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是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家校共育模式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实行家校共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还能保障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家校共育模式的研究,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从建立家校共育体系、增强家校沟通、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家长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家校共育模式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有效协调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家校共育;社会与情感能力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新政策的引导下,探索如何有效构建家校共育模式,为幼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均达到理想效果。教师要融合各方教育资源,提高幼儿教育有效性,确保幼儿通过家校共育模式得到更好发展。
一、幼儿教育中应用家校共育模式的重要性
(一)增强幼儿教育连贯性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家校共育模式,有助于增强幼儿教育连贯性,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家庭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单位,是幼儿学习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了解幼儿性格、兴趣和需求等,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可以对幼儿的生活环境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对幼儿的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得到一致的教育指导,使家庭教育补充幼儿园教育不足。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平稳过渡,使幼儿感受到教育和生活的连续性,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使幼儿认知、社交、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建立良好家校关系
家校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协作关系,为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构建家校共育模式,可以使家长与教师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感。通过与幼儿园的有效合作,家长会更加信任教师的专业能力,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育工作[1]。以家校共育模式为基础,关注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实现家庭资源和幼儿园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幼儿在家校共育模式的指导下,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幼儿的情感管理能力。
(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校共育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支持下,幼儿可以建立安全稳定的情感基础,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关怀,更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实现情感能力发展。家庭和幼儿园可以共同制订幼儿学习计划,帮助幼儿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学习环境,从而为幼儿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同时,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合作,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分享,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交能力。
二、家校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家校共育模式的重点体现在“共”字,强调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育人,需要教师和家长协力合作。但目前部分幼儿园在探索家校共育模式时存在不足,通过对多所幼儿园的研究,发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理念不统一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教师未能认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家长只需要配合即可,未能为家长提供教育支持,无法实现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有序衔接。一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较少,浮于表面,无法针对幼儿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此外,一些家长缺乏科学教育观念,而教师也未能及时指导他们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影响了家校共育模式效果。
三、家校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家校共育体系,培养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
为了有效应用家校共育模式,教师首先应建立家校共育体系,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接受一致的教育,避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产生冲突。通过家校共育,使家长和幼儿保持良好亲子关系,教师和幼儿保持良好师幼关系,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2]。家庭环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中的另一重要环境,承担着主要教育责任。家校共育能让家长和教师相互配合,促进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发挥有效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制订教育计划,明确幼儿教育目标。例如,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强调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健康发展,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可以与家长根据目标,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计划,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使家长和教师统一教育理念,增强家长和教师的家校共育意识。在家庭中,可以通过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能力;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集体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会能力。通过多样化方式,使家校共育体系得以建立,家长和教师明确自己在家校共育模式中的责任,共同完成培养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教育任务。
(二)增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家校共育模式,需要增强家校沟通,建立良好沟通渠道,使家长和教师双方可以协调教育方法。通过家校沟通,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教育资源,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表现,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参考依据[3]。同时,家长可以向教师反馈家庭教育的情况,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使教师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有更深刻的了解,基于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制订更加有效的教育计划,针对性培养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通过家校沟通,确保幼儿园教育以幼儿为中心,可以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教育目标,听取家长意见。结合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调整培养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教学计划,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共同关注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可以建立家校沟通的多种渠道,如家长群、电子邮件、家长信箱等,使家长可以与教师及时取得联系,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幼儿园的教育阶段,定期对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建立良好关系。通过家访制度,丰富家校沟通渠道,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意识,认可教师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组织亲子活动,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在应用家校共育模式时,教师应提高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渗透对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协作能力是幼儿适应社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协作能力的提升,使家长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建立更加稳固的情感纽带。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幼儿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后,可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制订家庭教育计划。亲子活动包括诸多内容,如运动、音乐、手工等,多样性的亲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安排、具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以及所需物资等,保障亲子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家长亲子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在活动当天,教师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协调活动现场,根据活动主题,引导家长和幼儿体验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幼儿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使幼儿能勇于面对活动中的困难,为幼儿日后发展提供保障。
(四)邀请家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效的幼儿园教育方式,是培养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可以与家长共同体验社会生活,形成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家长的参与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社会,开阔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能力[4]。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能提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建议。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活动方案制订,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家校共育的有效落实,从而使幼儿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幼儿园,使社会成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发挥教育各方的协调作用。
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邀请家长和幼儿填写自己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如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参与社区义工活动等。教师根据调查结果,建立社会实践活动轮换制度,确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随后,教师和家长共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协调活动流程,做好安全措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幼儿园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活动场地、材料、人力等,保障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五)指导家长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在现代社会,家长经常面临各种教育难题,需要不断学习教育技能。幼儿园应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使家长可以更好地陪伴幼儿成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家庭与幼儿园要形成良性互动、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5]。由于家庭是幼儿的主要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方法会对幼儿学习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得到发展,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传授家长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幼儿学习。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培训会,结合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实际表现,针对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讲解。教师应帮助家长解决在培养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中面临的问题,如幼儿不愿与他人交流、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思想情感、无法有效管理情绪等。教师可以为家长准备家庭教育手册,将家庭教育方法和幼儿教育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以供家长参考。对于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家长,教师可以针对其提出的典型问题,如幼儿缺失自信、自制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与家长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方法,使家庭教育在培养幼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教育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家校共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采用家校共育模式,能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实现有机结合,使幼儿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家校共育模式中得到有效发展。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仍需不断研究家校共育模式的新策略,以幼儿发展为核心,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王兴银,乔育.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探讨:满足现代幼教新需求的基本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2(25):7-9.
吴立坚.携手合作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家教世界,2022(11):61-62.
黄祖顺.优化家校共育模式助力学生成长的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8):189-192.
陈方强.“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实施家园共育的策略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2):11-13.
杨珍.新时代背景下,幼小衔接校际合作新模式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上旬),2022(10):70-72.
作者简介:赵沈越(1992—),女,上海市嘉定新城远香湖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