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

2024-11-01 00:00孙正昊罗雅雯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28期

摘要: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融入,是一项需持续深耕的长期工程。本研究聚焦于上海体育大学标准舞系列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深入剖析与探索,强化体育舞蹈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出一系列对课程思政务实有效的策略与建议。这些成果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坚实的教学参考框架,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开辟新径,助力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挑战,推动该类课程体系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培养出既具高尚品德又拥有卓越专业技能的舞蹈艺术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舞蹈标准舞教学设计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n the Teaching of DanceSport in Higher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UN ZhengHao LUO YaWe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chool of Art Shanghai 200438)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nto the teaching of DanceSport in universities is a long-term endeavor requiring sustained efforts. This study centers o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Standard(one of the categories of DanceSport) courses at th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it aims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mponents within DanceSport and offers a range of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grating these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educators with a robust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reby paving the way for the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y incorporating all-around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grounding with a hard-working spirit, this approach prepares students to meet the developmental challenges of the modern era. Additionally, it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advancem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fosters the development of dance artists who possess both high moral standards and exceptional professional skill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DanceSport Standard Instructional Design

当前,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上仍具有一定的挑战和问题。部分教师还存在“重技轻德”的观念,过分强调舞蹈技能,忽视了思政教育在塑造学生全面素质中的核心作用。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的添加,缺乏对学生心灵的触动与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教学方法的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以上海体育大学标准舞系列课程为例,积极探索体育舞蹈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路径。技能学习与思政育人协同发展,增强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教师需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巧妙融入,将价值引领深植于体育舞蹈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体育舞蹈历史背景的解析、体育舞蹈专业技能的教学、体育舞蹈体能素质的锻炼、体育舞蹈作品主题的探讨等。课程思政一个新事物,也是个老生常谈的内容,其建设实践仍需不断深化、持续改革和完善。

1 体育舞蹈融入课程思政的建设

舞蹈与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本体作为教育载体具有独特价值,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相连。思政融入体育舞蹈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种专业的视角和方法主要用于解决比较狭窄的问题,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将面临的问题具有综合性,单一的视角很难让学生有面对复杂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1]。”为有效推进这一融合进程,必须秉持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融合艺术学、体育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精髓与实践成果。结合体艺融合的教学特色,发挥体育舞蹈本体所特有的优势,积极努力的探索教学创新模式,以推动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深化和发展,以“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体验将思政贯穿于课堂。

1.1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整体性课程设计框架,确保内容的连贯性与多维度学习目标融合,编制体现价值观引导的教学大纲,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内容及教案编写中。

1.1.1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梳理

充分发挥标准舞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和体育特性的双重功能优势。通过系统梳理标准舞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具体表现为:

以标准舞历史文化的深度解析为基石,开展德育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与道德素养;借助舞蹈姿态的精准训练,强化美育教育,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基于对标准舞竞技特性的深入理解与体能训练的科学实施,着重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坚韧意志;通过舞伴间的配合训练,提升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课堂规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以及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在掌握标准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1.2理论实践一体化

设立专门的理论课程,系统阐述学理知识。例如,标准舞(1)中概述标准舞的起源与演进历程,“1945年后,……但也正是在舞厅里,英国白人和非白人第一次接触到彼此,新的种族多样性意识造成的紧张关系得以缓解和表达[2]。”对其溯源的探究挖掘了标准舞作为欧洲文化的一部分,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浪漫主义情怀与自由平等思想的价值取向;标准舞(2)聚焦于赛事概况与规则制度的解析,是强化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育,包括倡导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勇于追逐梦想等优良品质,以及弘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竞技精神。此类理论课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标准舞内在涵义的认知,还为后续舞蹈技能板块中的思政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后续课程中,教师在教授技术技巧的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同步扩充与深化,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课程上,进行舞蹈技能的教学。从舞蹈本体的基础训练出发,随着教学进程的逐步推进,技术难度呈现阶梯式上升,思政教育内容亦随之动态调整。每一教学单元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均设有针对性的主体思政导入。各个教学单元的思政内容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这种设计有效整合了课程中的育人资源,使专业知识不仅成为传授技能的媒介,更成为承载思政要素的坚实载体。

