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之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24-10-31 00:00:00郑晋琴

高频考点

一、语言表达简明

1.排除冗余信息。即语句中不能出现表意功能相同的成分。所谓表意功能相同,就是指语句中多个不同的词语成分却表达了相同的语意效果,形成冗余信息。

2.删除多余词语。一些语句中使用的词语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从表意功能上说并没有什么价值,应尽可能地删除,特别要注意一些虚词容易多用。

二、语言表达连贯

1.抓住中心意思。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但是要表达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就必然要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等于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自然会由暗到明。

2.保证语序合理。即组成一段话的几个句子之间要有合理的顺序。我们常常用一个语段来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在这个语段中,除了要求每一句的意思都能围绕中心叙述外,还要求句与句之间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过来)。

3.注意衔接呼应。语言表达的衔接呼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句之间的语意要衔接或表意相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往往在前;上下句有时有首尾衔接语,有顶真或近乎用了顶真。另外,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果不注意这些语义之间的制约关系,语言的连贯性就会受到影响。二是上下句之间的句式结构要相对应。主要是指在一组句子尤其是排比句中,几个句子的句式要大体相同,语句连贯或相对应,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

三、语言表达得体

1.看准对象,掌握分寸。说话写文章时,首先要看对象,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等。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重点不一,取舍有别。

2.注意遣词,谦敬恰当。说话写文章时,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用语。在称呼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比自己小的称“舍”,如:称自己的弟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简单来说,就是“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而现在仍然在用的文明习惯语也应记住。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解答说“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用“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称“高寿”,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说“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自己住处为“敝处”“寒舍”等。

四、语言表达准确

所谓“准确”,指的是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完全符合表达的需求。那么,在语言表达时,应如何做到“准确”呢?

1.符合特定的情境。说话时,不能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乱说,而要根据命题要求,围绕特定的情境展开。

2.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地位。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体现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切不可落入人物语言概念化的俗套。

3.正确运用谦辞敬语。中国是礼仪之邦,称呼自家人时要用谦辞,如家父、忝列、鄙人、小女等;称呼对方时要用敬语,如令尊、阁下、君、足下等。

4.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和喜怒哀乐,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注意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五、语言表达鲜明

所谓“鲜明”,指的是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1.色彩要分明。这里的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的使用,同时注意形容词的运用。

2.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以便更好地表情达意。

六、语言表达生动

所谓“生动”,就是语言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感官,使形象具体、可感。要做到“生动”,以下几种方法可供考生借鉴:

1.炼字法。如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个“闹”字便将红杏开放时的动态特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2.巧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回环、双关、拈连、移就等修辞格。如“特步,非一般的感觉”,“非”谐音“飞”,一语双关,寓意是“特步”能给人不同凡响的感觉。

3.适当运用口语、俗语、谚语、文言等。为了使句子表意更加形象生动,可以巧妙运用口语、俗语、谚语、文言等,以收到一种雅俗共赏、文白相间的表达效果。

4.运用灵活的句式。行文时,可以运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相结合的方式来描写,以达到形式多样、错落有致的表达效果。

需要明确的是,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极少单独命题,往往和“简明、连贯、得体”等考点综合考查,形式灵活,题型多变。

设题方式

一、简明

“简明”主要考查考生删改材料中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变换语句、辨析歧义的能力。近几年单独设题较少,常与词语运用、病句修改、语言得体、语段压缩、句式变换、开放式语言表达运用等考点综合考查。

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

1.选择没有歧义、表意明确的句子。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2.提供语境,按要求进行简明的语言表达。主要以评论赏析、写广告词、压缩语段、拟新闻标题等形式出现。

3.删改不简明的句子,使之变得简明。这是独立设题考查的一种形式。

如: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盛誉”就是很高的荣誉,与“极高”重复;“一定”“务必”都有必须、一定要的意思,属于是重复,故删掉“极高”和“一定”(或“务必”)。

答案:极高 一定

二、连贯

“连贯”类题目的考查形式多样,有词语复位、语句复位、语句排序和语句补写等。近年来,命题人把语言表达连贯与成语辨析、病句修改、标点符号使用、语言鉴赏等放在一个语段中进行考查。既考查了句子在语境中的连贯性,又考查了辨析词语、选用句式的能力。

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

1.语句衔接(语句复位)题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所选句子或者为语段中完整的一句,或者为语段中完整句子的一部分。它们与上下文高度衔接,或话题一致,或对象一样,或关系相同,几乎都有“过渡”的性质。

2.情境补句题

情境补句题的形式是在不同文体的语段中,抽出几个功能性语句让考生根据语境进行填补。所选的材料基本上以说明性为主,兼顾议论性;答案简练,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中的关键词多在语段前后句中出现过。

3.语境排序题

语境排序题要求将一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使之有一定的顺序。

三、得体

“得体”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1.四选一的客观题。如下题: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解析:B项,“献丑”表示谦虚,道歉用“见谅”;C项,“垂询”是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询问;D项“内人”是谦辞,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妻子。A项“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符合道歉的语境。

参考答案:A

2.以启事、书信等实用类文本为载体的主观题。如下题: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解析:启事属于书面语体,而“堵住”“管子”“换掉”“打算”“正遇上”都属于口语,应分别换成书面语“堵塞”“管道”“更换”“计划”“正值”。

随着新高考的深入推进,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命制将更趋于情境化、综合化,尤其是放在真实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查。

