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堂初探

2024-11-04 00:00刘金芝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4年11期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价值与传承意义,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堂可结合地域特色,以水族马尾绣为例,探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堂的方法。将马尾绣文化元素融入作文课堂,可以丰富作文素材,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堂的问题与挑战给出了建议,并做以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小学;作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我国73%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在农村,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乡村振兴战略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非遗与旅游、非遗与文创、非遗与教育、非遗与电商等新业态,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挑战。农村小学作文课堂作为培养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也需要不断汲取新素材、新方法,以满足多元化的作文需求,为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农村小学作文课堂的融合需求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传承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对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含着先民的智慧与情感。如今,这份宝藏的价值与乡村振兴的浪潮相结合,让乡村的文化资源焕发新生,使其成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维护文化多样、弘扬民族自豪、推动和谐社会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作文课堂的教学现状与发展需求

当前,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作文素材内容陈旧,趣味性低,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力;二是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技巧,忽略小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注入新的作文活力和素材,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写作动力,是发展农村小学作文课堂当务之急。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攀登过蜿蜒雄壮的长城,也没有参观过金碧辉煌的故宫、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等。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理解和认知,因为,在他们熟知的身边生活里,也有无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素材,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地方曲艺、非遗传说等。写作文通过分析描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还可以产生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遗产的责任感。这样的作文,素材既新颖别致丰富,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还可以产生新的作文教学技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作文课堂的可行性与意义

首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小学作文课堂不仅仅是引入了民间文化,还意味着引入了此文化承载的审美、历史、智慧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灵感与素材。学生可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思考,创作出有趣生动甚至充满想象力的优秀作文。这种寓教于非遗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其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小学作文课堂,还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亲手体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甚至是创新意识。最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小学作文课堂,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从而更加珍惜甚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水族马尾绣:一项独特的国宝级非遗

相传在唐代水族妇女就掌握了水族马尾绣这门独特的刺绣技艺。水族女子用马尾穿针引线,在衣服、帽子、荷包等上面巧妙地绣制出各种精美的图案。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推移,水族马尾绣逐渐发展成为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实施乡村振兴以来,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府和社会各界通过在移民安置点设置工坊、培育名师等,使其成了水族一张亮丽的名片。

(一)水族马尾绣的工艺特点与艺术价值

水族马尾绣被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马尾本是马匹的鬃毛,这种独特的材料在水族女子的手中化作了千变万化的线条,使得绣品具有一种特殊的质感和光泽,图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马尾绣的色彩搭配也极具特色,红、绿、蓝这些鲜艳的色彩在布面上交织、碰撞,形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马尾绣的图案设计独特,寓意深远,既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又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二)水族马尾绣在水族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水族马尾绣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它承载着水族人民的历史与记忆,是他们与祖先沟通的桥梁,通过马尾绣,水族人民将自己的信仰、习俗和传统价值观念代代相传,使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每当有重要的节日或庆典活动,水族女子都会穿上绣有精美马尾绣的服饰,那不仅是美的展示,更是对祖先的敬仰与对文化的传承。

三、水族马尾绣融入小学作文课堂的实践探索

(一)以水族马尾绣为主题,开展多类型作文教学活动

结合水族马尾绣的欣赏、制作、传承等一系列活动,设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融合想象手法的多类型的作文。例如,既可以让学生描述水族马尾绣的制作过程,又可以谈谈对水族马尾绣艺术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谈谈对传承人的钦佩之情等。这样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必然产生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效果,不仅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深入了解水族马尾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引入水族马尾绣元素,丰富作文内容

在理解和把握作文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水族马尾绣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以水族马尾绣作为载体,无论是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挖掘其美学价值,还是抒发内心的情感,讲述马尾绣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民族传说等,都可以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和丰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实地参观学习,感受水族马尾绣魅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水族马尾绣,教师可以采用游学的方式,组织他们前往当地的水族马尾绣工坊或者品牌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观察水族马尾绣的制作过程,感受其精湛的刺绣技艺,领略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的学习经历,必定会为学生的作文带来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四)鼓励创新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

