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全民艺术普及发展策略

2024-10-31 00:00钮俊卿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8期

新形势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共文化事业从标准化、均等化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文试从两个层面,即培育自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个性化文化市场服务的横向层面,以及拓展以文化馆为代表的文化空间、服务团队、覆盖人员、实施主体等纵深层面,来探讨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策略。

1 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背景及面临的问题

(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文化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愈发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充满新期盼,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日益凸显,而以文化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阵地受制于自身产能、供给模式等,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不足与错位。

(2)公共文化事业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高质量发展”成为文化馆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法规文件,从制度层面、立法层面、落地层面,多维度、立体化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化,并迈向高水准、高品质、高效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

从新形势下的文化馆事业来看,党和国家给予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也对公共文化事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放眼到文化馆开展的“全民艺术普及”上,场馆设施的免费开放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向知识普及、鉴赏普及、技能普及、活动普及等更高层次的目标推进[2]。

2 全民艺术普及实现的横向途径

全民艺术普及的开展,侧重点在“全民”“普及”,从横向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实现:

(1)培育、引导、孵化的自发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参与“全民艺术普及”的直接途径。例如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健身、公园戏曲演出、歌咏合唱等,一般以单一的文化活动为内容,组织者为热爱文艺且有一定号召力的文化骨干,实行自我组织管理且受众面广、群众基础深厚。基层的文化馆(站)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本辖区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和文化特色的活动,了解和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例如协调活动场地、定期下派老师指导、组织比赛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规范其组织形式和章程,在保障活动定期开展的情况下不扰民,自发且有序,并孵化、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持久开展并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

(2)开展、组织、购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群众参与“全民艺术普及”的主要途径。以文化馆(站)为代表的文化事业机构组织专家老师、文艺爱好者、志愿团队等,实地开展各类艺术辅导、技能培训、普及讲座、艺术创作鉴赏、文艺演出等;组织人员编写、录制、剪辑,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慕课、艺术普及讲座、活动比赛直播等;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吸引演出机构、行业协会、专业团体、第三方运营机构提供优质的文艺演出、讲座培训、一站式运营管理等。通过这类公共文化服务,为群众提供普及性、基本性的文化需求,以免费的形式通过线下预约、平台点击、实地观看等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3)规范、鼓励、扶持的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专业剧团等提供的个性化文化市场服务,是人民群众参与“全民艺术普及”的补充途径。文化市场服务主要由各类文化经营主体提供非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根据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进行资源配置。在文化市场服务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职能部门运用宏观调控,对文化市场加以规范、鼓励和支持。例如近年来,家长、学生对艺术类培训的需求剧增,例如钢琴、小提琴等演奏技能、考级技巧培训,芭蕾舞、街舞等非普及性舞蹈培训,因此应当规范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的运营,实行准入退出机制。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及教学质量的监管,对于品质课程、优秀教师开展遴选评比,给予一定的奖补,并有效利用政府购买等手段扶持和推介。例如随着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感受力的提高,青年人对流行音乐、话剧舞台剧、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性传统文化基因的文化市场服务产品,鼓励和扶持能够下沉到中小城市、农村乡间的优秀剧目、高雅演出和精品文艺原创作品,一方面可以将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房租补贴等方式减轻剧团、机构的运营压力。对于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沉浸式”体验的新型文化业态,行业主管部门则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加以监管,组织专家团队对于剧本内容进行审批和备案,引导积极的价值导向,保护剧本的版权原创,保障行业的良性运转。

3 全民艺术普及实现的纵深途径

全民艺术普及的开展,主要阵地在文化馆,要深度挖掘文化馆的服务效能,从纵向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全民艺术普及文化空间的拓展。一是打造文化馆场馆中的全民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探索开展常态化、互动性、可观看、可游览的服务项目,改变单向输送、群体体验的模式。例如汇集经典文化艺术作品的视听多媒体功能室、兼具艺术展览功能的数字化互动展厅等,利用多媒体、数字化、常设性的功能场馆吸引群众日常到文化馆打卡、学习和娱乐。二是拓展城市、乡村中的商业综合体、闲置场所等,以“文化驿站”等为空间品牌,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企事业单位的公共空间以及书店、咖啡吧、影剧院、茶座、民宿等社会场地设施,打造集培训辅导、艺术鉴赏、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空间,将其拓展为文化馆的延伸,从而有效地提升全民艺术普及的覆盖面,使文化艺术融入生活,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培训辅导和鉴赏普及。三是充分运用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短视频应用程序(APP)直播、慕课、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民众不再受公共文化场馆路途远、培训可预约人数少、活动开展时间较短的限制,使得大家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能观看活动视频、学习培训课程、点赞精彩演出。数字化手段不仅有效建立文化馆多样化的优质资源库,更使文化馆的“有形”空间“无形”地拓展。