提分要领

一、简明

1.删除繁冗。语言简明,就是要找出文段中重复的、多余的词语,把它们删掉。

2.概括替代。巧用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恰当使用代词,避免啰唆。

3.避免歧义。有些句子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达不清晰,可从句中的多义词、指代不明、对象不清等角度辨识。

4.多用短句。短句更能使句意清楚,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

二、连贯

1.语句衔接(语句复位)题——三步到位

第一步是读语段。首先读懂语段,明了大意,明确语段的话题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第二步是读选句。了解选句表述的内容是什么,是否合常理,明显不合常理的即排除;把握选句的主语(或前一分句)是什么,宾语(或后一分句)是什么。第三步是入语境。把选句放入原文中,看看话题是否一致。

2.情境补句题——三步导出

第一步是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同时,还要抓住层次标志词语,如关联词,表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的词语,甚至标点符号来了解内部结构。

第二步是推导句子——明位置,看标志,抓暗示。①依据所填句子的位置及其他暗示,推导所补写句子的类型和特点。首先,明位置。如果空缺在段首,可能是语段的起始句,起总领作用;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可能是过渡句、衔接句,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的作用;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可能是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内容的高度概括。其次,看标志。如总结句前多有“因此”“所以”等提示语。最后,抓暗示。如冒号,如果空缺句后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提句;如果空缺句前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括句。分号是前后并列……

②依据上下文内容及其逻辑发展,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补句子内容时,一般都会借助上下句中的关键词,寻找关键词的过程就可以确定补写句子的陈述对象、所陈述的状态等。

③依据上下文的语言形式,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具体衔接词语及表达形式。

第三步是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

3.语境排序题——三点归位

第一点是定首句。从语境看,与上文衔接最紧密的往往是首句;从选项看,四个选项中,共有两个首句,可把两个首句代入原文读一读,借助语感即可确定。

第二点是找标志。如:显示层次的“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时间先后的“先前”“后来”“过去”等;表示方位的“前”“后”“中间”等;具有指代意义的“这些”“这种看法”“此后”“与此相反”等;表示总结的“总之”“综上所述”等。

第三点是小排序。“小排序”指的是在众多句子中先排出相邻的两个句子。这种方法高效而快捷。常用的有四种方法:

①词语排序法。如果前后句子出现以下情况则排在一起:相同的词语,成对使用的关联词,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换句话说”“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暗示性词语。如果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就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②语意排序法。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此种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③句式排序法。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④标点排序法。如句号确定总结句,分号确定并列的内容,冒号确定总领属范围等。

三、得体

1.用语要看对象。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一方面是指说话、写文章要考虑对象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爱好,甚至禁忌等;另一方面是尊称、谦称和习惯语的使用要恰当。

2.用语要看场合。正式场合,用语要庄重、规范,不使用方言、口语;休闲娱乐场合,用语要亲和、自然或风趣、幽默,不宜使用过于正式的书面语。

3.用语要看语体。语体有口语、书面语两种。比如文言词语典雅、庄重,适合书面语体,宜在公文中使用;方言和俚语简明、通俗,可酌情在口语或书面语的文艺语体中使用。

4.用语要看目的。同样的内容,由于交际目的的不同,说话的角度、重点等自然也有所不同。

直击高考

(2023年上海卷)

以下邀请函中,有一处画线部分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

【甲】感谢您三年来对我班全体同学的悉心栽培,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乙】拟邀请您参加我们组织的毕业旅行活动,时间定于6月10日至15日,目的地是古都西安。【丙】如果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同行,我们将不胜荣幸。【丁】由衷期盼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

高三(1)班全体同学

2023年5月20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

“拟”有打算的意思。“拟邀请”说明邀请这件事只是打算。

参考答案:(1)乙(2)诚邀您参加我们组织的毕业旅行活动

试题演练

1.下面是五种实用文体的语段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得体处并做修改。

①公司决定于本月20日下午三点,在大会议室召开三季度总结大会,请全体员工准时光临。(某公司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天下午放学后,我骑车回家,不慎跌倒,扭伤足踝,不能到校学习,需请假三天,务必批准。(某学生请假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是本市人,现申请开办一个家电维修店。恳望审批我的申请,希望尽快发放营业执照,以免影响及时开业。(某开业申请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就投资进行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信息,在投资方向、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某投资公司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这是您家严托我带的,您直接交给他老人家就行了。拜托!(某人便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______。粒粒金色的谷粒,脱皮后变成金黄的小米粒,或熬粥,或煮饭,入口醇香,食之养人。脱下的谷壳称为“谷糠”,是上好的饲料。过去,谷草也弃不得,金黄的谷草风干后,不仅是家养牲畜过冬的草料,②______________。行走在乡村,多见屋顶上炊烟袅袅,这屋顶上铺的就多为谷草。

谷子是农民们的希望。谷子在田地里努力地生长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一次谷子的生长,都会在农民的手上留下一层厚厚的老茧,额头上刻下一道深深的皱纹。农民们为谷子担忧,为谷子揪心,更为谷子而开怀欢笑。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流行病的暴发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秩序,如何做好校园防护措施,有人列举了六个需要注意的细节:

①每日自觉接受体温检测;②分散就坐,不得随意走动;③开窗通风;④勤洗手;⑤戴口罩;⑥分餐进食。

为了方便记忆,请你拟写一首七言四句式的防护歌,要求涵盖以上细节,简明流畅,朗朗上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