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策略

2024-11-02 00:00:00李永刚
求知导刊 2024年25期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教育的关键期,在此阶段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因此,探讨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策略,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部编版教科书;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良好条件。如何借助小学语文学科,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熏陶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全面梳理教材,形成资源清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广泛存在,形式多样,但内容相对分散。教科书各章节涉及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与地理人文等多种元素,为学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土壤。为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可以列出详细的资源清单,将零散的知识oY1AKxWyxUDX+vVfjiSznesGM7VrfVch4JDmaNkUbok=点进行整合,便于在教学活动中系统应用。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内在价值,挑选出能够明显促进学生认识多元文化、理解民族精神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系统化,按照教学需要进行分类。创建资源清单应以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为学生未来在多元化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列出二年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清单(表1)。

二、精选重点单元,促进资源整合

教师可以以大概念为引领,整合相关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建立知识间的连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2]。教师可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大概念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围绕这一核心展开教学设计,选择教科书中关于历史人物、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等的内容,构建包含多个学科视角的综合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整合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在探索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义。此外,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促进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教师可以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用《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构建大任务体系,并有逻辑地设置几个子任务。首先,以《古诗三首》引入,利用古诗文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对家国情怀主题形成初步认识。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这3首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表达的豪情壮志,产生情感共鸣。其次,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示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讨课文的思想主旨,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撰写短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关注个人责任与国家未来的紧密联系,在写作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再次,播放梅兰芳经典表演的视频,让学生结合《梅兰芳蓄须》感受艺术家的爱国情感和艺术追求,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最后,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作为大单元的高潮,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访谈活动,扮演抗战时期的人物,讨论延安精神的意义。这一环节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合作,更深刻地感悟家国情怀的深层含义。

在整个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互动,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活动,层层推进,确保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能主动参与,全面、深刻地理解家国情怀这一核心主题,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课程目标。

三、拓展课外链接,加强民族认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外知识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的内容。有效拓展课外链接,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与民族文化、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等内容相连接,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具有显著效果[3]。

以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课文节选内容拓展到阅读整本书,深入探索,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导读,展示故事背景和主要事件,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雨来的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阅读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课文中的关键情节,讨论雨来的勇敢行为及其对同伴的影响。学生需收集故事中的信息,总结雨来的英雄特质,并预测故事发展。

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小英雄雨来》全书,自主探索更多的故事细节。为增强阅读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安排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谈谈雨来的事迹是如何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撰写以雨来为主角的新故事。通过写作活动,学生能够将故事主题融入自己的思考中,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从教材中的节选片段逐步延伸至整本书阅读,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外知识延伸和互动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四、深度挖掘隐性资源,提升教学趣味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设置了“快乐读书吧”与“综合性学习”两个板块,结合口语交际与阅读理解,突出语言实践的重要性。这种设计使教科书成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平台。“快乐读书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材多样,从经典文学到现代作品,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有了互动性强的阅读活动,阅读过程不再是单向的文字理解,而是多维度的情感体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提升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深度。“综合性学习”则更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旨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此板块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文化、历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板块要求讲民间故事,“习作”板块要求缩写故事。首先,教师可以介绍《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背景,将其内容与内蒙古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通过多媒体展示蒙古族的风俗人情,如服饰、节日和生活照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背景。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每个角色的行为动机及其反映的价值观。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构故事,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组内讨论,共同决定故事的走向,然后分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提供反馈,讨论不同版本故事的创新点。教师还可以安排缩写故事活动,要求学生从原始故事中提炼主要信息,缩短故事长度,同时保留核心情节。为广泛探索蒙古族文化,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让学生搜寻其他民族的类似民间故事的探究学习项目。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故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层层深入、逐步展开的教学设计,教师能有效利用《猎人海力布》中的隐性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对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五、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拓宽教学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提升课堂立意,明确以目标为核心的教学方向。在这个框架下,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尤为关键,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民族共同体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感知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思考[4]。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深度,也能强化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为了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需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模拟活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如何将学生的个人经验与民族历史融合,让学生能够在个人经验与民族历史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化。

以课文《黄继光》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战场的声音和图像。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播放这些声音和画面,营造沉浸式的战场环境,让学生感受故事发生时紧张、严肃的氛围。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在这种多媒体模拟的战场背景中共同朗读课文《黄继光》。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尽量表达出激昂和紧迫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带来的情感共鸣,加深对黄继光英雄事迹的情感理解。再次,教师可以设计写作活动,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黄继光,需要给远在家乡的家人写一封信,描述自己在战场上的所见所感。同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给黄继光写一封信。学生可以在信中描述当今社会的变化以及自己对这些变化的理解,与黄继光进行一场“跨时空对话”。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信,交流不同的观点和感受。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彼此的看法,还能进一步理解黄继光的英雄精神。

由此,学生在深入理解《黄继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视听体验、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了与英雄相关的思考。这种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与创作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理解和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结语

教师要深入挖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熏陶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断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卜爱丽,王迎春,刘强勋,等.“五个认同”视域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特征与教学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3,34(3):106-113.

张钧,高琦.跟着课本学党史: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党史内容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3):23-30.

袁硕,周梦圆.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征、机理与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2):24-33.

王陆正,赵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文化认同”:内容呈现与教学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2):34-4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项研究一般课题“张家川县回族自治县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状况及优化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永刚(1983—),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