以新颖的视角去看待水族马尾绣,例如,可以借助“魔法”进行创作绣品,或者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水族马尾绣艺术家,或者幻想水族马尾绣作品会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水族马尾绣的理解和认识。

(五)构建评价体系,激发创作积极性

针对马尾绣融入作文课堂的特点,教师可以制定一套专门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作文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马尾绣的元素,是否准确地表达了马尾绣的美学价值,是否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等,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语言表达,还要注重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选优秀作文、举办作文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的评价体系,会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进而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写作的动力。

四、水族马尾绣在作文课堂中的优势与挑战

(一)水族马尾绣进入小学作文课堂的优势

1.极大地丰富了作文课堂的素材库

学生在了解、研究水族马尾绣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元素,如绣品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制作工艺等。这些生动、具体的素材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使得作文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例如,同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的学生从挖掘马尾绣的内涵写作,表达对其保护和传承的关切与呼吁,有的学生选取马尾绣的颜色作为切入点,探讨马尾绣的精神与品质,有的学生描绘制作马尾绣的过程,表达感悟。

2.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

马尾绣的制作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制作者仔细观察、精准操作。学生在参与马尾绣的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观察马尾绣的成品,了解其整体结构和色彩搭配,感受其艺术之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还需要观察马尾绣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针脚,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针法和技巧,将一根根马尾线绣成精美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他们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理解马尾绣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色,以及发现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和完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马尾绣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细致入微、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马尾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让学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马尾绣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通过亲手制作马尾绣作品,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马尾绣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来。

此外,马尾绣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马尾绣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图案和作品。同时,他们也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作品的制作和展示,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水族马尾绣进入小学作文课堂的效果是显著的。它不仅丰富了作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与写作平台,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化素养、文化自信均得到了提升。我们有绝对的理由相信,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水族马尾绣等传统文化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二)水族马尾绣进入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认知挑战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在日常学习中,教师更倾向于对现代科技和文化的传播,所以,学生对于传统工艺的了解相对较少,水族马尾绣这一传统工艺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在作文课堂上引入水族马尾绣,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一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渊源、特点、技艺等。这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

2.实践挑战

将水族马尾绣引入小学作文课堂,不仅需要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有时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然而,水族马尾绣工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难以长时间集中。此外,由于学校资源的限制,可能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水族马尾绣工艺,成了另一个无法忽略的挑战。

3.教学挑战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水族马尾绣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也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在教授作文技巧的同时,将水族马尾绣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水族马尾绣进入农村小学作文课堂的建议

1.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大量关于水族马尾绣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当地的水族马尾绣艺人来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工艺。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水族马尾绣工坊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工坊内亲自动手制作水族马尾绣作品,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水族马尾绣制作,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

3.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对水族马尾绣工艺和作文教学的认识。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将水族马尾绣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作文课堂的总结与展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小学作文课堂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璀j84WemN6WGI3Kj3EuEjkHon64WvR64oZHdLYFF3JOfc=璨经典代表,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艺术魅力。当我们将这些非遗元素巧妙地融入作文课堂,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更激发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传统技艺、非遗故事、民间习俗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让他们在探索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对未来作文课堂j84WemN6WGI3Kj3EuEjkHon64WvR64oZHdLYFF3JOfc=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未来的作文课堂,应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艺术、关注文化等,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须知,非遗强调传承与创新、尊重与包容,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理解和感悟非遗文化,这些精神内涵会如同种子一般,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内化为日常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作文课堂改革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三)呼吁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农村小学作文课堂

在作文课堂中有效地融入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完全可行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作文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笔者热切呼吁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比如,学校可以设立与非遗文化相关的作文比赛和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和展示与非遗文化相关的作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作文课堂中绽放光彩,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牟光清.三都水族自治县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测评及提升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22.

[2]吴红伟.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生活素材融于农村小学作文实践研究” (编号:2023B116)。

[作者简介]刘金芝(1978),女,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