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球趋势

2024-11-02 00:00:00张优良
留学 2024年21期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世界诸多国家和高校纷纷探索新的国际化模式,国际化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国际学生流动的新格局。传统上,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一直是留学的主要目的地。近年来,因学费上涨、签证政策收紧及对移民的态度转变等原因,这些国家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势下,另外一些国家开始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通过开设用英语授课的课程、举办联合办学机构和项目等,积极招收国际学生,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一方面,是亚洲国家的崛起:中国、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另一方面,是欧洲国家的多样化:除了英国之外,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大陆国家也成为留学生的热门选择,尤其是欧洲多所大学因为免学费或低学费,吸引了大量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

跨境办学大量涌现。跨境办学是指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校、合作办学等形式,开展国际教育,为学生提供学术课程、学位项目或教育服务。跨境办学旨在打破地理和国界的限制,使得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共享。目前,跨境办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设立分校,即高校在海外设立独立运营的校园,提供与母校相同或类似的课程;二是合作办学,即不同国家的高校合作提供联合学位、双学位项目或联合课程;三是远程教育,即高校通过在线平台向国际学生提供课程和学位项目。跨境办学可以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为高校提供多样化的收入来源,推动学术合作与科研创新,同时,可以满足区域或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应对国内教育资源压力、参与全球人才竞争等,正因如此,目前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

国际科研合作的强化。随着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学科交叉性的增强,单一国家或机构时常难以独立完成一些重大科研项目,这促使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学者加强合作。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时,跨国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空间站项目等大型科研项目,都是跨国合作的典型例子。传统上,美国、欧洲是国际科研合作的主导力量。然而,近年来,中国、印度、韩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科研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参与者。这些国家不仅与传统科技大国合作,还通过南南合作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科研联系。

本土国际化备受推崇。本土国际化是指高校在不依赖学生和教师跨境流动的情况下,将国际化元素融入校园和课程,使得学生无需出国也能获得国际化的体验。其实现方式包括建设国际化课程、招收国际学生、引进外籍教师、建设国际化校园等。各国推动本土国际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应对出国留学的局限性。对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说,出国留学面临着费用高、签证限制、文化适应困难等多重挑战。而本土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替代方案,不仅降低了留学成本,同时避免了文化差异导致的适应问题。二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本土国际化提升本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基于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的考量。比如,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妄图与中国“脱钩”,限制中国学生到西方国家的高校修读理工科专业。

虚拟国际化兴起。虚拟国际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Ar5p0BnNrP6AHxRZR1D0w==和数字平台,通过在线教育、虚拟交流等方式,在不依赖物理跨境流动的情况下,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一种模式。它使得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参与国际化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活动,获得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提升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能力。虚拟国际化的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地理限制,将全球的教育资源、教学内容和学术合作引入本地校园,从而普及国际化教育。新冠疫情无疑是虚拟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在疫情期间将线下活动转到线上云端。虚拟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促使教育机构认识到其潜力和优势,并开始将其作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化水平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此,各国纷纷制定国际化战略,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比如,韩国2005年推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德国2006年正式实行“卓越计划”(2017年又提出了“卓越战略”)、法国2010年实行“未来投资计划”、俄罗斯2012年推行“5—100计划”、日本2014年推出“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沙特阿拉伯2016年颁布“2030年愿景”计划、中国2017年推出“双一流计划”等等。通过分析这些计划的政策文本可以发现,国际化常被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方式。高校通过吸引国际学生、招募全球顶尖学者、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建立海外分校、开展国际交流项目等方式,提升办学质量,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参与全球大学排名。全球大学排名是衡量大学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种排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全球高等教育格局,尤其强化了欧美国家的高校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目前国际流行的排名体系主要有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News全球大学排名等。全球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招生。排名影响家长和学生(尤其是国际学生)择校,排名靠前的大学更容易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留学生。二是经费。政府和大学将排名作为制定资金配置方案的参考,企业和社会机构也参考排名来决定捐赠和投资方向,排名靠前的大学往往更容易获得研究资助和社会捐赠。三是合作。高校遴选合作对象时往往会参考其排名情况——排名靠前的大学在国际学术合作及师生交流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吸引力。

知识外交日益受到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开展知识外交的重要方式。所谓“知识外交”,是指国家、高校和社会组织利用教育、科学、文化等与知识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国际关系,扩大国际影响,实现外交目标。知识外交强调通过知识的共享增进国家间的理解、信任和合作,其形式包括提供奖学金吸引国际学生和学者、支持本国学生出国留学、与外国高校合作办学、与外国学者合作进行科研等。实践中的知识外交案例有很多,例如美国的富布赖特计划。该计划资助学者和学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和学习,旨在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增进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又如欧洲的伊拉斯谟计划。该计划支持欧盟成员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流动,旨在增进成员国间的相互理解和凝聚力,促进欧洲高等教育的融合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再如“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推动与共建国家的教育交流与互动,加强与共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全球南方国家教育合作加强。全球南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逐渐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中,致力于提升本国教育体系的质量。同时,注重与其他南方国家的教育合作,以减少对传统北方发达国家的依赖。其合作方式包括:一是建设区域合作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以及南方共同市场等,通过制定教育合作框架,依托学分互认、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项目、联合学位计划等,推动区域内的教育一体化进程;二是成立大学联盟,如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非洲高等教育和研究空间等,推动联合研究项目、教师交流和科研合作等;三是提供教育援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南南合作”框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援助,体现了友好互助的国际主义精神。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