以标准舞(1)的教学内容为例,展示各单元思政的融入:

(1)初级部分:学生面临着辛苦且略显枯燥的基础训练,这一过程不仅是技能形成的必经之路,更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的关键环节,逐步培养出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坚韧品质。

(2)中级部分:通过基本动作的熟练掌握与深化理解,实现对学生多维度素质的培养。教师在示范时,不仅展示步骤方法与技法精髓,更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舞蹈艺术的内在逻辑。在舞蹈训练下,学生逐渐培养出优雅的气质与形态,审美能力与鉴赏标准也得到显著提升,体现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塑造。同时强化了肢体语言的表达,成为了学生展现自信、增强自我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

(3)高级部分:重点聚焦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深度培养。引导学生将基本步伐的技术技巧灵活运用于多样化的基本组合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学生不仅能够强化自我的专业技能,同时学会如何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2.1.2社交融舞艺,素养贯全程

在体育舞蹈的每一堂课程中,都隐含着一致的思政内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着学生。体育舞蹈双人配合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其独特的社交性质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成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路径。作为合作艺术的杰出代表,体育舞蹈要求舞伴间不仅在技术动作上达到配合,同样需要在心灵与情感层面进行交流。基于共同目标的协作过程,学生学会了相互考虑、换位思考,这种互动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尊重与理解,还营造出一种共同进步、相互激励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默契度,为其未来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面的约束所体现的是对自由的保证[3]。”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为学生创造高效、专注的学习环境,能更加专注于舞蹈技艺的磨砺与内在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的高效吸收与全面发展。严格的规范与制度不仅是技艺精进的前提,更是对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塑造。从穿着专业舞服、舞鞋,集合整队,每一项规定都体现了对舞蹈艺术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课程与教师的尊重。这些规则意识的建立,不仅维护了良好的课堂秩序,保障了学生学习的权利与自由,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规则意识与职业素养,这是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1.2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教师作为教学效果的核心变量,其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是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石,直接关联到思政元素的有效传递与内化。

1.2.1深化素养,进阶思政

“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把握之上。 是在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的过程中、基础上对人的价值引导[4]。”以知识真理的力量启迪人心,自身专业能力、授课技巧的深入才能把握好思政要素的融入,于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认知框架与价值观念。鉴于课程思政相较于传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教师亟需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和深度,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才能对课程思政起到落地生根的作用。精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时事,敏锐捕捉社会主流思潮,在深入理解专业知识“表层”结构的同时,挖掘并传递其蕴含的“里层”多元价值观。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应善于捕捉教学契机,将所学、所听、所感的思政内容自然地融入课程,加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用专业情怀与专业信仰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以德施教、以美育人。

1.2.2主导施教,个性引领

体育与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历来以其高度的师生互动性和专业性著称,这种环境促使学生对专业教师产生更为深厚的尊敬与信任。教师亲自示范与上手纠正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这一过程不仅局限于技艺层面的精进,更在无形中教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追求。教师的言行举止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导范畴,作为隐性的教育资源,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意识行为。“优秀专业课教师应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正确的行为风范激励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心态感染学生[5]。”通过个人品德与专业素养的双重展现,吸引学生效仿。

鉴于每位学生在舞蹈表现与个性特征上的独特性,教学实践中需高度重视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预设,深入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舞蹈重于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捕捉学生的身心变化、精神追求及情感体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体育、艺术教育与人文思想的深度融合。

