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的有力手段与原发动力,对于农民价值观的塑造、培育、修正、定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为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不断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农民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加强共同富裕舆论引导,赋予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指导力、价值引领力、精神推动力和关键保障力,确保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他强调:“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根本的理论遵循和基本的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的有力手段与原发动力,对于农民价值观的塑造、培育、修正、定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增强人际互动、培育农民习惯、化解邻里关系、强化农民集体效能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亟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助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的关键途径,是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实现方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使命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从应然逻辑角度来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与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重要任务是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展现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建构充盈高尚的精神世界。
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想样态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先进的思想理论传递给农民,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并在多方面与社会主流思想保持高度一致,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且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守正创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为理论渊源,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内在指向人的精神富有,是新时代提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想样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相契合。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要求农民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pXEOTqpM2EwUU3ZE9oNewQ==式现代化的目标,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就不可能真正反映出农民精神生活的进步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强化对农民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任务、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迫切选择。
二、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
(一)能够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思想保证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农民信念的重要途径。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问题上,理想是共同富裕的目的本体,信念是达到目的的信仰动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呈现出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并存的历史进程,呈现出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农民在面对长期目标时稳步前行,在经历艰难挑战时勇敢无畏。因此,对农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必须充分保证其在农村的普及性和广泛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农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农民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一个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大局观,保证农民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能够保持较高的姿态,避免因少数个体自私自利的狭隘心态影响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进程。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发农民创造行为的重要途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才能建立起更好的未来。在劳动中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价值和积累财富,从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进而实现其精神生活的富足。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励农民创新行为的主要途径,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可以使农民意识到共同富裕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把这种目的转化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任务;可以以增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出发点,助力农民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信心,用实际行动助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由实然向应然迈进。
(二)能够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引领主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坚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进行有机统一,这与农民在精神生活中追求共同富裕的根本需求高度契合。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其目标是强化农民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精神价值的实现。当前国内外局势错综复杂,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相互冲击,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不正确的意识形态,以不同的形式对广大农民造成负面影响,冲击着农民的价值观念。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能透过社会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三)能够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凝聚精神力量
实现农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有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团结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精神力量凝聚具有激励作用。一方面,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激发农民的心理动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中国梦等奋斗目标的激励下,促进农民思想理念的转变,激励农民共同奋斗,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奋斗状态和精神姿态,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另一方面,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以心理教育为手段,推动农民精神生活健康发展。要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然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农民的精神动员与心理疏导,准确把握新时代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推动农民的精神生活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推进,农民的精神生活将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四)能够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念宣传、正能量传播、民主参与、法治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方式,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一方面,宣传和引导农民认识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并推动他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有助于在农村创造一个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良好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帮助农民厘清之前不甚明确的概念,营造有利于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策略建议
(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农民头脑,赋予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指导力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指导广大农民,通过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华与核心要义,让农民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进而引导农民的理论认同并在实践中遵循,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第一,为了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增加投资,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广泛地惠及农民及其子女。除了原有教育资源外,还应注重长期教育投资,提高农村教育各阶段的入学率。第二,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教育社会化的要求。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帮助农民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农民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机会,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通过实际应用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技能,要与乡村发展需求、农民职业发展意愿、学校布局等进行精确匹配,并对其进行持续优化,以指导农民建立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结构。第三,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活动。组织农民参加党的理论学习班、讲座和讨论会,讲解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帮助农民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理论的武装和实践的结合,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认同感,还能有效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价值引领力
因生活环境的差异,农民的思想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出鲜明的独立性与差异性。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让农民作出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标相一致的选择。第一,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广播、宣传栏、乡村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Jli6Zp1JDS4M8sldG/xqrU1l5KGL6xj5756B573mNhs=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普及价值观内涵,使农民在参与中增强理解与认同。第二,运用多种文化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影视作品、革命场馆等资源可以成为对价值观理念进行诠释的文化媒介。可以利用乡村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研发文创产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调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共同富裕氛围,为迈向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构筑起价值认同的精神领地。第三,通过移风易俗加强宣传教育。风俗习惯具有代代相传性的特点,通常会变成一定区域内的人们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但风俗也有好有坏,因此在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对部分“恶俗”“媚俗”文化进行剖析和批判,并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提升农民的精神境界,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价值引领力,增强农民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赋予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精神推动力
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第一,生产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把更多的来自生活、高于生活且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东西展现给农民,创作出引起农民共鸣的优秀主流文化产物。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合理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以弥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短板。第二,在对边远地区、西部地区、乡村地区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进行重点支持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农村和农民的文化需要,合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以文化为动力,实现精准扶智。第三,激励农民团结拼搏,为农民创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美好的未来。新时代的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要靠农民要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个“蛋糕”做大并做好,既要在农村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展开宣传,大力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又要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成果惠及农民。只有让更多的农民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才有可能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四)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赋予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关键保障力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社会思想相互交织、相互碰撞,这就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行舆论引导。一是对社会思想进行全面评估。剖析其优点和不足,澄清人们对这些模糊概念的理解,使农民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要强化舆论的正确引导。对散播不良信息、制造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暴力”等行为加大惩治力度,积极主动地在互联网如抖音等平台进行有效引导,规范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秩序,以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更好地发挥网络在教育引导和反映民意方面的正向功能。对农民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村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农民的知晓率和参与感,为推动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7.
[4]郑永廷,刘书林,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7]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光明日报,2020-11-04(001).
[8]刘学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凝聚力[N].光明日报,2015-05-24(007).
[9]项久雨,马亚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层次结构与实现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6):11-16.
[责任编辑:朱松琳]
基金项目:2024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42400410135);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2023JZX025)
作者简介:谭 宇(1980—),男,河南开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史党建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宋京玉(1999—),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