(2)全民艺术普及服务团队的拓展。一是加强现有文化志愿者的各类技能的提升,培养“一专多能”的文化素养,开展活动组织协调能力、策划能力等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将文化志愿者转化为全民艺术普及的推广者,让他们既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又能组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建立派驻和效能反馈机制,让文化志愿者到乡间农村、城市社区,带动当地的文艺爱好者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二是培育乡村文化能人,盘活使用效率较低的文化场地、设施,建立乡村文化能人培训、展示、扶持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辐射、聚合、导向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本区域的文艺爱好者,组建乡村艺术团,共同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三是将专业院校学生、艺术团体文艺工作者等纳入全民艺术普及的队伍中,建立馆校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挂联结对,组织艺术普及、艺术鉴赏进文化馆、下社区农村,开办高品质的技能提升培训班,增强基层文艺爱好者的业务素养,让精品辅导培训课程和精彩示范演出在基层播下文化的“火种”。

(3)全民艺术普及覆盖人群的拓展。文化馆等阵地能够吸引以“一老一小”为主的人群参与,但对上班族、年轻人等主流人群的覆盖、吸引不足。一是要深化免费开放的落实,逐步实现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和夜间开放,从开放时间上吸引主流人群来文化馆打卡。二是调研主流人群的文化需求,积极发展普惠性的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免费的基础上,形成国家法规支持、地方政策落地、财政适度补贴的机制,发展一定比例、优惠收费的普惠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高层次、多样化的新型文化需求。例如上海市各级文化馆面向18岁至55岁的中青年人群开设书法、声乐、古典舞、街舞、花艺等培训内容的市民艺术夜校,课程为25个学员、12节课程、每周1次授课的小班,收取较为低廉的培训费用。夜校课程深受白领上班族的青睐,让白天主要针对老年人、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文化馆在夜间也充满活力。三是梳理优秀民间文化、非遗文化,深入挖掘历史传承、文化内涵,提炼文化馆的文化品牌(IP)、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吸引年轻人、文艺爱好者入馆打卡、购买收藏品。加强文创意识,转变文创理念,创新文化活动的策划思维,借鉴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文创产品、文创故事的开发经验,打造“演艺+品牌”形象,推出“非遗+文创”产品,让文化馆生动形象地化作“实体”的文化记忆点,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4)全民艺术普及实施主体的拓展。一是打破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界限分明、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功能融合、资源共建、活动联动,发挥“1+1”大于“2”的能级效应。在规划新建或改建文化场馆时,考虑建设特色功能区域和相对独立、公共空间共享共用的公共文化综合体,便利群众一站式享受文化盛宴;以行业联盟等形式,整合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开展馆际深度合作,探索建设“图文博美”一站式互通文化资源平台;以开展文艺、阅读、文史、鉴赏等内容于一体的文化周、文化月活动为契机,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呈现内容更丰富、集聚更具规模的文化服务产品,辐射更多的区域,普惠更多的群体。二是加强文化馆和学校教育系统、艺术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合作,着重开展青少年美育工作。依托学校艺术教育课程,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开设非遗文化传承、戏曲表演鉴赏、声乐合唱等培训课程,打造青少年“第二课堂”;面向学校遴选热爱文艺、热心青少年的教师,由文化馆统一开展青少年美育师资培训,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等项目的美育推广人输送回学校;积极探索青少年课后托管服务,通过考核筛选,择优选取“教师能力过硬、课程设置恰当、教学效果良好”的艺术培训机构,以“公益课程推广加政府采购”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覆盖艺术门类更广泛的课后培训[3]。

4 结语

全民艺术普及是新形势下文化馆的职责和使命,但并不是文化馆一个单位的单打独斗。仅凭文化馆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应当在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的前提下,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中心,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社会资源,凝聚一切可以团结的文化力量,调整供给模式,扎根乡村基层,让全民艺术普及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美的艺术。

引用

[1] 刘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负责同志就《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N].中国文化报,2021-03-23(2).

[2] 戴珩.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J].百花,2021 (8):81-82.

[3] 孙刚.基于教育与文化机构的互构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45-47.

作者简介:钮俊卿(1986—),女,浙江绍兴人,本科,群众文化馆员,就职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事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