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展兼具自然性与教育性的户外游戏活动,我园充分发挥农村幼儿园的优势,打造出了具有园本特色的“野趣”游戏场,开展起以幼儿为主体的“野趣”游戏活动。“野趣”游戏场有大量的泥地,孩子们在游戏中造出了泥塘。他们或穿着雨靴,或光着脚丫,在泥塘里面玩得特别起劲。
来了一只“癞疙宝”
这天的“野趣”游戏时间,孩子们正沉浸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之中。突然,一声尖叫传来。只见琪琪光着脚丫、手上拿着一口带长柄的锅,边跑边叫“癞疙宝”“癞疙宝”……我们定睛一看,地上有只很大的“癞疙宝”正慢慢往前跳。琪琪瞅准时机,用锅一下子扣住了“癞疙宝”。孩子们都围拢过来,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我们把它送去泥塘里吧。”“要小心,它有毒。”“会向我们喷毒液吗?”“我去找锅盖,把它盖住吧。”荣荣说完跑去拿来锅盖。这时,孩子们犯了难:锅是倒扣着的,怎么才能把它翻过来又不让“癞疙宝”跑掉呢?
琪琪想了个办法:“我们慢慢地把锅翻起来一点,然后把锅盖插进去,马上就把它盖紧。”其他孩子都表示同意。琪琪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把锅向斜上方抬。当口子大约有三指宽时,荣荣急忙说“可以了,我来盖锅盖”。说着,就把锅盖顺着口子往里插。在两个孩子的配合下,锅终于被翻了过来,“癞疙宝”也被盖在了里面。孩子们大舒一口气,露出了笑容。琪琪两手端着锅,其他孩子跟在她身后,来到了泥塘。他们连锅一齐放进了泥塘,掀开锅盖,“癞疙宝”慢慢地爬了出来。
偶遇“癞疙宝”,让幼儿产生了不一样的游戏体验。“野趣”游戏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偶然性”,这些偶然性会触发幼儿多样的“灵感”。每个幼儿的经验、兴趣与发展需要都是独特的,而“野趣”游戏场的环境极为丰富。场景具有多样性与层次性:多样性能支持幼儿进行个性化创想,层次性能让不同的幼儿衍生出不同的游戏活动;环境具有开放性与生动性:“野趣”游戏没有设置不同区域,而是建构了不同的游戏情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自由移动,在幼儿“灵感”的迸发下,游戏变得极大丰富。
给“癞疙宝”造个“家”
“野趣”游戏结束后,很多孩子还在谈论着“癞疙宝”这个不速之客。一些孩子因为不喜欢“癞疙宝”奇特的长相而对其进行言语攻击,也有孩子表示很喜欢它,说它会捉害虫,能帮助庄稼长大。
笔者发现了其中的教育价值,进而以“癞疙宝”为主题开展了各类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它、认识它、爱护它。“癞疙宝”在孩子们心目中有了立体形象。
一次“野趣”游戏时,小奕、茜茜等几个孩子聚在一起,想给“癞疙宝”造个“家”,希望它还能回来玩。他们设计了两款“房子”,一款是用树枝来做,另一款是用泥巴来砌。他们最初选择用树枝来做房子,但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地上并没有那么多合适的树枝。于是,他们又改用泥土来砌,费了很大的劲,泥墙却总是垮下来。他们泄气了,呆呆地蹲在原地。笔者见状,快速地找到家长们来园修泥土房的图片给他们看。看了之后,孩子们纷纷说“我们知道了,谢谢老师”。接着,就跑开了去,先用树枝“打桩”,再把泥土糊在“桩”上,最后用一片棕叶做成了房顶,并摘了些野花插在房子的前面。“癞疙宝”的漂亮房子搭成了。
“野趣”游戏以“多用眼和脚,少用嘴和手”为教师指导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教师“放羊”,而是要求教师恰当地运用“有形”和“无形”的指导。“有形”指导可以是教师在幼儿遇到确实无法克服的困难时根据具体的情景给予合适的指导,也可以是通过一些活动启发幼儿、拓展幼儿的思维或者纠正幼儿的一些误差等。在该案例中,即以主题活动探索提升幼儿的认知、拓展幼儿的经验等。“无形”指导则是对幼儿的观察、剖析与发现,对游戏环境的准备、调整与优化,对活动体验的倾听、回应与建议等。在上一个案例中,孩子们遇到了不知如何把“癞疙宝”装到锅里的困境,却并没有向教师求助a4ab7c4daf87326214f3020f88d353b8be51e20980c3a8f9e037ce04ebdd2706,因此,教师没有进行干预,最终孩子们自己解决了问题。
反思:扮演多元角色,助力幼儿成长
无论是“有形”指导还是“无形”指导,其目的都是有效推动游戏发展,促进幼儿成长。而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是多元的,需要把握好每一个角色。笔者尝试通过向自我提问引发深度思考。
准备者。幼儿的兴趣、经验、发展需要与哪些材料进行链接?材料投放的顺序以及调整与优化的节奏是什么?在游戏规则的制订与执行中如何以幼儿为主体?……作为游戏的准备者,教师要充分地探查和分析幼儿的兴趣、经验与发展方向,并以游戏环境调动幼儿进行充分探索。
观察者。观察是了解幼儿的起点。在观察时,教师要向自己提问:幼儿为什么会这样做?其行为的意义和原因是什么?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拓展什么经验?要达成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幼儿还应当做些什么?我应当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们?……
干预者。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干预游戏的价值,要避免干预成为干扰和控制。在打算干预时,教师要问自己如下问题:幼儿在干什么?有必要干预吗?如果我不干预会怎样?我采取的干预方法会引起哪些可能的反应?我提供帮助之后幼儿还有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评价者。评价时,教师切忌主观评价、大包大揽,而是要以幼儿为评价主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拓展经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幼儿更愿意用哪种方式进行评价?哪种方式更有效?我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哪些经验?等等。
【本文系2023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滚动(第二批)研究课题“提升农村幼儿园游戏质量的实践研究——以成都市Q幼儿园‘野趣’游戏为例”(课题编号:G20230032)的实践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