2 体育舞蹈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

2.1课堂教学融合

2.1.1思政内容的传达与体现

课堂是教学的主干,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要素。高晓峰认为体育课程思政的2种实践表达方式,分别为融入式和挖掘式,是互存互动和不可割裂的关系[6]。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挖掘式为主,融入式配合运用,贯穿体育舞蹈课程。在实践课程,舞蹈技能的教学中笔者阐述了挖掘式的表达方式,以下是融入式的讲解。以标准舞(1)为例,在标准舞礼仪内容邀舞、领舞、共舞及谢舞的的教学上,对比中西方礼仪文化,对其文化内涵、道德素养进行有效渗透。在经典步伐和组合动作的教学上,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介绍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及优秀校友的成绩与荣誉,对体育舞蹈艺术所作出的突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刻体会到体育舞蹈的艺术魅力及背后舞者不懈追求与奋斗的精神。

2.1.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除了舞蹈教学法之口传身教的经典运用,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运用问答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入分析,将身体的动态实践与思维的逻辑推演结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与反馈机制,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运用情景模拟法,如设计赛场环境和氛围,在实践中掌握舞程线的运用,从另一维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道具辅助,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竞技比拼,锻炼实战技巧,激发体育精神;通过独立展示,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由训练,引导学生相互间进行动作指导与纠正,增强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尝试对学习过的步伐动作进行组装和改编。“不断激发学生用内在情感去体会社会万象,感悟身边的一切关系,将所体会的生命感动和感情给舞蹈动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表达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7]。”以探索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促进舞蹈艺术的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课外教学融合

毛泽东先生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8]。”认识与实践之间不断交织、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掌握,以及思想政治素养深化的关键所在。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与重要补充,体育舞蹈的课外教学通过校内外的比赛、展演、交流及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的有机协同,形成自上而下、全面覆盖、立体推进的课程思政模式。

2.2.1作品创作寓思政

高校通过组织比赛与展演活动,如参与“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戏剧舞蹈类),为学生搭建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此类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和热情,还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创作参赛作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祖国丰富的人文历史,选择蕴含主流思想与民族文化的红色题材,运用外国舞蹈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秉持过程性导向的教学理念,推动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实现从外在驱动力到内在驱动力的自然转变。当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佳绩时,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将自身专业技能与社会贡献相结合,推动体育舞蹈本土化发展,传递给学生更长远的人生价值态度。

2.2.2 竞技赛场扬精神

体育舞蹈是一项集耐心、毅力与不懈坚持于一身的竞技艺术。通过参加国家及省市级的体育舞蹈赛事,在高强度的竞技氛围中显著提升了个人的技能水平和深刻领悟了竞争意识的内涵,并强化了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与实践。在担任裁判或领队的角色时,教师持续渗透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管理情绪,塑造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不断突破自我极限,形成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个人的自我成长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此外,赛事作为教师评估与反思的契机,通过观察学生在赛事中的行为表现与思想动态,认识到课程思政实践效果的现状,促使教师不断审视并优化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2.2.3新媒体助思政传

在当代社会,技术发展推动课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深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构建体育舞蹈线上交流分享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知识的即时传播与深度交流。利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通讯工具,组织学生参与对热门比赛视频、杰出竞赛选手表现及经典舞蹈作品的鉴赏、评价与研讨活动,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艺术鉴赏与技能提升的全过程。新媒体作为沟通桥梁,其独特的互动性与即时性优势,更好地把握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建立起师生间更为和谐、高效的沟通机制,拉近了师生距离,增强了人文关怀。

3 结语

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融入,是一项需持续深耕的长期工程。本研究聚焦于上海体育大学标准舞系列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深入剖析与探索,强化体育舞蹈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出一系列对课程思政务实有效的策略与建议。这些成果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坚实的教学参考框架,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开辟新径,助力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挑战,推动该类课程体系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培养出既具高尚品德又拥有卓越专业技能的舞蹈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戚静.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史傲.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中外国标舞历史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023.

[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4.

[4]沈壮海.《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5-2-8.

[5]袁莉.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3):117-120.

[6]高晓峰. 体育课程思政的历史传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36-47.

[7]王渊博.认知情感领域:后疫情时代舞蹈教育“课程思政”的发展契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3):113-116.

[8]《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