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
1.从词义轻重、侧重点、涵盖范围等方面辨析近义词语之间的差别。比如“近在咫尺”和“触手可及”,“喧闹无比”和“热闹非凡”,“千磨万击”和“千锤百炼”等。
2.从适用对象、搭配习惯、词性、语法功能等方面辨析词语。比如“抚养”和“奉养”,“宵衣旰食”和“废寝忘食”等。
3.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词语。感情色彩主要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比如“熏陶”为褒义词,而“熏染”为贬义词;“青眼有加”为褒义词,而“弹冠相庆”为贬义词等。
设题方式
词语,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谚语等,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用词能准确表达意思和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素养。正确使用词语,是历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以成语为主,偶尔考查虚词、一般词语和俗语等。考查的词语多为考生较为熟悉的,比如“重整旗鼓”“层出不穷”“乐不思蜀”“纸上谈兵”“取之不尽”等,不至于让考生产生一种陌生感。但是,一些看似简单的成语背后却“暗藏玄机”,富有深意。比如,2018年课标全国Ⅱ卷考查的“寿终正寝”,如果考生只知其意为老年人的自然死亡,而不知其可比喻事物的灭亡,那么就会很快排除掉该选项,从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所以,重视积累、挖掘深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关键。
从形式上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题,为历年常规题型,2021年前的考查形式比较稳定:一篇短文设置三个小题,其中一题为词语辨析,要求考生根据语境选出合适的一项。一般而言,考生可通过正向辨析和反向排除等方法得出正确答案,难度不大。另一种是填空题,2022年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Ⅰ卷和Ⅱ卷都是这种形式,与选择题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考生平时不注重成语本意和深意的理解,养成只追求选出正确答案而不深究其意的不良习惯,很容易在本题失分。
如2022年全国乙卷的三个空,很多考生只知道“迫不及待”,然而由于平时不注重书写,导致别字出现,“及”写成“急”,只能得0.5分。因此,备考时,考生还要重视常见成语、词语的书写,谨防“提笔忘字”“别字横生”。
提分要领
一、梳理易错成语,掌握辨析角度。
成语绝大多数来自于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以简洁、固定的形式与和谐的韵律,准确、生动地传达丰富多彩的语言信息,可谓言简而意丰,被广泛地运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语意或扩大、或缩小,有了一定的变化,所以,掌握成语的基本辨析角度很有必要。
成语辨析的设误形式主要有: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谦敬错位、语义重复、不合语法、不合语境等。如“倚马可待”,意思是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部分考生望文生义,误以为意思是在马的旁边等待休息。又如“升堂入室”,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部分考生会把这个成语和“引狼入室”联想到一起,产生贬义的错觉,如果在学这个成语的同时,了解其典故为孔子对子路鼓瑟的教导,就能加深对这一成语的认识。
二、“四看”辨实词,“五看”辨虚词。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在高考中多有涉及,比如2020年天津卷的“热衷”与“热心”,“局面”与“格局”,考查了实词的辨析;2020年课标全国Ⅱ卷的“以及”与“乃至”,“尚且”与“仍然”,考查了虚词的辨析。
辨析实词要做到“四看”:即看词义、看词性、看色彩、看搭配。
1.词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词语的引申义。
2.词性方面要关注一些近义词的语法问题,哪些能接宾语,哪些只能用于否定句中,哪些不能接补语等。
3.色彩方面既要明确词语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也要了解词语庄谐、雅俗等色彩,即语体色彩,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通俗、朴实、生动的口语,而一些正式场合及理论文章中则多用文雅、庄重的书面语。
4.搭配方面主要是指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或习惯,是一种“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组合。
辨析虚词要做到“五看”:即看词性异同,看搭配情况,看表达关系,看语气辨析,看词语位置。在考查中主要涉及连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1.不同的词性语法功能自然不同,比如“偶然”属于形容词,而“偶尔”则为副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2.搭配情况主要包括句子成分的搭配、关联词语的搭配、固定搭配等。
3.一般而言,包括表示目的、转折、递进、并列、因果等关系的,有的是固定搭配,有的则需要根据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4.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些助词和副词的语气是不一样的,有的表委婉,有的表强调,需多加揣摩与体味。
5.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一般而言,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部分,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而复句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则要根据主语是否相同而确定位置。
直击高考
一、(2023年北京卷)语言基础运用。
①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北京开始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②目前,已有近百个公园拆除了围墙、护栏,实现开放管理。③围栏拆除后,园内风光同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④无界公园让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⑤通过充分沟通与合理设计,无界公园的治理模式由公园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无界公园可望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⑥当然,公园开放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句首“城市”之前可以添加“随着”。
B.③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C.⑤句中的“可望”可以换为“有望”。
D.⑥句中的成语“因地制宜”使用恰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A.正确,添加“随着”,“随着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就变成了整个句子的状语,使整个句子没有语病。
B.错误,前面“围栏拆除后”说的是“公园”,因此先说“园内风光”衔接更紧密;互换位置后与前面句子话题不一致,不能互换位置。
C.“可望”意思是可盼望,有希望。“有望”意思是有指望,有希望。两个词语意思接近,可以将“可望”换成“有望”。
D.“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结合后文“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可知成语使用正确。
参考答案:B
二、(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①__________,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__________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__________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说“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那么照相而入“馆”,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一件事。能够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是“顺理成章”,意思是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第②空,是对照相馆的感受,前面谈到了它的“神秘”“端庄含蓄”,这里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幽暗”造成的“高贵感”,这些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清楚表达出来的,因此用“难以言喻”更恰当,意思是指事物、心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或词语形容、说明或表达出来。
