古城,更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14.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火发生后,消防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火场灭火,有效遏制了火势的进一步弥漫。

B.东亚的夏候鸟每年由中南半岛经广东、福建沿海往北迁徙至其他区域避暑。

C.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

D.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毋庸置疑的。

15.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典咏流传》首创“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

B.第三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共同商酌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C.老师告诉我们:要讲究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D.汉字是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为一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16.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了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在这次书法比赛的颁奖典礼上,他拿着奖杯发表了获奖感言,并异想天开地表示下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17.下列句子中的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乡村的一角,没有浮光掠影的霓虹灯也照样美丽,一颗种子在一片宁静中悄悄发芽。

B.凛冽的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C.自信与自卑,虽然只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D.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18.下列句子中的黑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