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指出学校应“以劳健心”,“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佛山市三水区新城小学将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小劳动、大智慧”劳动实践课程,联结家、校、社三维度进行立体化劳动教育,提升劳动育人的价值,从而实现“以劳健心”。
开设“劳动润心”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构建了“劳动润心”实践活动课程,以劳动意识教育为基础,培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凸显“劳动+心育”的新内涵。
创意班级劳动角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创新性地将各班教室走廊的栏杆位置改造成了班级的劳动角。这一举措不仅美化了班级环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劳动平台。在劳动角里,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除草、浇水、松土等劳t8h43+WMsnddlIXEGeCn9g==动实践,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逐渐养成了劳动习惯。此外,学生们还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劳动角打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后花园”。有的班级将丰富多样的盆栽植物设计成各种造型,再挂上详细的介绍名牌;有的班级则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将易拉罐或水管等做成小盆景,将废旧轮胎打造成小鱼缸,等。这些劳动成果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成了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城市“小农夫”之劳动小农场实践活动。我校充分利用种植园资源,每学期开展种植活动,聘请专家开展种植讲座,并发展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种植顾问。学生们在劳动实践基地里挖坑、翻土、播种、浇水,化身小菜农,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乐趣。通过“小农夫”种植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种植技能,还深刻理解了“劳动创造幸福”的含义。他们亲眼见证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自然的神奇。这种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劳动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
分层级特色劳动实践活动。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学校科学规划了各个年级的特色劳动实践活动。如:一、二年级开展水培绿豆芽等无土栽培活动,三年级开展养蚕活动,四、五年级进行蔬菜主题的劳动实践,六年级则充分利用学校楼顶通道打造“空中农场”。这些分层级的劳动实践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还培养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获得受益终身的心理资本和精神财富。
编撰校本教材《家务劳动手册》
为了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家庭,我校编撰了校本教材《家务劳动手册》。该手册以劳动习惯教育为关键内容,旨在培植学生顽强的意志和社会责任感。手册中包含家庭家务劳动的指导内容,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等基本技能,并附有《劳动记录表》,让学生每周记录自己的家务劳动。此外,还包含“厨艺成长秀”的记录表,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厨艺成果,并按年级提供了“必学一道菜”的菜谱,比如一年级学生要学会煮鸡蛋、二年级学生要学会做鸡蛋三明治、三年级学生要学会做番茄炒蛋等等。
为了促进家、校、社有效联动,学校还动员家长在假期带领学生到社区参与“大手拉小手”亲子志愿者体验活动。学生们在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中,形成了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劳动服务意识和能力,初步形成了社会责任感。
开展“童梦研学”社会拓展活动
研学旅行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充分挖掘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发了“童梦研学”系列课程。该课程主题丰富多元,既包括革命爱国教育、历史文化教育、非遗传承教育、科技强国教育,也包括自然生态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团结协作,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此增强学生心理自助、互助的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近几年,学校因地制宜,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资源优势,遵循教育规律创设劳动场景,采取“前置性学习—探究性体验—拓展性成果”的操作模式开展活动:班会课进行劳动教育导航,做足劳动准备;深入劳动场景进行真实劳作,在身体力行中去体验、去发现、去研究;在劳动中拓展自己的技能、视野和综合素养。
劳动创造了美,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小劳动、大智慧”立体化劳动实践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让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劳动意志和劳动品质得到了充分锻炼,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了对自我的认识,以及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切实做到了“以劳健心”。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新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