第③空,这是写照完相之后等待取相片的感受,前面有“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一句,说明很兴奋,想要早点看到自己的照片,应用“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答案:①顺理成章②难以言喻③迫不及待
试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国潮国风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流行风尚,① 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加上时代青年的深度参与,国潮国风得以蓬勃兴起、② 。
曾几何时,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一度广受年轻人追捧。近年来,年轻人对这种洋节不再③ 。相反,当下青年群体追逐国潮与国风的时尚正在④ 。无论是热衷于非遗文创、国粹国货的青年,还是古镇身着汉服的翩翩少年,清新典雅的国潮国风让他们充满自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其想象之① ,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其乐无穷。
中国诗歌的长河② ,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③ 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乐观的人所注意的只是顺利的际遇、谈话之中有趣的部分、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气等,同时尽情享乐。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到① ,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既大煞风景,个别的还得罪许多人,以致他们到处和人② 。如果这种性情是天生的,这些人倒是更堪怜悯。但那种吹毛求疵令人厌恶的脾气,也许根本从模仿而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恶习。假若悲观的人能够知道这种恶习对于他们一生幸福有何不良的影响,那么即使恶习已经到了③ 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所以我希望这一点忠告可以对悲观的人有所帮助,促使他们去除恶习。这种恶习虽然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行为,但是它却能带来悲哀与不幸,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在王开岭理性精神的背后,我感受强烈的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灵的浪漫,目光的浪漫。这浪漫就像菌种,极大地生动了他的体悟和才华,看得出,王开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他最具现实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也影影绰绰闪动着审美色彩,正是这色彩,让我瞥见了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挺拔背影,一个自由高蹈者的倔强。
他有一篇叫《精神明亮的人》的文章, 换了别人,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那么远的,文中,他提取了现代人生态中常常忽略的“看日出”这一细节,把生理惰性提升为精神遗憾:“迎接晨曦, 感官愉悦, 精神体验……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和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沐浴和照耀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与发现……”有谁表达过这样的细节?有谁曾对这样简单的自然情景进行过精神提纯?或许是天然性情,或许是后天定力,王开岭对读者有一种含蓄的谦让和尊重。而这种尊重,恰恰是我们很多——甚至包括被评价为“优秀”的作者所不具备的。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如果 不是 而是
B.即使 尽管 不是 而是
C.虽然 尽管 不仅是 更是
D.即使 如果 不仅是 更是
5.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含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使用的复习资料是两年前编写的,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B.在见诸报端的受贿贪官中,“礼尚往来”是最常用的借口,而诸如春节、中秋、生日之类的日子,都是非常好的时间“载体”。
C.装修也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外表的冠冕堂皇未必就不会出现有害因素,如线路零乱、甲醛超标等。
D.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十分粗心,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虽然做题步骤对了,但结果却常常是错误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建筑是人们利用自然或人造材料营建的各类实体性生产与生活设施,建筑的文化属性则是
① 于人造物体之中的技艺、习俗、风格和审美意识等。正是由于后者的深度精神性参与,才让建筑有了“凝固的音乐”的美誉。
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② 、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赓续传统根脉,注入时代新质,二者有机结合,方可让建筑的传统风貌与时代气质③ ,
④ 为当代建筑留取鲜明的文化印记,④ 让人们找到乡愁的记忆。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熔铸 ②巧夺天工 ③水乳交融
④只有……才……
B.①包含 ②独具匠心 ③交相辉映
④只有……才……
C.①包含 ②巧夺天工 ③交相辉映
④既……又……
D.①熔铸 ②独具匠心 ③水乳交融
④既……又……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勤天下无难事。”所有的一鸣惊人,其实都是 。赛场之上,确实有场地适应、状态调整、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倘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缺少相应的积累和沉淀,又何以把握住宝贵的机会?何谈战胜自己、超越他人?四名中国姑娘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拿下那枚“看似不可能”的金牌,背后何尝不是刻苦训练而来的强大实力和稳定心态?训练中流下多少汗水,赛场上就有多坚实的依靠,拼搏就有多强大的底气。
体育如此,做其他事也同样如此。________,这是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夫、渔夫等“每事问”,__________27年,这才有了巨著《本草纲日》;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屠呦呦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之前,历经380多次实验……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 。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厚积薄发 阳光总在风雨后 鞠躬尽瘁不二法门
B.厚积薄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呕心沥血 不二法门
C.日积月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鞠躬尽瘁 灵丹妙药
D.日积月累 阳光总在风雨后 呕心沥血 灵丹妙药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人体________________的脂肪酸。
②这家公司的网站遭受黑客袭击,_____________仍在修复当中。
③困难 没有吓倒他, 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A.必须 目前 不但/而且
B.必需 日前 不但/反而
C.必须 日前 不但/而且
D.必需 目前 不但/反而
9.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宋词的耀眼绚丽,并不逊于唐诗的灿烂辉煌。遗憾的是,无论是唐还是宋,闪耀于文坛的女性作者________________。除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几位外,天资聪颖,文辞造诣不输须眉的女词人当大有人在,只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风里,她们的芳名连同其杰作都被遗忘和________________了,幸存传世者________________ 。
A.百里挑一 淹没 吉光片羽
B.寥若晨星 湮没 凤毛麟角
C.百里挑一 湮没 凤毛麟角
D.寥若晨星 淹没 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