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在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7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喂养指导,观察组接受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乳头不良反应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疲劳量表评分及生活治疗评分。结果 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FS-14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可有效减轻产妇疲劳和负性情绪,降低乳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母乳喂养;疲劳;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母乳喂养可促进产妇产后较快康复,也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促进母婴健康。研究表示,部分产妇在产褥期不能够及时调整自身角色,出现产后焦虑、抑郁。若喂养方式不对,乳头出现不适,可加重产妇负性情绪,不利于母婴健康[1]。临床需要对产妇予以科学指导,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减少产妇身心刺激。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使用半躺式哺乳,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求,也能够刺激新生儿原始条件反射,方便其吸吮、寻乳、含接等[2]。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在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7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初产妇23例,经产妇13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5.47±1.06)岁;剖宫产有8例。观察组初产妇25例,经产妇11例;年龄为26~35岁,平均年龄(25.09±1.07)岁;剖宫产10例。对照组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新生儿健康;临床基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产妇存在营养不良、乳头疾病、传染性疾病;中途退出研究或转院。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医护人员观察产妇的体征,了解患者的身心情况。
观察组接受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专项护理小组:产科的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母婴喂养的实际案例、产科母婴喂养的文献资料整理相关数据,确定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的护理要点和特征,分析其实践可行性。与此同时,科室内的工作人员接受专业的知识理论培训和技能考核,进而为临床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产前教育指导: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为产妇和家属讲解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的使用特点和要点。针对其文化水平、性格特点进行健康指导,内容包括发放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的健康宣6ncxOES7IL0J0xINWPWze/b9HqR4YemUrSJH/i/oLoo=传手册、视频、图文,分享现代化养育的案例,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处理方式,产后乳房和机体功能的变化,以及帮助产妇稳定体征,调整心态,增加母乳喂养的自信心。
(3)实践指导。产后1~7 d,予以产妇生物养育指导,分娩后,医护人员通过视频、情景模拟、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对产妇予以母乳喂养干预。产妇可以保持自然舒适的躺卧姿势,将枕放在腿部或背部等适当位置,保持胸贴胸、下颌贴乳房的方式。产后1~7 d可以开始一对一辅助喂养,帮助产妇适应环境,正确喂养。喂养时候,将床头抬高30~40°,嘱咐产妇保持合适的体位;之后为新生儿穿戴完整,让其和母亲进行亲密接触,依照条件反射等方式让婴儿自然吸吮。
(4)做好乳房保养:医护人员帮助产妇按摩乳房,减少身心刺激,同时关注产妇的情绪和新生儿的状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满意情况包括十分满意、本满意和不满意,综合护理满意=十分满意+基本满意。(2)比较两组乳头不良反应发生率。(3)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估,分值越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3]。(4)比较两组疲劳状态:采用FS-14量表评估,≥5分提示存在疲劳症状[4]。(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5]。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乳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乳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SAS、SDS和FS-14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和FS-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和FS-14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母乳喂养是维系新生儿生命体征的重要途径。科学的母乳喂养可增强新生儿抵抗力,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很多初产妇因为没有妊娠经验,加之对母婴健康知识了解不全面,容易产生焦虑、慌张等情绪。一些产妇因为分娩后未及时调整心态,存在抑郁问题,进而影响新生儿喂养效果[6]。为了有效应对产妇哺乳问题,需向产妇进行科学的母婴健康指导。
新生儿吸吮属于自然行为,结合自然生育的原理提供正确的生物养育指导,可得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有利于母婴健康。生物养育法要求哺乳时候新生儿和母体进行肢体覆盖,使新生儿在安全的条件下接受哺乳,激发母乳的条件反射,同时增加二者亲密度[7]。此外,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而开展的母乳喂养方式,可增加母亲的母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哺乳活动,同时也有利于母乳分泌[8]。通过及时的产前教育指导,产妇对分娩行为有积极响应,也能够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及时喂养指导,能够让产妇适应环境,尽快科学哺乳,从而促进新生儿发育。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满足新生儿的哺乳条件反射,可使其尽快自然寻乳、含乳、吸吮,最终得到较好的喂养结果[9]。此外,指导产妇保持半躺姿势,可增加母婴覆盖面积,加大新生儿依赖程度,增强产妇适应性[10]。临床也有研究表示,科学的产后喂养管理效果较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减少产后抑郁,增强新生儿和产妇之间的情感互动[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FS-14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可有效减轻产妇疲劳和负性情绪,降低乳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孝菊,徐爱霞.多方联动干预结合母乳喂养指导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4, 3(1):81-83,87.
[2]钟兵华,黄晶,郭珍,等.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孕期保健管理模式对高龄初产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 30(1):123-126.
[3]Chou Shinnyi,Wu Ruiyong,Li Ming.Long-term Impacts of Prenatal Maternal Immune Activation and Post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 on Maternal behavior in Adult Female Rats:Relevance to Postpartum Mental Disorders.[J].BehavJuWDPwg0J4BZodh+utggIg==ioural brain research,2023,31(1):42-46.
[4]潘小路.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及乳房胀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3,36(23):139-141.
[5]李爱惠,郑彩云.产前心理弹性支持及护理对孕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1):158-161.
[6]郑牡丹,黄嘉.循经乳房按摩护理对初产妇乳汁分泌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 23(21):123-125.
[7]吴淑芳,陈牡花,肖鹏飞,刘琼霞.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20):3118-3124.
[8]黄鹏美.模拟授课孕妇学校教育对初产妇的心理状态、应对能力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3,47(20):2508-2511.
[9]王字粒.助产护理延伸化对自然分娩产妇产褥期泌乳功能和自我效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0):35-37.
[10]曹琳琳.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促进产妇产后泌乳的作用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 40(5):602-603.
[11]王馨钥,苏静静.母乳喂养的历史研究述评[J].医学与哲学,2023,44(18):71-76,+81.