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

2024-10-31 00:00:00邱清平

命题规律总结

选文特点

高考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功能,因此,语言文字运用题,在选文方面,也会紧扣这三个方面来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或者文章片段。一般选择一个或两个语段,作为设题的材料。

从内容看,选文贴近生活,契合时代。如2024年新课标Ⅰ卷,选文是关于睡眠问题。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易疲劳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生活困境,因而考生看后特别亲切,能共情,且有话可说。2024年新课标Ⅱ卷语言文字应用Ⅱ是有关“运动作用”的,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2024年全国甲卷“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则是一个真实、常见的生活场景,贴进考生的日常生活。

从表达形式看,选文综合运用了抒情、议论、说明、叙事、描写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句式灵动,善用修辞,语言简洁、干净、质朴。

从价值导向看,选文有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价值导向。2024年新课标Ⅰ卷选文旨在引导考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睡眠质量,缓解身心疲劳。2024年新课标Ⅱ卷中有关“运动作用”的选文也是在引导考生热爱运动,用运动治愈创伤,让运动强健身心。2024年新课标Ⅱ卷中有关“在北京看云,看雨”的语段旨在引导考生以诗意的方式看待生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小美好,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位。2024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应用Ⅱ以“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为内容,旨在引导考生养成良好的表达意识和思维能力,在交际语境中,简明、得体地表达自我。

选文以综合考查为主,内容要点及题型稳中有变。如2022年新课标Ⅰ卷考查了填写成语(主观题)、长句变短句(主观题)、赏析修辞效果(主观题)、赏析人称代词“你”字用法(客观题)、句子补写(主观题);2023年新课标Ⅰ卷考查了句子补写(主观题)、病句修改(主观题)、赏析叠词妙处(主观题)、逗号的表现力(主观题)、句式的赏析(主观题);2024年新课标Ⅰ卷考查了仿句(主观题)、补写成语(主观题)、修改病句(主观题)、补写句子(主观题)、赏析词语(主观题)。可以看出近三年来,赏析词语、补写句子的题型一直都在延续,其他题型略有变化,且以主观题为主。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题选用的语段,看似简单易懂,但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堪称汉语规范表达的典范。

题型设置

语言文字应用的语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题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阔性。近三年来考查主要聚焦到句式的选用、仿用、补写、修改、赏析,修辞赏析和运用,词语品味辨析和补写,标点符号等。

题型设置还具有情境性,如2024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1题,设置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患者——医生”的交际情境,考查特定语境下识别和提取必要信息并根据需求和对象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题目是这样的:下面的文字是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不够简明扼要,不利于和医生高效沟通。请对这段自述进行缩写。要求: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80个字。

作答时,考生应注意“老奶奶在医院看病”这一特殊情境,充分考虑自述者的身份、交流的对象、交流的目的等。

2024年新课标Ⅰ卷第22题,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是否合逻辑的分析,这种表达,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被人理解,显得不合逻辑,但在此语段中,这个短语又是合逻辑的。如果抛开情境作答,很有可能不得要领。

语言文字运用一般5道题,分值为20分。主客观题均有,以主观题为主。新旧题型均有,稳中有变。

考查重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后简称《新课标》)有以下要求:对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的要求主要有:积累语言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规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语言文字运用题紧扣语文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正确规范使用汉语言,是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的热点与重点。考生在备考时要对以上内容予以重视。

命题趋势预测

选文方向

语言文字运用题历来是命题创新的“试验区”,命题者每年都会在这部分传承中求新。但选文的总体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化。选文注重时代性、文化性和生活性,贴近考生的生活,这样有利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命题者在选文中侧重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优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借此培养考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选文会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选文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基础和载体。选文逻辑谨严,文字表述规范准确,同时兼顾语言的文学性和实用性功能。选文具有综合性和情境性。“无情境不设题”已成为命题趋势。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新课标I卷选文由以前的两段改成一段。这可能成为今后命题时的选文方向。

题型预测

近三来,题型比较稳定。以主观题为主,少量客观题。

1.注重基础。比如说补写句子、赏析词语,近三年来一直都在延续。这应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另外,标点符号、填写成语、修改病句、仿句、修辞、句式变换、压缩语段、句式赏析等也交替出现。

2.强化思维。语言文字应用中着力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如补写题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赏析词句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应考策略

1.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关键。运用语言首先要学会建构语言。建构语言,就要积累语言,形成丰富的语言经验,也就是所谓的积累语料,积累语感、积累语理。

2.扎实的语用训练

(1)熟悉基本题型,掌握基本知识。2024年的语言文字运用围绕病句修改、补写句子、赏析句子、变换句式、缩写句子、仿写句子、赏析词语、辨析修辞等考点设题。这背后蕴含的知识点有修辞、句式、词语等。只有将这些知识点弄清楚才有可能做好题。这也是应考的基本策略。

(2)掌握基本方法,明晰解题步骤。语言文字运用和其他题目一样,需要认真审题,明晰题目要求,锁定答题方向,完善表达形式。

(3)紧扣教材复习,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新高考为了发挥“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非常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很多高考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踪迹。如2024年新课标Ⅱ卷第20题采取传统的修改语病的出题形式,考查了“列入”与“之一”的搭配。这涉及词语意义用法的精细辨析和词语的准确选择等问题。教材必修上册“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中讨论了“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单元“学习资源”中的材料也都强调了精确辨析词义,把握词语使用上的细微差别,从而在语言表达中准确选择适当词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运用应考过程中绝不能抛下教材不顾,正确的做法是对教材熟读精思,变形组合,归纳整理,超越构建。

(4)着眼于思维,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新课标》所提到的核心素养,关键是语言和思维。语言的核心是阅读,阅读的核心是理解,理解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核心是运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可算作思维的外显。着眼于思维,让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更准确,更有品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另一方面,更要培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如2024年全国甲卷“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对考生的聚合思维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如2024年新课标Ⅰ卷第18题要求仿写句子,其实就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就让我们从思维出发,让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断提升,让语言表达日臻完善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